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底线思维
深度资讯体验,独家解读分析,政治经济学者每日提供深度文章。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长安街知事  ·  李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  昨天  
长安街知事  ·  《白鱼解字》:感受先民的智慧与创造力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底线思维

马远志:姚振华被逐 监管牛开启?

底线思维  · 公众号  · 政治  · 2017-02-28 10:15

正文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马远志】

去年还意气风发的姚老板绝对想不到,今年自己会以一个这样的形象定格在中国证券史上。

多年以后,也许大家谈起姚振华,内容不会是他举牌万科的一掷千金,而是保监会对他的严厉处罚。

姚振华的罪与罚

先来看看,姚振华犯了什么大忌,使得保监会拿出杀手锏,做出10年永不许进入保险行业的严厉处罚。

按照保监会处罚决定书,前海人寿存在五大违法行为。

一、编制提供虚假资料的行为。前海人寿在就2015年11月增资活动提交的相关报告中,作出股东增资资金性质为自有资金等陈述。经查,相关增资资金情况与报告陈述不符。

二、违规运用保险资金。其中包括权益类投资比例超过总资产30%后投资非蓝筹股票、办理T+0结构性存款业务等。

三、2015年至2016年,以间接投资股权方式,认购深圳某产业基金企业等多只基金份额,但没有达到保监会对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的资质要求。

四、2015年至2016年,向保监会提交的相关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项目材料报告,其中没有按规定披露基金管理人的资质情况。

五、投资某项目时,项目公司均向前海人寿股东进行了借款,但没有按照规定提供担保。

根据这五大违法行为,保监会对时任前海人寿董事长姚振华给予撤销任职资格并禁入保险业10年处罚。

犹记得在2016年7月,当时看新闻上说某地方政商名流拜访姚振华,并放言“要支持尽管开口”后,已经基本判定姚老板离出局不远了。

在中国,有很多东西是不能同时碰的,如果把姚老板比作一双手,那么这双手不但伸得太长,而且摸的地方太多。

严厉处罚的当下背景

我们看待这么一个人,不能单纯地根据上面那五大违法行为,而是要放进一个更大的金融框架里面,把2月24日保监会对姚振华的处罚跟2月26日上午10时中国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结合到一起,才能以这件事为坐标清晰地勾画出中国金融系统当下的真实坐标系,去分析和展望过去、现在、未来。

刘士余主席总结了证监会一年来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三个字:“稳、严、进”。

这三个字,每一个背后都蕴含了太多的信息,每一个都值得经历过的人去回味那些惊心动魄的瞬间。

稳字,代表着过去的两年里数亿中国股民的心愿,也是姚老板等各种“精”栽倒的最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在2014到2015年,整个中国A股市场经历了一场“异常波动”。造成这场波动的,是一场极具争议性的牛市。我一直觉得很遗憾,也一直觉得太多的人对这场牛市的评价有失偏颇。

很多教科书上会说“股市是实体经济的晴雨表”,但对于更多一线的投机者而言,股市并不单单是实体经济的一个提前或者滞后的单向反映,股市代表的“虚拟经济”跟实体经济之间,其实有着极其复杂的关系,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那么索罗斯的“反身性”可能是比较合适的。

并不是实体经济先进入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然后股市才会随着膨胀,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认可金融市场的“反身性”,那么意味着不仅是实体经济会改变着以股市为代表 的“虚拟经济”,而且,“虚拟经济”本身就可以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对“虚拟经济”进行某种程度的调控,实际上是对整个社会的“预期”进行一个提前的调控,当“预期”被改变时,它一定会深刻地传导和影响真实经济。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股市的普遍上涨,会让大量的民众看到账上的浮盈,从而产生一种财富的增值感,继而更敢于增加消费,而整个社会的消费预期改善,人民去购买消费更多的产品,本来就可以改善大量公司的库存和业绩,公司盈利因为民众的消费得到改善后,反映到股票市场上,那就是股价的上涨,而股价的上涨又会产生更多账上的浮盈,刺激更多的消费……这样的正循环会不断地加强下去,直到其中的某个变量与另外一个变量的趋势出现背离,无法支撑这个循环为止。

单从结果来说,这可能是一次并不成功的试验,但这场牛市也意味着一个标志性的转向,那就是,调控,并不是仅限于此前那样在水泥钢筋的实体经济中拼命堆积产能,而是大胆地开始试验用改变预期继而改变实体经济的走向。

改变整个社会的预期,实际上给整个社会的,是最珍贵的一个礼物:希望。

如果没有那场牛市,“一带一路”、“工业4.0”、“中国制造2025”、“创业”……这些词语,可能都还是宣传媒体上离民众生活很远的词语,而不是深入到每个民众脑海中对整个国家发展趋势和个人未来取向的方法论。

宏观上,绝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了,沿着一带一路,我们是可以将国家的影响力不断向全球辐射;微观上,绝大部分这个国家未来的栋梁都知道了,其实不用与数千人去挤一个公务员岗位,通过自己不断在旧的领域改善,在新的领域探索,照样可以创立自己的一片天地,去过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某种程度上,我们都从那场未能完成它使命的牛市中,得益一些不能以金钱来衡量的东西。

如果说2015年的牛市有什么问题,那就是当真正释放出整个社会对于资本的追求之后,人性的贪婪会超出所有人的意料。

由贪婪制造出来的高峰越高,就会在恐惧面前崩溃得越快。

数轮暴跌过后,一向以稳健著称的险资被看作是能稳定市场的力量,甚至保监会也开始鼓励险资对蓝筹进行举牌。但拿到“通行证”的险资,尤其是前海人寿和恒大人寿这些“新贵”,立马换了一幅嘴脸,开始以“野蛮人”的身份频频亮相二级市场。

接下来的故事,谁也明白,险资来势汹汹,主导上演了万科股权大战、南玻高管集体出走,以及格力董事长董明珠怒斥野蛮人等资本市场热闹戏码。

这说明什么?说明不管是险资还是什么资,资本的天性永远是逐利的,它们表现得“稳健”,不过是之前强加在他们头上的监管足够强大,一旦监管撤下,资本会立马显露出自己的本性。

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等险企,因为万能险的膨胀,在资本市场掀起的大浪,最终遭遇监管部门的严格审查。去年年底至今几个月,保监会多次下令,叫停多家险资的互联网保险业务,并要求对万能险进行整改。

此次对姚振华的处罚,正是因为被释放出来的“险资”,不但不能给市场提供“稳”,它们自身,本来就破坏了市场原有的“稳”。如果任由它们再胡作非为下去,整个资本市场没有任何游戏规则,也没有任何约束,大家都不用玩了。

这也就是刘士余在“稳”字之后,接下来的字是“严”。

按理说,在整个金融市场已经由动荡中变“稳”后,应该是呵护,培养,这也是之前一直的监管思路,这次很有意思的是,跟在“稳”后的是“严”。

如果说过去一个阶段的任务是维持“稳”,那么当下一段时间里,“严”字当头将意味着整个管理层开始狠心修复在过去那轮牛市中暴露出的很多问题。

投资和投机有时候很难精确地区分,但可以明确的是,如果一个市场变成一个单纯的投机市场,那么,按照投机市场的第一条公理:七亏两平一赢,一定是人数最为广大的中小投资者的钱越来越多地聚集到少数人手里。

而股票市场变成完完全全的投机市场,离不开两点:一是信息极度不对称下的利益输送;二是市场的主要波动已经变成来自货币的数量而不是基本面的推动。

前者如徐翔,后者就是姚老板这样的。

为什么有人能在牛市赚钱,在熊市赚钱,甚至在一轮轮暴跌中还能利用国家队的救市赚钱,说白了就是充分利用了信息的不对称性。

但是比这种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暴富的人更狠的是,像美国利用货币周期来掠夺其它国家那样,利用大的牛熊周期转换来掠夺中小投资者和各种优质公司。

公司还是那个公司,但经历熊市之后的资产价格,早已不是当年的价格,这跟大量美资在金融风暴后用低廉的成本去收购整个东南亚的优质资产,是一个套路。不过把这些手法用在了对付本国企业和投资者身上。

还记得万科的郁亮很绝望地喊出:姚老板敢不敢说这数百亿的资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是最不该问的,姚老板敢说,你也未必敢听,但是问出这样的问题,足见万科这个A股市场中算是比较优秀的上市公司它的管理团队已经多么绝望。

如果市场上出现了这么一股力量,连上市公司自己的管理层都无法抵御这种野蛮的力量,中小投资者在这股力量前面能赢的概率有多少?

不管前海人寿或者恒大人寿能一次豪掷多少百亿,用我的标准,它们终究只是“妖精”、“害人精”,就像我之前的比喻:“如果把姚老板比作一双手,那么这双手不但伸得太长,而且摸的地方太多。”是的,不管这双手再不安分,如果背后没有一颗躁动不安的心,没有人给这双手一个胆子,恐怕是不敢数百亿数百亿地在市场里明目张胆地兴风作浪的。

但是可能“土豪”和“大鳄”也没真正去想过,到底是谁给了证监会主席去清理这些乱象的权力?他们可能还活在过去的经验里无法跳出来,而不知道时代早已不是他们过去拥有的那个时代。如果政治层面的监管都能拉下一批批“大老虎”,凭什么还会有人觉得金融领域的监管,不能清理掉这些横行了多年的“土豪”、“大鳄”。

如果说“严”字后面有宾语的话,那么肯定不是中小投资者,二是各路资本大鳄,以及,大鳄背后的大鳄。

让整个资本市场回归初心,是昨天的证监会发布上最深刻,却又是在数十个重要问题中最容易让人忽略掉的总结。什么是初心,就是让全社会一起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而不是让财富愈加聚集到少部分人手里。

同时,昨天的证监会上,刘士余主席非常有深意的一段话是:

“资本市场任何行为都是有数据记录的,包括最早的用算盘记载的部分,现在都是有记录的。在现代化分析技术,特别是大数据、云计算广为运用的今天,任何人、任何机构在任何时候干的违法违规、坑害中小投资者、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都是有记录的。

这些线索,无论历史的还是当下的,我们都会盯住不放,那些老套路不管用了。”

是的,科技,在改变着整个金融市场的生态。

机器和算法程序已经开始大规模在金融市场上攻城略地,在2015年的时候,臭名昭著的“伊士顿”公司,就是一帮俄罗斯的投机者用高频交易算法在股指期货市场赚取了数百倍的暴利。

有足够实力的投机者已经开始利用不对等的金融科技构建起另外一种不对称性,金融监管部门要防止这一批“新贵”在程序制造出来的无规律高频波动中去掠夺中小投资者,必须站到跟他们一样的金融科技高边疆上。

能清扫掉那些传统套路的“大鳄”,又能预防这一批“新贵”。真正有效的监管框架才算搭建起来。

对于接受现代西方经济学训练的很多投机者或者经济学家而言,“监管”一词总会在他们内心引起各种不适,仿佛完全没有任何束缚的市场才是最完美的。一方面,自由主义经济学建立的根基就是人类理性的边界和认知的局限,一方面,这群以人类认知缺陷为理论基础的人,却觉得一套放纵人类在贪婪和恐惧中摇摆的制度可以带来完美,这本来就是很矛盾的一件事。

实质上,监管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在此前的文章已经说过,贪婪的投机者总是希望能够用空间去换时间,用高杠杆尽可能地缩短获取利润的时间,把一个本该在几个月甚至是几年内才走完的趋势在几周,甚至几天内就干完,然后卷着利润走人。

但是维系市场稳定的机构的想法从来都是拿时间来换空间,把一个可能趋势的波动率通过时间的延展平摊到相对稳定的状态,任何失控的节奏对整个经济体而言都有可能会是一场灾难,一个投资者在资本市场追逐利润的时候,却只会考虑能从市场的扭曲中获利多少,而不会考虑他所追逐的东西会对社会会产生何种影响,影响会有多严重。

监管机构的存在,就是去尝试维持社会秩序和金融秩序在一个相对可控的秩序内运行。不管是干预还是打压,最终的目地还是让市场回到正常的,可控的渠道。

而构建一个有足够威慑力的监管和法律体系,看似为了提升整个金融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但这一届领导层的目光和谋篇布局,都不可能局限在这么一个领域。

不管是一带一路,还是亚投行,还是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都明确地表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这个巨人,已经开始认识到自己在全球的地位和以后应该对标的国家,整顿金融市场,是构建一个更大辐射能量和影响力的金融市场的第一步。

这也是为什么在“严”字后面的是“进”。


进,意味着不单是固守国内,只是做好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进”一定是开拓进取的“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进”字展现的是一个新生大国的雄心与壮志。

如果把中国金融市场放到一个更大的全球格局来看,今天的金融市场所承担的功能和地位,跟中国在世界上的综合实力,是极度不匹配的。

而让整个社会分享到资本市场的发展,代表着什么?代表着这个市场,不单有定价权,而且相对于整个全球市场来说,有溢价权。

如果只是用严刑峻法保护中小投资者,那么即使保护得再好,在一定时期内,还是一个接近零和博弈的市场,不管国内市场的是如何博弈,终归还是一个财富在国内市场的再分配过程。要想让更多人能获得财产性收入,唯一的办法是,吸引到全球的财富流入中国资本市场,用全球的财富来供养我们的股票投资者。

就像,今天的美国一样。

要有溢价权,说明必须向全世界打开自己的资本市场,但是国外的资本,其投机性和危害性,比起国内的“大鳄”、“妖精”,只会过之而无不及。要真正驾驭好这批国际资本,我们自身必须得有过硬的监管能力和水平,这就是刘士余主席在“进”之前必须强调“严”的缘故。

从一个更长的时间角度来看,中国金融市场要对标和超越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大洋彼岸的世界金融中心。

两大高手对战,在实力接近的时候,往往并不是拼谁的技术更高,而是比谁犯的错误更少。

美国新总统上任之后,无视其金融市场累积起的他自己称之为“巨大的,丑陋的泡沫”,继续在金融领域松绑,尝试解除金融危机之后的《多德-佛兰克法案》以及更多的金融监管。

这个世界有一种蠢人,就是在失败的基础上,不断用同一种方法去尝试,却期待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贸易战,金融自由化,这些已经被一再证明行不通的路上,却总有人想重复过去,并天真地觉得会有不同的结果。

最后,一定是在一个高到所有人都无法理解的泡沫上,陷入一场总体性的大崩盘。

而伴随着雪崩式下跌的,必然是蜂拥出逃的资本。这些资本会像逃离地狱一样逃离今天这个大部分人都觉得不会跌的美国资本市场。

那时,如果这个世界上出现一个估值极有潜力,监管到位,市场深度和品种广度都能容纳下大量资本的市场,那么它必定会像抽水机一样源源不断地抽干美国资本市场的最后一滴血。

我想,这就是“进”字最好的阐释。

再过未来五到十年,当我们再回头看今天的市场时,也许会感慨:姚振华倒下了,但促使这样一个人倒下的监管制度,可能正开启一场更加健康更加有活力的牛市。

我会把它称作:监管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