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地球知识局
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拾榴询财  ·  有奖征集:回乡见闻 ·  2 天前  
格上财富  ·  2025年:平安生活指南25条 ·  3 天前  
格上财富  ·  芒格:巴菲特取得成功的六个要素 ·  4 天前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春节读书心得与图书推荐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地球知识局

劝大家尽可能存钱吧,从现在开始!

地球知识局  · 公众号  ·  · 2024-07-04 20:01

正文


人口太重要了,中国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庞大的人口规模。

伟人就曾提出,“人是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只要有了人,便可以创造一切人间奇迹。”可见人口的地位。

现如今,中国人口又到了一个关键拐点。关于人口危机的话题,最近两年吵的是沸沸扬扬,但一直都没有定论。
从2022年成为人口负增长元年,到2023年结婚登记人数创历史新低,再到今年上半年结婚摆席的人明显大幅减少......可以说到处都是人口危机的焦虑感。
现实情况真有这么糟糕吗?
先说结论,如果按照人口发展趋势来讲,还真有。
因为就全世界而言,不管是欧美还是韩日, 人口下降的螺旋一旦形成,就没有扭转成功的。
建国以来,我国虽然经历了60年的变动,76年经济崩溃,98年水灾等不利事件,导致出生人口出现短期下降,但很快就又恢复上来了。
但这次和以往都不同,在14亿人口峰值作为基数下,出生人口却出现了断崖式下降。
短短七年时间, 2023年的出生人口下降到只有2016年的一半,整整减少了830万。

伴随出生人口下降带来的是, 人口红利的消失,养老负担的加重,债务危机,以及消费市场疲软等等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

现在的中国距离真正的富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养这么一大家子人,出生人口下滑又这么严重,说实话压力还是蛮大的。

很多人好奇,究竟是什么导致出生人口断崖式下降?不知不觉间,我们就成了历史见证者。

大家不愿意生娃,原因有很多,太多伪砖家一个劲的分析,其实还是老三样: 教育、房地产和医疗。

这三者是压在老百姓心头的三座大山,一切的焦虑和不幸福,都源于这些。

当然,高层也深知百姓不易,一直想对他们仨动刀,但这三个,按次序一个比一个难动刀。

稍微好动刀的是教育,早在2021年,就正式打响了 “双减之战”。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就看看教育股跌的几乎渣都不剩的股价,慌忙转型求生存就能看出来了。

比较难动刀的是房地产,因为房地产是中国人的核心资产,老百姓65%的资产都压在了房地产上面。

所以房子不能大动干戈,不让涨也不让跌是最好的,暴跌,有大量坏账风险,继续涨,老百姓不幸福。 所以,个人认为,即便现在房地产形势不好,也不会崩。

最难啃的骨头其实是医疗。老百姓可以不补课,可以不买房,但谁家一辈子没个大病小病的。

国家也意识到了 “看病难,看病贵” 的老大难问题,近两年频频出手在搞药品集采和反腐败,试图通过降价来减轻看病压力。

但医疗一直有一个核心矛盾,不解决不可能有大的改观。 那就是再大的蛋糕分给14亿人都显得微不足道。

为什么这么说?前几天朋友圈刷屏了一则新闻,我一直在关注。

福建福州,有一个名为“钢铁侠”的空调清洗队,队员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殊身份,白血病患儿的家长。

“孩子病后就没有工作,孩子要在固定时间上药,上药就不能去上班。”

“像我们这样的大多都筹过款,但还是杯水车薪吧。”

“很多病友到后期没有钱治疗,真的是生活费都没有,连柴米油盐都买不起。”

于是他们利用治疗过程中的一段空余时间,上门帮人清洗空调,赚点生活费,补贴家用。 为的就是给孩子争取一点生的希望。

你看,一个人生病,整个家庭都被摧毁,几代人积累下的财产付之东流,灰飞烟灭。 这那是一般医保能承受的起?

有人说这是个例,不具有代表性,现实哪有这么残酷。

拿最常见的癌症来说。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约有457万人被确诊癌症, 相当于每1分钟就有八个人得了癌症。

其中比大人更容易患病的是孩子, 平均每1小时就有4名儿童被诊断为恶性肿瘤。

一旦确诊,临终前用于治疗的花费金额往往超过50万元,且可能超过一生的医疗费用。

而站在医保这一端,面对癌症的花费却是不堪重负。

以人均医保筹资标准每年最低520元为例,一个抗癌药进入医保后,一个月有一万多元的用药量,一年下来十几万元,相当于两百多个城乡居民的资金。

而中国有14亿人口,按照这个比例成倍放大之后,可以想象医保资金的压力有多大。

此外,你知道能拿来报销的药品有多少吗?

全国10余万种药品中,只有3088种甲类和乙类药可以全部或部分报销,癌症治疗中经常会用到的进口药和器材都报不了。

(国产加上进口药品共计169583种)

还记得33岁的复旦大学博士阎宏微吗?

终于熬出头迎接美好人生时不幸被诊断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最凶险的那种。靶向药,几乎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她跑到香港买帕博西尼,一盒30000块,21粒,平均一粒1400块。

一片药上千,一个月药费好几万,在这样开销下,有几个家庭能不喊穷?

命是活生生的温热,需要冰冷冷的钱保驾护航。

很多人和我一样,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那么风险全集中在自己身上。 说实话,这样的案例很能代表在读这篇文章的粉丝朋友们。

上有四老,下有一小,中间两个人,支撑起一个倒金字塔结构。只要其中一根顶梁柱倒下,家庭就风雨飘摇。

不敢想,万一哪天倒下了,年迈的父母如何安享晚年,年幼的孩子如何完成学业,孤身的伴侣如何支撑整个家庭?

谁都不希望意外发生,但生活不是剧本,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唯一能做的就是未雨绸缪。

一直以来经常劝身边的人做好基本保障工作,但还是有很多人心存侥幸。

2024年转眼来到7月, 我再一次很认真地劝大家,要考虑如何转移风险,做好家庭的最基础保障。

因为家里的每个成员都病不起、倒不起,如若风吹草动,又有谁能帮助你兜底?!

而保险只占用你一点点现金流,却能极大程度上降低极端情况下的资金风险。

就像我私下给大家整理的 看病不花一分钱 配置思路:

支出项:

大病治疗费用:约80万

病后家庭收入损失:50万/年*2=100万

收入项:

社保报销:15万(平均)

商保赔付:165万(医疗险+重疾险)

假设一场大病花费80万,经过医保报销和医疗重疾险赔付后,没花一分钱。

剩余100万拿来补偿患病后2年家庭收入损失, 生场病也没影响全家人正常生活。

然而,很多人真打算买保险时,却发现到处都是坑,业务员为冲业绩一昧推销,作为门外汉,我们也很难辨别其中陷阱。

等到生病理赔时才发现 买少、买错、买贵了 保险,追悔莫及都是常事。

对此我是深有同感,不合格的推销员是大家对保险观感极差的最主要原因,而并非保险本身。

因此,希望大家能暂时抛去偏见,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今天我的老朋友——资质齐全、专业全面的水星1V1保障规划团队, 今天再次重磅推 荐给大家!

他们真的很不一样,没有一上来就给我推销热门产品,更没有喋喋不休的骚扰。

而是通过大量调研和数据分析,结合我的家庭状况, 量身定制了长达十几页的规划书,对,你没看错是十几页。

当时体验时我直接惊到了, 规划书详细的涵盖了 家庭定位与诊断分析、保障缺口的量化,保障方案的定制,资产配置的合理建议等等 ,十分专业全面。

因为服务质量出色, 上次送出的福利很快被抢光

一直有朋友问什么时候再来一波。

为了帮助更多朋友做好保障规划,也作为地球知识局7月给大家的粉丝福利,沟通后争取了 200个名额,原价699元 现在免费给到大家体验一次。

地球知识局亲身体 验,强烈推荐

大家 也长按二维码体验下吧


名额有限,机会难得! 真心希望每个朋友都能去体验这服务, 相信大家体验后对家庭保障的认知会更上一层楼!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人到中年,拼命赚钱的同时,也要做好自己家庭的风险管控,

做到心中有数,心里有底。


这不仅是远见,更是对自己和家人最负责的体现!

建议没体验过的抓紧了,名额很快就会抢完! 地球知识局第3次送粉丝福利 ,限200个名额, 手慢无! 领取如下:

地球知识局2024年7月粉丝福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拾榴询财  ·  有奖征集:回乡见闻
2 天前
格上财富  ·  2025年:平安生活指南25条
3 天前
格上财富  ·  芒格:巴菲特取得成功的六个要素
4 天前
中金固定收益研究  ·  【中金固收】春节读书心得与图书推荐
3 天前
财经早餐  ·  有一种努力叫:靠 自 己
7 年前
人工智能学家  ·  浅析未来大数据的发展趋势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