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高考过后,人生便开始显露不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2017年,“90后”一代最后的高考》这篇文章的缘故,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很多今年刚刚参加完高考的朋友,在公众号的后台和我诉说着他们的苦恼和迷惘。
其中有一位同学的留言令我印象深刻。他跟我说,当最后一科考完之后,当他走出考场,突然间感觉整个人生都特别的虚无,觉得自己一下子失去了目标,觉得突然间很多事情特别没有意思。
他家境不算太好。父亲是装修工人,常年在外地打工,母亲一直在家务农,农闲时就在镇上的小厂里打工。他有个哥哥,去年家里因为张罗给哥哥结婚和盖新房,家里的积蓄已经完全被掏光。他学习很刻苦,模拟考试的分数也一直比较稳定,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应该可以考上一所211大学。
他时常感到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巨大压力。“虽然大家嘴上都不说,但眼神里都是期待”,他的哥哥没上完初中就辍学了,所以他即将是家里第一个大学生。考试那两天,父亲还专程赶回老家。而他最受不了的,就是乡亲们总是当着父母的面,为他画一幅发大财的大饼:“以后出息了,给你爹妈买套大房子,好好孝顺你爹妈”。而家里人每次听到村里人这么说,都是满脸自豪。
但他自己却清楚这事儿在今天有多魔幻。他一直努力满足父母和哥哥对他的期待,努力学习,考上一个好大学。但是,高考过后,他突然虚无了,因为他不清楚,等他真的成了一个大学生之后,该如何继续满足家里人对他的期盼?他又该如何化解,将来父母和哥哥可能面临的巨大失落。
看完这位同学大段大段,长达两页的留言。我其实一瞬间就明白他为何迷惘和空虚了:
在高中教室里,他心里十分清楚自己的目标,清楚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他清楚只要自己努力学习,考出一个好分数,单凭这一点,就可以满足他人对自己的期待。但是如今,高考结束了,他的前方一下子失去了航标,而如果将目的地定为“出人头地”的话,他过往在教室中的所学,又完全没有教会他,接下来自己该做些什么。
思维补丁不提供救赎。面对读者诸君的很多问题和苦恼,很多时候,不回答,非我不愿,实我不能。
就像面对这位同学的苦恼一样,他面对的不再是数学试卷上的一道难题,而是生活本身,或者说,只是真实生活的一个小问题。高考封卷之后,真实的生活开始徐徐展开,而生活,很多时候是无解的。
再也不会在你苦苦煎熬、百思不得其解之时,突然跳出一个老师告诉你:同学,这道题应该这么解……
生活不是中学教室,生活即战场,它最瞧不起那些纸上谈兵的人,因为你必须见识过它的残酷,才能体会平静时的美好;你必须经历过失败时的绝望,才能明白胜利和荣誉真正的价值所在。
(二)
很多人说高考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
如果你细心留意,你很快会发现,走出考场,走入大学校园,或者进入社会的熔炉中,许多人在一年乃至半年中,就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高考之前,所有人都处于一种保姆式的环境中。这样的一个环境里,一个学生的性格和价值观都被深深隐藏,从老师到家长,从教育机构到学生本身,大家都堂而皇之地忽略了一件巨大的、轰然进行中的事情:这个阶段,学生的三观正在悄然形成,性格的密码正在逐渐解锁。
一旦迈出高考考场,一切都不同了。虽然大学里同样也有考试,但是你很快就会发现,包括老师在内,并没有几个人把它当回事儿。
高考之前的美好在于,人生有一个醒目的标准,那就是分数。一个人无论如何,聪颖还是混沌,一场考试下来,分数都能说明你在校园里扮演的角色,分数是你的资本,也是你获得尊重的基石。
高考之后,很多学霸的失落恰恰就在于此,他们失落于曾经为之拼搏和点灯熬油的价值标尺,如今却被弃之如敝履。所以一些学霸为了挽回这种令人窒息的失落感,在大学一年级时,报了无数场“考试”,很多时候,他们并不是真的热爱那些各式证书,他们热爱的,只是单纯的考试本身,或者说,他们只是想再次为生活寻找一条准绳。
就我自己所感,高考之后,年轻人很容易开始一段长达数年的迷茫期。很多人一下子被过分的“自由”冲击的七零八落,面对未来,面对学习,面对生活,一时手足无措。
以前,单纯依靠分数的维度,就可以为生活找到一条牢靠的准绳。但高考之后,这条准绳突然变得四分五裂,生活中,分数突然之间就变得不重要了,取而代之的,却是一团乱麻。
一旦迈出高考考场,同学们在此前被禁锢的三观和性格因素,开始全面释放。你很快就会发出惊叹:天啊,没想到他是那种人!天啊,这种事情她怎么能做得出来?以前我们还是一个宿舍的呢!
(三)
很多人的泥潭在于,过于看重他人的看法和评价,以至于将别人的欲望当成了自己驶向远方的灯塔,抵达时才发现,这根本不是自己喜欢的目的地,而他人此时绝不会为你负责。
很多人的险境还在于,有三五个人和自己过不去,内心就是一片荒芜了,就觉得全世界都在和自己作对,于是生出两种极端,一种是想拼命证明自己,以至于孤注一掷;一种是自怨自艾走向暴躁,以至于迷了心境。
要我说,这两种方式都不好。
他人是地狱,也是苍茫大海,你可以漂在上面,也可以游向岸边,也可以任由其将你淹没。每一个渴望自由的灵魂,都被他人的评价和目光所羁绊着。但很少有人意识到,其实到头来,你的生活,在别人的眼中根本不值一提。
很多时候,你越是抗拒,它就越是持续。你越是在意,就越是脆弱,别人就越是能用三言两语压垮你。只有你认识到,世间没有桃花源,只有披上铠甲,起身战斗,才能够站起来,而不是任其压垮。
这些事情,必须自己去经历,去思考,去找到自己最合手的那柄刀。不要指望能有一位老师给你解开生活这道题,所有的人生指北,指向的都是一片更深的汪洋。
如果将生活本身比作为一场没有返程的独行,那么,我喜欢王安忆写在《波特哈根海岸》里的一段话,现在,也把这段话送给你:
独自旅行的经历往往不是想象的那样美好,什么遇见自己,看见不同,都是矫揉造作,孤独和迷茫才是一路相伴的,它们忠实的静默横亘于心,无处分享。然而也就是这样那样的心理活动,和见闻经历,造就了更完整的旅程。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