专栏名称: 纸上建筑
有趣的时事评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主编温静  ·  推荐一批待播古装悬疑剧 ·  20 小时前  
新京报评论  ·  OpenAI开放搜索,新的流量入口之战悄悄打 ... ·  23 小时前  
孙立平社会观察  ·  前车之鉴:慕尼黑协议是怎么回事? ·  3 天前  
纪法指引  ·  【镜鉴】高光权,任上被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纸上建筑

扫黑除恶是个筐?

纸上建筑  · 公众号  · 时评  · 2019-04-11 12:01

正文

从字面上看,扫黑除恶是顺应民意的大好事,然而问题在于,黑与恶的定义权在谁手里?如果不在民众手里,如何能保证它是为了百姓?

最近关于扫黑除恶的话题接连上榜,先是多地基层官方制作的宣传展板,竟把失独家庭列为了扫黑除恶重点工作对象。然后是苏州某镇印制的扫黑除恶宣传手册,把医生列为 “十大黑心企业”之首,同时入榜的还有记者和教师。

今日又曝光江西上饶某区综治办印发告知单,称逾期不迁坟的将按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制裁。 ( 广丰融媒 )

网友终于恍然大悟,原来扫黑除恶也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

往里装的权力,掌握在基层官方,虽然官不大,那也是官方,何况县官不如现管,告知书一贴,回头还真有力量把老百姓按 “黑恶势力”给办了。

如果要说黑恶势力的通常概念,大家心里都有个谱:市场上收保护费的,公路上车费路霸的,左青龙右白虎拉帮结伙欺负人的 ……这样的事儿屡现不绝,老百姓也饱受其苦,政府说一声扫黑除恶,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这些。

然而印出宣传板宣传册之后,百姓傻眼了,地痞流氓没上榜,上榜的是医生、记者、失独家庭?还有不听话的访民,不迁坟的村民,不配合拆迁的居民 ……当然这些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问题,但说到底都是普通老百姓,顶多民事纠纷,怎么就成了黑恶势力了?

而且很多还是弱势群体。失独家庭响应号召,到头来无依无靠。上访的,拆迁的,很多都经历过不公和打压。他们本来是最需要和风细雨耐心做工作的群体,没想到竟被列入黑恶势力强力解决,此举除了激化矛盾,就是纯欺负人了。

这些引人诟病的宣传材料,有些大约是网上抄来的,譬如那个十大黑心企业,浓浓的天涯网贴味道,社区干部真是太不走心,一不小心抄袭了偏激的声音,这个应该算误会。

但是像失独家庭那个,就不是网络摘抄那么简单,这明显是官方精心斟酌的手笔,在一系列正常黑恶概念之后悄悄夹带了私货,用于配合某些不上台面的举措,最终是要动真格的。这个所谓网上抄来的展板,被网友扒出至少出现在三个地区,不约而同,谁抄谁呢?发布方也是当地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失独家庭恰好涵盖其管理范围,难道是巧合吗?

江西上饶某综治办这个就不用说了,完全就是扣帽子,给自己滥用权力找借口。违反协议不迁坟,你可以走法律渠道,该上法院上法院,该申请强执强执,得按程序来,老百姓处理类似纠纷都得讲程序,没有两三年办不下来,再漫长也得等着,这就是法治社会。老百姓都在排队等,官方凭什么跳跃正常流程,直接把人打成黑恶势力给收拾了?

其实都是这个原理,某些卫计部门、基层街镇、综合治理等,就是在借机扣帽子、滥用权力,把工作范围内的头疼事来个快刀斩乱麻,解决不了问题,还解决不了你吗?

最后的结果就是,所谓扫黑除恶,并没有扫到黑恶势力,这点资源全用来扫不听话的老百姓了。

扫黑除恶的打击对象,不容基层部门各自解读。

实际上我们有权威的声音,根据 2018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以及 201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