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天天说钱团队原创作品
地理位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城市发展的前景。
强如深圳,在当年五个经济特区中能脱颖而出,成为标杆,虽主要与它自身的努力有关,但处在香港对面的地理位置,也帮了不少忙。
如今,又一个地理位置极佳的城市,正冉冉升起,它便是东莞。
01
在珠三角升级为粤港澳大湾区,如日中天的发展势头下,这个夹在三个一线城市之间的城市,天时地利兼具,机会来了。
三个一线城市便是香港、深圳与广州。2018年全球公认的权威GaWC排名中,列出了世界55个一线城市,中国有6座入选,分别是香港、北京、上海、台北、广州、深圳。
环顾全球,方圆150公里以内涵盖三座世界一线城市且同属一国的区域,就只有粤港澳大湾区,东莞恰好处在香港、广州、深圳的包围圈内,说它是国内位置最好的城市,并非虚言。
天时地利都有了,人和也有。
粤港澳大湾区纲要发布两天后,东莞市市长肖亚非透露,未来3-5年东莞至少需要一万亿左右的固定资产投入,以推动全市产业发展、城市面貌和城市品质得到根本性的改善提升。
东莞过去五年(2014~2018年)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依次为1427亿元、1447亿元、1557亿元、1713亿元、1800亿元,合计7944亿元。
也就是说未来3~5年,在大湾区框架建成期内,东莞固定资产投资相较于过去五年至少增加1000亿元投入,将有力支撑东莞目前的产业“腾笼换鸟”策略。
02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下,沿海广东、江苏的经济受到的冲击不小,尤其是广东,于是广东省便率先提出了“腾笼换鸟”产业发展策略,要将落后产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出去,并引进高素质劳动力、高新技术产业。深圳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这个策略,于是乎才有了如今全国科创之都的头衔。
东莞如今就像当年的广东省,也在经历产业调整的阵痛期。
此前世人给东莞这座城市的标签是山寨、世界工厂、性都,虽然刺眼,却很贴切。彼时的东莞,依靠的产业就只有两个,一个是以不可描述业务打造的产业链条,另一个是以低端加工业组成的链条。
2014年,东莞壮士断腕,开始彻底扫除酒店经营色情业务,同时对低端产业开始整肃,这些行为对东莞产生的影响,在2015年增速陡然下降的全社会用电量上可以窥探到。
制图:财经韬略;数据来源:东莞统计局
腾笼换鸟,笼子腾空了,该吸引怎样的新鸟?东莞毅然决然效仿大哥深圳,走科技创新道路。
东莞的时间节点掐得特别好,赶上了趟,恰好深圳因为房价高企带来的营商成本高涨,导致产业外溢,东莞顺势接纳,其中最重要的一只鸟,便是华为。
华为终端总部已迁至东莞松山湖。仅去年一年,华为就有五批员工从深圳迁至东莞松山湖,共计1.8万人。
东莞为了抓住华为,也是下了血本,给华为的地几乎是免费白送。以2018年拿地来说,华为去年在东莞拍下34.4万平米科研、工业用地,平均楼面价才492元/平米。
可以说,为了吸引华为,东莞是要土地给土地,要政策给政策,要配套给配套。
放长线钓大鱼,这是东莞向大哥深圳学到的一招,当年深圳就是依靠土地和优惠政策发家致富的。东莞如今用的得心应手,效果也立竿见影。
华为2015年就为东莞创造了40亿元税收,超过东莞两家本土企业vivo和OPPO的纳税总和,成为东莞第一纳税大户,并延续至今。
除了华为自身创造的税收外,华为迁入还吸引了下游配套企业前来,如软通动力,中软国际,易宝软件,华微软件等,为东莞创下了不菲收入,带动了东莞科技产业发展。
03
拥有华为、OPPO、vivo的东莞,已经在产业升级的道路上越走越稳。数据显示,如今全球每卖出五部手机,其中就有一部来自东莞。
数据来源:东莞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