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了,能挣广告费的早就不光是电视台和BAT了。甭管是锥子脸网红、新故事会作者、八卦狗仔队,还是我这种负能量传播者,都摇身一变成了自媒体,在向广大读者卖弄色相的同时,也干起了收广告费的勾当。
好比网红打赏要看胸大小和下巴尖锐程度,自媒体的要价得看粉丝数和阅读量。
曾子曰:腥加尖,吃遍天。
靠老老实实涨粉,那得多久?
于是,刷粉这个行业不仅蓬勃发展,而且正在变得越来越富于工匠精神:早先,就是注册一堆僵尸帐号去关注;现在,连转发和评论都一块儿刷,而且刷的内容还都跟真事儿一样,让人真假难辨。
僵尸真的不可战胜么?从植物学的角度来看,只要关系链可以获取,就还是有办法的!
大家知道,有个六度理论,说的是“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而
社交网络由于每个人的接触面更宽,甚至到不了六度,呈现出一种典型的“小世界网络”特征。
在这样一个紧密组织的小世界中,植物(真实用户)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僵尸们的围攻。如果一个小世界中掺进了大量的僵尸粉,结构就会发生变化:
僵尸粉会主动关注真实用户,但是真实用户一般不会关注僵尸粉。
于是,从社交关系来看,整个网络宏观上被分成了以六度关系组织起来的“植物”群和剩下的“僵尸”群。说到这儿,您明白怎么做了吧?
紧靠小世界网络的特征来区分,还是不够的:僵尸被误判成植物的可能性不大,不过有些植物由于处于被动的阅读状态,社交关系很少,有时候容易被误判成僵尸。
实践中,还需要结合行为特征对这部分“准僵尸”做二次判断。方法的细节无法展开,不过可以肯定,这样是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有效粉丝占比的。
那么有没有办法绕开小世界网络特征,搞出关系链也以假乱真的僵尸粉呢?
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也有办法了,只不过成本要高一些。为了不带坏广大吃瓜群众,这个我们就不能说了。
偶然的机会,得知一个朋友照此上面的思路做了一个系统,用来验证某社交网络上大V的有效粉丝占比。我搞来了些数据,一起看看在社会化营销甚嚣尘上的今天,大V们的粉丝数到底有多大水分吧!
本文给出的方法和数据,在相对的意义上参考意义还是挺强的,这一点我找不同大V朋友验证过。
不过,我们说的“有效粉丝”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真粉”,所谓“僵尸粉”也一定不是假粉,而是从传播意义上讲无效的粉丝
。
考虑到用户的变迁和加粉动机的复杂性,实际上80%以上的有效粉丝率就可以认为比较高了。
这是一次方法上的试验,并没有什么第三方的权威意义,你们也不必找我来怼,和谐社会还是要娱乐第一性嘛!当然,要讨论的话,也请拿出你的数据来。
先来看看明星这个重灾区。我搜了搜,发现大家对
@陈坤
的粉丝数相当质疑,那么
@陈坤
的粉丝有效度如何呢?哦,原来是这样的:
其他明星怎么样呢?看看下面的图,原来普遍的有效粉丝率都在两成到四成之间,剩下多一半都是水。
这里得提提
@薛之谦
,虽然看起来只有三千多万粉,却有三分之二是真实的,真是个良心明星啊!再瞧瞧
@林心如
奶奶,七千多万粉丝里,才一千多万是有效的,看起来周杰舌吻她那事儿,可不能信啊!
再来看看时尚美妆类的大V们。在这个圈子里,
@小P老师
和
@Kevin凯文老师
可谓鹤立鸡群,粉丝数高出其他大V一个数量级。
可是当潮水退去,我们才发现原来大家差别并不大,只不过有些人把别人喝咖啡的预算都用来买粉了而已。这里也要奉劝一下那两位大V的运营团队,买粉也要讲究基本法,太多了就不可信了。
网红又如何呢?
国民老公
@王思聪
在这个类别里以绝对优势占据榜首,而且有效粉丝率很高,这不难理解,人家不靠打肿脸充胖子讨生活。
整体看下来,网红这个圈子似乎要干得多,大部分有效粉丝率在八成以上。
不过,里面有两个奇葩,一个是
@牛尔
,一个是
@罗
玉凤
。要说凤姐靠网络推手起家,水大点儿不足为奇,可是
@牛尔
的有效粉丝率居然只有一成多,这就很尴尬了。
等等,我们是不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规律?下面请抢答:
@林心如
、
@小P老师
、
@牛尔
,他们有什么共同点?答案我可没说啊!
下面是美食类大V,这个圈子看起来也不是那么水,前十名大V有效粉丝比例都挺高,除了
@舌尖上的中国
看起来水位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