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一、刘筱和青音都有过做传统电台夜间谈话栏目的经历,青音还接受过中德专业心理咨询师联合培训项目长达六年的心理咨询的严格培训,并获得过两次全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夜间情感互动是刚需”是他们做过多年夜间情感主播形成的共识。传统广播衰落后,提供更加符合互联网用户习惯的情感内容同样是个刚需市场。
以新世相、KY等微信平台自媒体为例,他们凭借时间窗口和与之匹配的内容调性成为深夜睡前场景下的头部内容。爱情困惑、身份焦虑、代际关系、情绪孤独这些更能与深夜焦虑或者情感脆弱的用户形成共鸣的内容,在抢夺睡前场景的用户时间方面占据了高地。
夜听的爆红借助了微信音频功能的红利。2015年,微信推出音频功能,拥有专业优势的刘筱借助此前积累的粉丝开始做公众号“夜听”。
经过近一年的内容和形式摸索,夜听逐渐聚焦于婚内十年的女性用户,并采用一张图片加一段6分钟左右的音频的固定形式。
能够表达爱恨情仇、倾听听友故事,是刘筱给夜听定下的两个基本标准。对于夜听听众来说,表达和倾听是其最主要的功能。“中国人在情感领域当中第一个不会去表达内心情感,我们要帮大家表达,表达爱恨情仇,就是大家会找一种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另外一个侧面就是我们也不善于倾听,用户可以把他的心情倾诉到这儿来,然后可以让更多人理解,然后听到的人会觉得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跟我一样的人。”
情感类内容的用户黏性非常强,这一点在夜听的受众中表现最为明显。夜听用户量的增长有一半来自于点对点的用户推荐,这其中朋友之间通过微信公号名片分享夜听,占据了点对点分享的近半数规模。这些用户在微信及QQ上自发组成了规模、数量庞大的听友群。
通过治愈性的声音及内容帮用户表达观点是增强用户黏性、刺激用户转发的关键。因为受众足够聚焦,“夜听”的团队会重点研究听友关注的主题和想表达的观点,来打磨每天的内容。
“人在转发一条情感类的文章的时候,他一定是想对某一个人说的。夜听要解决一个问题是什么呢?我想今天通过这个主题表达什么样的一个观点,我想对谁说,我想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点想对他说我是早上还是晚上,然后我想对他说的时候最后的结尾的观点是什么?那句话是什么?这个其实我们是打磨内容的出发点。”刘筱告诉《三声》(ID:tosansheng)。
实际上,这种重复率和普世性都很高的内容盛行于纸媒时代的《读者》等杂志,但这些关于爱情、梦想和人生的内容,比如“内向的人”、“总为别人着想的人”、“好好爱自己”等的确能够引起大多数听友的共鸣。
这其中,来自于用户的UGC内容同样扮演了重要角色。夜听有15个人规模的内容团队,每天跟用户至少打三个电话,详细了解来信、邮件等讲述的故事,跟用户不断的沟通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发掘素材,并将故事以治愈、温暖的声调分享给听众,让听众知道“原来这个世界上有跟我一样的人,有的灰跟我做一样的选择,也有的做了不一样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