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格隆汇
格隆汇旗下公众号。分享和探讨港股、美国中概股以及少量估值确有吸引力之A股的投资线索、投资机会与投资心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买手机、平板等3类数码产品,将有补贴! ·  2 天前  
经济参考报  ·  又一首航,开启! ·  4 天前  
神嘛事儿  ·  开溜了-20241231232521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格隆汇

国产手机厂商转向高端机:一场注定惨烈的湘江突围

格隆汇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2-20 22:19

正文


在这个时代媒体需要流量,文似看山不喜平,骇人听闻的标题先来博人眼球,接着内容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样的文章总能赢来一片叫好。

 

三星Note 7手机爆炸,媒体比过年还热闹,纷纷献上挽联。后事如何?三星市值新高了。

 

三星的业务横跨面板、芯片、摄像头、电池等智能手机等所有核心技术领域,在芯片和面板两大核心部件牢牢控制着市场供应,手机业务的下滑被强劲的芯片业务填平。打脸不怕,左脸被打了右脸也送上。最近三星掌门人李在熔被批捕更是戳到了他们的G点,不写点东西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媒体人,一副痛打落水狗的正义感。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在华为主推的Polar Code 入选5G标准时,铺天盖地的新闻千篇一律。民族主义色彩和自豪感的猛药下去,华为碾压巨头的论断就显得非常自然,既顺应时宜又皆大欢喜。作者开心,读者激情,厂商澎湃。然而通信业内人都知道,这仅仅是个进步,并没有媒体宣传的那么夸张。

 

 

棒杀和捧杀,一字之差,差别巨大。 媒体自得其乐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吃瓜群众也围观地不亦乐乎。但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异常残酷的真相是:


1、三星日子是很不好过;

2、国产手机的日子更为难过。

 

花无百日红,一个行业(智能手机)的春天在无可逆转的逝去!


一:智能手机市场:流水落花春去也

 

IDC公布的2016年全年数据显示,2016年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4.71亿部,相比2015年的14.37亿,仅仅微增2.3%。虽然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创了历史新高,但年增幅已经大幅放缓,由2015年的10.4%降至2016年的2.3%。

 

这意味着:从2008年苹果推出IPHONE3引爆智能手机市场以来,这个市场最好的日子已经无可逆转地在逝去。

 

要知道,对于这个重资本支出的行业,市场不增长,对绝大多数企业,就意味着死亡。

 

我们看到的三星和苹果2016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分别下降3%和7%,而中国手机厂商却迎来了大增长。华为、OPPO和vivo分别增长30%、133%和103%,看似国产替代进口,实际是智能手机行业发展到尽头后,技术与功能不再有革命性进步,用户不再挑剔后的“回光返照”——用户不挑剔,意味着智能手机从此成为鞋帽一样的普通商品,意味着市场成长的结束,也意味着行业体量的从此萎缩,行业利润的从此变薄。

 

但立足高毛利、高端机的海外巨头依然还算活得不错。看不懂门道的国内媒体对国产力量崛起的赞颂,对三星、苹果存在问题的口诛笔伐,其实只是看到了眼前的短暂的夕照。不可否认,由于国产厂商在中低端市场的冲击,苹果、三星等实力派都有些措手不及,在中国市场中端市场的份额普遍明显下滑。然而智能手机市场金字塔顶端依然被苹果牢牢把守,尽管苹果iPhone销量下滑,但依旧拿下全球手机产业92%的利润,国产手机在中端市场的冲击,只是赚了个吆喝而已。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在售价超400美元的高端智能机市场,苹果借助iPhone 7以及对手三星的自残再次巩固了战果,iPhone在高端市场由2016年中的50%占有率暴增至年末的70%。苹果凭借在高端机市场优势地位,几乎卷走了手机业界绝大部分利润。iPhone的单机利润高达200美元。虽然高端智能机只占到智能机出货量很小的一部分,但却是各厂商利润的主要来源。


 

媒体集体哀悼的三星Note7爆炸,并非技术上有多大的问题,而是为了赶在iPhone 7上市之前抢占高端机的市场份额,在这一过程中层层压缩了包括电池供应商在内的加工时间,最终酿成大祸。

 

这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


1、智能手机经历了黄金十年,好日子已经不复存在,不然三星不至于铤而走险;

2、即使是三星这样专注于高端机型,拥有高市场占有率、高毛利的巨头也发现自己呼吸困难;

 

捧杀国产没有帮助,棒杀三星也并不客观。当三星卷土重来,苹果带着iPhone 8再次出现在大众面前,竞争形势其实昭然若揭: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只剩下高端机那一块可耕种的土地了。沾沾自喜于中低端市场“突破”的国产手机,其实是在捡拾晚秋拉在地里的麦穗,看似颇有收获,其实根本不可果腹。

 

而冬天眼看着就在前面。

 

二:扎根中低端的国产厂商,不突围必死无疑

 

在芯片、面板、存储器都受制于人的情况下,国产厂商始终在中低端市场进行残酷的价格内战。低利润率与核心技术不足是国产厂商最大的问题。小米近期在中国台湾和印度遭遇的专利壁垒就是最好的范例。

 

进入2017年以来,上游元器件价格全线上涨。供应紧张的显示屏、内存、闪存以及光学传感元件涨势汹汹。对需要进口的手机零部件以及以美元作为基准报价的元器件来说,人民币对美元持续贬值,按汇率来算成本不断上涨。

 

在此情况下,魅蓝Note5、红米4/4A都进行了100元左右的价格调整。华为在公布了2016年消费者业务年度业绩后,余承东公开表示在2017年智能手机业务重点是要规模,更要利润。而后,锤子科技罗永浩在出席极客公园创新大会时表示 “为了品质今年要做高端,所有千元机以下产品线全部砍掉,因为低端会拖产品质量。”

 

明白人都知道,罗永浩真想说的,其实不是质量。他在说利润。

 

种种迹象表明,不求前期利润、先靠性价比在中低端上量的做法,正在让道给“卖一部手机赚一点钱”的传统商业模式。更多的厂商开始向价格战说不,向高端要利润——因为行业萎缩的大趋势下,只有高端机才能保有一定利润。

 

但,这是一招险棋:


1、中低端市场,量再多,也是赚个吆喝。守在中低端市场,就是等死;

2、高端市场能活命,但高端市场是苹果这样的真正强敌,进军高端,极可能是找死;

 

对比两大巨头苹果、三星,国产手机在专利、技术、供应链上都没有话语权。最明显例子是,当台媒曝出苹果再次压低供应链价格,苹果供应链的厂商纷纷下调了毛利率预期。


 

不突围,是等死,且必死无疑。突围,是找死。但突围,或许还能少出一条血路。

 

这很像长征中的红军:继续守在根据地,必死无疑。战略转移,一路艰险,类似湘江战役那样,甚至可能全军覆没。

 

但,红军在湘江付出惨重代价后,仍杀出了一条血路。

 

国产手机,只有横渡湘江这一条路:成,则他日富贵见。败,从此洒泪作别江湖。

 

三:突围战役中可能的投资机会


大军突围,可能战死,也可能突围,生死难料。

 

但,周边提供武器弹药(手机零部件)的后勤部队,却可能因此而获得意料不到的高毛利市场与机会。

 

增速放缓的智能手机市场,正成为一片红海。手机竞争从单纯的资本战、营销战向资本密集型、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市场密集型转移。手机商间的竞争也不再是单一的产品、单一的价位段或者单一的市场,而是一个全产业链、全球市场、全用户和全体验的竞争。

 

从去年年底开始,换帅、调整、裁员甚至破产等消息便包围着手机圈,TCL、中兴、联想都在经历转型阵痛。相对华为OV的爆发及盈利,二三线品牌的盈利及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每一个厂商都像困于日渐干涸池塘中的鳄鱼,想要活命就要有尖牙利齿,先置他人于死地。事实摆在面前,无比清晰:守在中低端机型就是等死,向高端机型进发挑战苹果、三星,固然胜算渺茫,但也可能置之死地而后生,杀出一条血路来。

 

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给产业链上的供应商带来一线生机。

 

目前来看后勤部队——供应商能提供的就是金属机壳、双摄、指纹识别、OLED屏。对应港股中以下的几个标的:

 

通达集团(0698.HK):为华为供应金属壳,市场普遍猜测进入苹果供应链,提供防水部件。

 

丘钛科技(1478.HK):公司向vivo、oppo、乐视等智能手机厂商供应双摄像头与指纹模组。拥有手势识别、虹膜识别的技术储备。

 

比亚迪电子(0285.HK):三星金属外壳订单近40%占比,Galaxy 8作为对抗苹果的利器,相信出货量不小。

 

高伟电子(1415.HK):苹果前置摄像头主要供应商,81%以上业务依靠苹果。苹果在供应链的杀价影响很大。

 

总结:

 

据观察,去年有二三十家小品牌消失。目前国内市场活跃的手机品牌还有50多家,到今年年底很可能只剩下30家。这是一个最坏的行业,充满不确定的挑战;这又是一个最好的行业,充满无穷的想象和机遇。竞争比以前更激烈,也更好玩、更残酷,并且更有看点——没有永远的赢家。

 

最后以一首诗结束,象征着手机厂商面临的困境。

 

“在佛兰德斯战场,罂粟花随风飘荡

一行又一行,绽放在殇者的十字架之间,

那是我们的疆域。而天空

云雀依然在勇敢地歌唱,展翅

歌声湮没在连天的烽火里

此刻,我们已然罹难。倏忽之前,

我们还一起生活着,感受晨曦,仰望落日

我们爱过,一如我们曾被爱过。而今,我们长眠

在佛兰德斯战场……

继续战斗吧

请你从我们低垂的手中接过火炬,

让它的光辉,照亮血色的疆场

若你背弃了与逝者的盟约

我们将永不瞑目。纵使罂粟花依旧绽放

在佛兰德斯战场……”


利益声明: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未持有该公司股票,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分析仅供投资者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作者简介】 

俊采星驰 | 格隆汇·专栏作者

通信出身,投身金融

10年A股、港股两地投资经验

【精华推荐】
趁现在还来得及,埋伏银行股

铁总混改:一趟开往远方的动车

2017年大金融策略——向前看,向钱看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