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网上留意到一个热点,
29
岁硕士生陈陆洋为情自杀的事情,引起大众的嘘唏,都觉得很惋惜。
这位才刚参加工作的青年,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寒窗苦读,在父母的养育和好心人的资助下,修成硕士,正从贫困走出,迎来幸福人生之时,却因为过不了恋爱这道坎,就选择了自杀。
我也曾经历过深痛的感情挫折,所以很理解陈陆洋失恋绝望的痛苦不堪。
一个走向自杀的人,一定是处于严重的自我否定、无价值感、看不到希望的心理状态。
[求好心喂养恶鬼性]
有句话人人皆知: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当陈陆洋在失去爱情的时候,选择毁灭生命,以为这是解脱,是自由,实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逃避。
生命只有一次,而爱情还可以重新拥有。重点是,比生命和爱情更为宝贵的,是自由。在陈陆洋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活出了自由吗?我想,他没有活出自由。
其实束缚自由的不是别人,是自己。
那枷锁便是求好心,人一有求好心,
就患得患失,就会偏执、失衡,就越是抗拒和排斥所谓不好的那一面;
而越想获得别人的爱,
就越接受不了被拒绝、被讨厌、被否定。这也就是有求皆苦,越求越苦。
而许多人,往往喜欢把自我价值感,寄托在别人身上,别人要认同你、赞你、喜欢你、陪伴你、属于你,你才觉得自己有价值,你才幸福。
这就等同于把自己牢牢束缚,并把牢笼的钥匙交到别人手中。
如果一个人,在关系中,把自己的灵魂,都交给对方,情感依恋,心理依赖,其结果就是迷失、自卑、没有力量;
对方的举手投足,言语脸色,都决定自己的世界是阴是晴、是死是活,这苦滋味啊,肉身虽活着,心却已经如饿鬼一般。
他曾在日记里写到:
“你说一句简单的稍微有点动容的话,我就能改一整天的阴霾......”
“看到你逛朋友圈也不回我一整天的消息.....我害怕你拒绝和我说话.....”
[懂得自爱的人,才懂得爱他人]
归根结底,人其实爱的是自己,而陈陆洋不懂得爱自己,一个遇到感情挫折就轻生的人,怎懂得爱自己?
而一个不会爱自己的人,根本不可能懂得爱别人,更不明白什么是真爱。不懂得爱、不懂感恩的人,如同巨婴一个,怎能成为参天大树,社会栋梁?
人都有求好心,这很正常,但你能不能活出一种勇气?就是当别人拒绝你、否定你、抛弃你,甚至践踏你的时候,你都能拥有一份为人之尊,不去拒绝自己、否定自己、厌弃自己,仍旧勇敢爱着自己?
当年的禅宗六祖慧能,在未接衣钵时,穷汉+文盲一个,千里迢迢,到黄梅礼拜五祖,恳请五祖收留他做弟子,五祖当着众弟子的面,故意羞辱他,说他是獦獠,六祖慧能不卑不亢,说:
“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一个懂得自尊自爱的人,才真实被他人欣赏、器重和托付。越是低三下四地求施舍,越会让人看不起。
而自尊自爱,不是自负,也不是自恋;自尊自爱是基于平等,基于实事求是、自知之明,
能上能下,
能高能低,独立、自主、自信、自重、自强,敢做真实自己的品格。
[关系是一面镜子]
克里希那穆提说过:
关系是一面镜子
。并非是说,别人对你的评价如何、态度如何,你都不加思考地把这些虚妄的标签贴到自己身上,让别人去定义你,宠也惊,辱也惊,不是这样的;
关系是一面镜子,是指通过关系,反观自己的心,这是个客观的自我剖析的过程,因为只有自己能看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分别取舍和在意执着的地方,及其背后的所有成因。
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超越原来的自己,升华自己,成就真实、美好、幸福的人生。
而只有不逃避地诚实面对自己,认识自己,才能打开心灵枷锁,真正爱自己、爱他人。你不看破这一层,你仍旧困顿于虚假自我。
[
天堂和地狱,就在一念间
]
我在陈陆洋的殉情日记里看到其内心冲突、矛盾、求出无望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真正认识自己,没有在一念回头中超越虚假而狭隘的自我。
一个人内心是什么样,他看世界就是什么样,看周围的人就是什么样,所以说关系是一面镜子。
他说对方冷漠自私的同时,没有反观自心,其实冷漠自私的人是他自己。心态决定境遇。
生死,就在一念之间,天堂地狱就在一念之间。
最后的这篇日记里,开初的那句话是天堂,“
我爱你,也爱这个世界
,
”但之后,他把自己置身地狱,满是不甘和怨恨;
接下来,内在的觉性又在提醒他回头是岸,他说到:
“
我知道人生还有很多重要的人,很多有趣的事,我也会遇到真正在乎我的人
”
,然而紧接着一句“
但是对不起了……
”,又把自己拽向地狱。
这个“
不会再跳动了
”的句号后面,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滔滔江水,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一个大大的句号,顺便把很多人一起拽向不幸的深渊。
跳江自杀解决不了心的问题。逃避,是离苦得乐最大的敌人和障碍。
枷锁自缚,能解开枷锁的,唯有自己。迷和悟,就在一念间。
[
贫穷不是问题
]
有人说:贫穷是一种病,让人丧失很多本应该有的能力;也有人说:贫穷出生的孩子,背负的东西太多。
但我也看到许多没有被资助的贫困家庭出来的孩子,勇敢地去担当、去历练、去接纳生命的种种课题,再有不甘,也不会因为失恋,去主动毁灭自己。
陈陆洋的这道课题其实不难,比起他寒窗苦学那么多年来说,真的不难!比起其他很多贫困青年,有人资助供读,还能找到份好工作,他本是个幸运儿。
上帝在向他关闭一扇门之前,早已经向他打开另一扇门。但是他视而不见,执迷不悟,不懂珍惜,不愿接纳生命给予他的美好。
贫穷不是问题,内心贫瘠才是问题。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失去自尊自爱。
[活出
被讨厌的勇气
]
真爱是一种感恩之情,饱满、丰润而又温暖。如果爱,让一个人变得冷漠自私,变成一种卑微索求,那么,这不是真爱。
如果一个人心中有感恩,即便在痛失爱情的时候,也能因为心中还有父母恩人,还有这个世界,还有一己责任,是不会轻易选择结束生命。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说过:
所谓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这一句的意思其实是:自由就是不惧被人讨厌,不惧被人离弃;自由不是活在别人的眼光里,而是勇往直前,活出真实的自己。
能活出独立、自尊、自由的人,是敢于被讨厌、被拒绝,拿得起放得下,心中有力量的人。
生命,就是要你在得与失之间,活出一份无所住着的智慧。这本是一道考试题,帮助你解脱执迷之苦,活出更大的自由。
而考试及格也罢,不及格也罢,恋爱成功也罢,失败也罢,都不重要。
跌到坑里了,爬出来,拍拍尘土,继续走好自己的路,前方有的是无限风光。但是弃绝生命,用自杀方式逃避,实则辜负了一场做人的良机。
[让自己成为太阳]
其实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陈陆洋
没看到失恋这件事积极的面相。偏执成为障碍,蒙蔽了一个人的智慧。
有很多人在骂陈陆洋的女友,殊不知,她本是一个缘,一个促进陈陆洋成长的缘,一个帮助他放宽心量的缘。
即便不是她,将来还会有另一个她出现在陈陆洋的生命中。
你真把心量放宽,阳光自然照进来,幸福自然与你相遇。
他人不愿给你爱,你但自己成为太阳,自然一切会围绕你而转。
一个人,活到
29
岁,不经历苦难,过一招情关或尝试一次失败和被拒,在事业上,也不会成就;在人际上,也不会和谐;在社会上,也难以立足。
其实人生,每扛过一关生命的考验,智慧增长一层,福德增上一层。
即便学成个博士,没有红尘历练,也用处不大,稍有点风霜雪雨,就倒下,怎能成才,怎能有所担当?
连六祖大师,明心见性后,都要到猎人堆里历练15年,才出山讲法,觉悟众生。
你学到的知识仅只是知识,你明白的道理也要经过践行才能
转化为智慧
,俱融通性、普遍性、能经得起考验,才能任运自如,利益自他。
[打开生命格局]
人生要有清晰的
生命见地
和自我定位,就不会容易迷失自己,也不会轻易地把自己的灵魂交托于别人。
经常问一问自己,生而为人的初心是什么?活着的意义何在?我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什么,留下什么?
人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将感恩之情回馈养育自己的父母恩人,回馈社会,有所担当,就真实有力量。
可能最初是因为爱情的推动,促使你走向奋发图强,但切不能将这爱情,当做人生目标。
随着一个人的成熟和独立,视野的开阔,不应再驻足停留于过去的思想范畴,而是要展望更高的生命价值,才不枉此生。
你其实本来非你所以为的,你本自具足,本自智慧清明,内心有无限宝藏,何期何待?
一个人如果把生命的意义价值定位于觉悟真理和自利利他上,那么儿女情长,就不是什么死去活来,过不了坎的事了。
你身处高空,俯瞰大海,平静如镜;但你站在海边,却是波涛汹涌。在于你拥有怎样的一种人生格局。
但问自己,有没有一份勇气去历经磨难,去坚守初心,去探索世界有多广袤、繁星有多璀璨、自己有多伟大。有这份愿望,就从当下出发,努力成长去!
作者:宝瓶
本内容版权归发布者与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与平台联系。对未经平台许可的转载、修改等侵权行为,平台保留依法追究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