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没有,每个大城市少不了都会标配一个大学城,如无意外通常都选址在郊区。这样的设置,在提供给学子们优良环境的同时,伴随着尺度过大的土地利用,却多少会导致身处其中时怡人使用感的缺失。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便是出于这一层的思考。设计者在上海郊区的大学校区中,以书店空间为载体,将人文气息注入其中,营造出一所带有温度、使用舒适的社区场所,为学子们的学习与生活带来更多未知的可能性。
△ 在地属性(Genius Loci):社区场所空间的营造
【现状:郊区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尤其东区),是今天中国郊区大学(新校区)的典型代表。从外部看,远离城市中心,短期内迅速建成,与周边城乡环境隔绝。从内部看,车行为先,严格按照功能原则划分区域,直至每幢建筑。功能建筑之间,是道路、停车场,以及少人问津,但投资、维护费用不菲的各种景观打造。这种现代主义柯布西耶光辉城市式的中国郊区大学,对24小时生活其中的每个学生个体来说,除了功能清晰、空气清新外,缺陷也很明显,尺度过于巨大因而个体感知渺小不宜人,建筑密度太低,让每次出行都不甚方便,功能划分明确到让每一次行为,只能为一个特定功能而为,导致校园生活的丰富与复杂性大打折扣。
△ 交大闵行校区地图
△ 闵行的非人大尺度
【目标:人文社区场所】
大学不应只是由一系列功能单位(教学、科研、行政、社团等)组成,发生单纯功能行为的地方,它还应是一名青年学子自主探索生活、长大成人的人性社区。曦潮书店的目标,就是希望打造一个针对交大学生中对人文有兴趣的人群的社区空间。
这里说的人文含义,并不是今天学科建制角度定义的人文学科,而是指那种“仰望星空、追寻诗与远方的“冲动——即超越了眼前现实利益,追求一种或指向未来、或自由无用,但滋养人心、启迪思维的精神与知识构成的冲动——这种冲动,在所有的人文、艺术、社科、理工科里,尤其到了今天,都应占有显著的一席之地。
本设计的目标,就是希望持有上述价值观,或者对这种价值观感兴趣的交大学生群体,借助书店、活动策划等一系列实体或虚拟空间,常来常往,不仅读书,还可以看电影、听讲座、看演出、小组活动,逗留徘徊,发生故事,邂逅同好,在青春最重要的时间段里,慢慢构成一种熟人社区,成为这批人成长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温暖陪伴成长。
△ 整体鸟瞰轴测图
△ 书店中的熟人社区
【设计手段解析】
基本调性:
不是肤浅时尚、简单拼凑的淘宝气,不是中庸保守、唯恐逾矩的官僚气,不是刻板教条、自恋僵硬的学究气,而是在与客户/用户的深入互动、调研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策划出适应特定人群的空间与形态模式,有如下特点及设计应对:
1、高智商的(空间分区逻辑清晰,容易阅读)
2、有理想主义倾向的(形态及空间语汇自我完整,母题清晰)
3、年轻的(多变,直接)
4、开放的(平易近人,亲切进入)
△ 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高智商年轻开放空间
空间内容与空间设计:
功能多样、混合、可变换,尺度涵盖公共、半公共、私密,将一个人文社区的各种活动尽量囊括其中。
△ 混合的人文社区
△ 同时涵盖私密与公共的活动
△ 功能混合的人文社区
(请横屏观看)
△ 多样活动的导入
大设计概念:
结合社区不同使用需求,将装置设计、视觉设计、广告设计、家具设计融入空间整体设计之中。
旋转入口位于整个书店的入口,由4个绕中轴旋转的大书架构成,即作为整个区域的入口空间,也是一个展示书架。入口材料采用半透明的轻质PC板,达到模糊内外边界的效果,体现书店的公共属性,不同的旋转组合,可以和书店内部的不同活动进行匹配。
△ 构件位置
△ 入口双重功能的旋转书架
△ 建造细部
△ 建造动画
旋转书台用于区分公共活动区域和图书区域,拥有建筑构件和装置构件的双重属性,自身作为桌子及展示架的同时,也兼具屏风效果,间接分割空间。
△ 构件位置
△ 旋转书台
△ 构造形式
△ 建造动画
在书店的入口,利用汉字形成了极具打卡标示性的店招,通过突出的汉字笔画形成了入口的等待休息空间。同时挑出的构件中设置LED射灯,照亮下部的阅读空间。
△ 构件位置
△ 建成实景
△ 字体门头
多功能活动区域采用七巧板桌子的设计理念,不同形状的桌子可以自由组合,依据不同是使用需求,形成各种各样的组合桌,适应多变的校园活动。
△ 七巧板桌子组合
书店中心的圆形办公区域既是工作人员的办公区域,也提供师生定制化书籍的服务。采用木结构格栅和白色半透明PC板为主要材料。弧形的造型既活跃了外部空间,同时体现了中心办公功能。
△ 构件位置
△ 圆形办公区
△ 构造形式
△ 建造动画
橱窗展示柜与书架融为一体,作为整体书架结构的一部分。靠书店一侧开暗门对展示品进行维护和替换,对外则用一整块大玻璃包住,简洁明快。
△ 构件位置
△ 构造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