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为征求意见稿,如有遗漏,请留言补充或致信。最后统计结果将由中国法学会法学创新网联合法学学术前沿微信公众号正式发布,全年盘点的PDF文档将完整公布,并邮寄至各主要法学院校。
除《中国社会科学》《法制与社会发展》《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法学论坛》《中国刑事法杂志》《行政法学研究》外,本年度其他CLSCI期刊均刊发了法律史论文。本年度法律史论文总计75篇。为便于阅读,仅展现本学科领域发文总量在前10位(2篇及以上)的单位(详见下表)。排名 | 单位名 | 篇数 |
1 | 华东政法大学 | 10 |
2 | 中国政法大学 | 9 |
3 | 西北政法大学 | 7 |
3 | 北京大学 | 7 |
5 | 复旦大学 | 3 |
5 | 山东
大学 | 3 |
7 | 中国人民大学 | 2 |
7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2 |
7 | 吉林大学 | 2 |
7 | 厦门大学 | 2 |
7 | 上海交通大学 | 2 |
7 | 西安交通大学 | 2 |
7 | 苏州大学 | 2 |
7 | 上海市法学会 | 2 |
本领域高产学者的标准是发文量在2篇及以上。据此,本领域高产学者为:北京大学博士后吴景键(4篇),西北政法大学教授汪世荣(3篇),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何勤华(2篇),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王健(2篇),上海市法学会党组副书记、专职副会长、《东方法学》主编施伟东(2篇),复旦大学教授赖骏楠(2篇),山东大学教授侯欣一(2篇),吉林大学教授刘晓林(2篇),苏州大学教授蔡晓荣(2篇),华东政法大学副研究员邱唐(2篇),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谢晶(2篇)。另需说明的是,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邓建鹏本年度发文2篇,《清代官方的贱讼策略、影响与重思》发表于《当代法学》,归入法律史学;《非同质化通证的法律风险及其规制——以交易平台为视角》发表于《法学杂志》,归入网络与信息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