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龙微观  ·  通往中国!俄副总理:项目启动 ·  昨天  
军武次位面  ·  最“悠闲”的俄军集团军,两年时间没打大仗?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分享 | 当复员申请变成请战书······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5-24 11:48

正文

复员申请变成了请战书

■武警哈尔滨支队六中队副中队长 王恩民



“请把这项任务交给我!”支队领导办公室里,我信心满满地递上一份请战书,仿佛浑身有用不完的“洪荒之力”。而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在同一间屋子里,我递出的却是一份复员申请。


去年初,作为一个名牌大学毕业的国防生,在几经内心挣扎后,我下定决心离开部队,于是带着复员申请来找政治部主任倒苦水:“我训练赶不上战士,管理比不过士官,学的专业也用不上,部队不适合我……”


记得当时主任笑着说我是不够了解部队。他从文件柜里拿出两个大本子,一本是“国防生人才数据库”,包含支队所有国防生的毕业院校、专业特长、参加活动、获奖经历等情况;一本是支队为每名国防生建立的“个人思想档案”,涵盖每个人在校期间的总体表现、家庭情况、交友情况、本人志向、毕业后对部队的感受和看法等,都是通过函调、走访、谈心、问卷调查等方式,一点一滴收集到的。


我既惊讶又尴尬,原来主任对我的情况早就了然于心。通过和主任深入交流,我了解到支队为了国防生干部的发展用心良苦,不仅随时跟踪国防生成长情况,还在生活上给予诸多关怀。而我,一直陷在“怀才不遇”的自我封闭中,却对支队所做的一切视而不见。想到这里,原本铁了心要走的我竟有些动摇,答应主任再考虑考虑。


恰逢此时,上级机关开始筹备武警部队野战文艺汇演。创演过程中,我把中队的故事搬上舞台,把部队的生活写进歌词……当我们创作的节目在战友掌声中落幕的时候,我似乎重拾了向前走的信心。


主任说我不了解部队,是因为我从没尝试过踏踏实实在部队生活,名牌大学带出来的傲娇劲儿成了我融入部队的障碍。我以为部队不看重我的才华,其实是我自己蒙蔽了眼睛,没看到部队为我提供的舞台。


在领导和战友鼓励下,我完全放下了复员的念头,真正摆正自己位置,彻底融入部队。一年来,我工作训练进步很快,也越来越了解部队。


越了解,便越热爱,为这支部队的发展变化欣喜,为它的改革壮大激动。我想,不论改革以后我在什么岗位,我都有信心挑起那副担子。因为,我对未来充满期待。

(李冀望整理)


我和妻子联合“跨界”

■ 南部战区某保障队工程师 吴英华



时间总是过得那么快。


转眼间,我和妻子选调到保障队一年了。值得庆祝的是,我们终于拿到“上岗证”,可以名正言顺地参与作战值班,成为新体制下的合格军人。


我和妻子原是海军某部工程师,此前主要从事技术研究工作,我俩先后获得1次全军某技术成果二等奖、7次全军某技术成果三等奖……去年4月份,我俩因改革的需要,被选调到这个新组建的单位。


当我们收拾行囊,来到新单位后才得知,技术干部不仅要从事科研工作,还要担负联合作战值班任务。听到这个消息,我和妻子都蒙了:从事科研工作还行,可作战值班我们没有任何基础,这可咋办?


回到宿舍后,我一根接一根地抽烟,熏得喉咙直冒火,妻子则呆呆坐在一旁发愣。想想在原单位,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从事自己热爱的工作,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如今,全家蜗居在20平方米的临时宿舍,孩子因为水土不服,时常出现呕吐、发烧的症状。更重要的是,人过中年又要重新开始,我们恐慌啊!


留在这儿,熬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说句实在话,那时候我和妻子真有点动摇了,工作也不在状态。也许政委看出我们夫妻的心事,和我们进行了一次深入长谈,当我们道出自己的顾虑时,他鼓励我俩说:“现在这个社会,跨界是件很平常的事。你们有那么扎实的技术基础,对信息化又很了解,理解联合作战理论、掌握联合作战本领很有优势的。我看,你们主要还是思想上的坎没过,要不先试一试吧。”


是啊,不试一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不久后,单位组织了为期两个月的选调干部岗前集训,我们夫妻互相鼓励对方,全身心地投入这次集训。白天,我们在作战值班室现场学习作战值班规则、席位处置流程;晚上,大家忙碌一天后休息时,我们又拿起《参谋业务工作手册》《联合作战基础知识》等相关业务书籍,开始挑灯夜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个月的不懈努力,我们在岗前集训总结考核中,以优异成绩获得了作战值班的“上岗证”,成功实现由纯技术干部到合格作战值班员的转变。


前段时间,单位自行组织了一次作战值班模拟演练,我们夫妻也一同参与。当接到某部雷达突然遭到干扰的情况报告后,看着海陆空情不断变化的大屏幕,我和妻子按照席位处置流程,立即分析干扰样式及参数,将情况通报给其他军种部队……演练结束后,我与妻子双双受到表扬。


现在,我和妻子已成长为合格的战区干部,我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精神状态!


(蒋 浩、葛建超整理)


做一匹敢过河的“千里马”

■ 徐 杨


《小马过河》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牛伯伯说水浅到膝盖,松鼠说水深淹死人,可到底水深水浅,亲自试一试才知道。在这次改革大潮中,不少单位的“千里马”转隶到新单位,面临新任务,也迎来了军旅人生的一条“大河”,可往往还没蹚就发怵,说到底,是缺乏“试一试”的心态和勇气。


路有千回百转,河有九曲十弯,不试一试永远不知道前景有多壮阔。毫无疑问,无论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王恩民副中队长,还是工程师吴英华夫妇,他们都在改革中成功蹚过了自己军旅人生的“大河”,找到了广阔任驰骋的草原。


试一试,其实没那么难。岗位有更换、任务有更新,可只要心里憋着一股劲,大胆一试,就会发现内在的东西并没有太大变化。自己在老岗位怎么干得风生水起,在新岗位一样可以;自己的老把式怎么练得炉火纯青,学新技术也是同理……只要初心不变、方法对路,无非就是多吃点苦、多流点汗的事情。


不同于一般的尝试,我们在改革大考中的“试一试”是有预期的。虽说改革有阵痛,但我们的前景是壮阔明媚的,这种壮阔明媚套用毛主席的话说,“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少打“退堂鼓”,多吹“冲锋号”,面对改革大考,不妨踏浪而行,迎来的必是“极目楚天舒”的宏伟强军蓝图。

本文刊于2017年5月24日解放军报

“基层传真”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