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发布
生活在这座梦幻的城市,与TA共同成长。我们提供上海的资讯,更希望成为您又一个喜欢上海的理由。这里是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微信平台。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发布

【营商环境】加强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来看这些要素服务方面的好做法→

上海发布  · 公众号  · 上海  · 2024-10-26 18:27

正文




市发展改革委介绍,《上海市坚持对标改革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提出2024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五大行动,共28大项150小项任务举措。发挥数据要素和制度创新组合优势、优化楼宇宽带管理和服务、实现本市数据增信融资“零”的突破、以高水平要素保障支撑项目加快落地、构建了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在家门口实现了一站“职”达、发布《崇明区知识产权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来看浦东、黄浦、长宁、宝山、闵行、青浦、崇明区要素服务方面的好做法↓


浦东: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和制度创新组合优势,持续提升营商环境建设"软实力"

位于浦东峨山路上,刘师傅开了一家网红甜品店,松松脆脆、甜甜糯糯的各式小点心很受欢迎。最近他萌生了开家分店的想法,但像他这样的小商户,想要从银行贷款并不容易,针对这类小微商户真实的贷款需求,浦东新区数据局与建设银行合作开发“烟火贷”产品,通过政企数据融合分析实现对小微商户的精准画像,提高银行对商户经营情况的判断效率和准确度,破解小微商户融资难题,助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上线一个多月来,浦东“烟火贷”产品已审批78单,累计授信近4000万元。

在2023年底,浦东新区区委深改委会议审议通过《浦东新区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工作方案》并正式发文,同时区委组织部成立“公共数据开放共享‘硬骨头’攻坚行动专班”,通过法治保障、新技术应用、场景创新的“组合拳”,充分发挥浦东资源要素和制度创新组合优势,通过要素资源创新的“硬举措”,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建设的“软实力”。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数据不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为营商环境建设贡献“浦东智慧”。


安全与开放并驾齐驱

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的意见》,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进行系统部署。浦东在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发挥“立法试验田”作用,强化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的的法治保障。包括结合重点领域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实践探索,研究制定浦东新区管理措施,明确多元化的公共数据整体授权、领域授权和场景授权并充分关注各类数据主体在授权运营环节中的权责利统一;强调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隐私计算、可信数据空间、区块链等技术应用,打造安全可信流通环境,并创新性地引入了沙盒监管机制,为公共数据的合规利用开辟了新路径。在浦东,数据既能发挥基础资源作用,又能发挥创新引擎作用。生物医药是浦东三大硬核产业之一。呼应创新药研发等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对于健康医疗数据的迫切需求,浦东向市人大提交“促进健康医疗数据发展应用”的浦东新区法规立法建设及草案文本,成功列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2023—2027年)》正式项目,通过立法促进健康医疗数据资源安全、有序、高效地流通和配置,赋能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并通过健康医疗数据运营的收益反哺医疗技术研发、罕见病研究等,造福人民生命健康。


数据服务为临床受试者招募搭建医产桥梁。患者招募是临床试验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最难的关卡,在大量临床试验扎堆的当下,患者招募成了业内高度关注的话题。很多公司的临床研究风险管理计划里,都将受试者招募入组困难列为一大风险。入组速度太慢,入组时间太长,会显著增加临床研究费用,同时也会延迟产品上市的时间,甚至有些项目就是因为入组太困难而半途而废。问题症结在于供需对接壁垒、多方信息不透明、资源协调困难等,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可有效打通堵点。浦东新区整合全区医疗机构医疗数据资源、临床资源和患者资源,需求侧通过平台接受药企的受试者需求及入组条件登记,供给侧在获取个人授权后通过可信环境访问医疗机构病理等数据库里的临床数据,并通过大模型初筛和人工复审结合来精准匹配对应症受试者,在确保个人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了受试者招募速度和患者受益面。


应用牵引共享数据经济发展红利

数据在可信流动的夯实下,“可用”成为浦东释放用数活力的动能。浦东已聚焦健康医疗、金融、交通、气象等数据价值高、需求密集的重点领域,深入推进公共数据场景授权,以点带面推动公共数据赋能千行百业,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在浦东新区繁忙的街道上,一辆编号为S0U-038的公交车缓缓行驶。这辆看似普通的公交车还有另一个身份——它是一台移动的城市巡检站。车身上的高清摄像头,犹如一名敬业的城市守护者,记录着路面的一切;安装在车内的传感器可以测量诸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的浓度,为环保部门提供实时数据。这是浦东新区正在开展的公交数据挖掘与分析项目,利用公交车上的高科技装备,如高清摄像头、移动气象站和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开创一条全新的智慧交通之路。


一部公交就是一个能干的“移动哨兵”。通过前期试点,这台公交成功捕捉到了道路上许多不易发觉的细微裂缝和坑洼,帮助市政部门及时定位并修复了这些问题。浦东新区有着临江靠海的特殊地理区位,正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作为突破口,进一步做强枢纽功能,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在海运过程中,洋流、风向、台风、航线选择等对航海安全、成本等影响巨大。通过高精度的全球天气预报,远洋气象导航对降低航行成本及规避恶劣天气具有重要意义。浦东新区正探索气象+航运的数据合作,拟结合电子海图、实时船舶、海上风电场站等开展数据融合,开发数据产品,共同寻找市场潜在的交易对手方,如船舶航运企业、风电设备企业等。目前,浦东已完成73个算法产品的开发工作。依托国家气象局气象经济数字化创新重点开放实验室,发挥浦东新区在发展金融气象方面的优势,加快新技术在气象业务和服务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等。未来,浦东新区将开展气象数据和行业交叉的价值挖掘,推动气象数据融入保险、银行、证券、期货等相关服务领域。借助制度创新的示范效应和数字经济的旺盛需求,全球数据要素和创新生态正加速汇聚,将浦东打造成国内数据要素的集散地、对接国际数据市场的枢纽节点,更好发挥浦东营商环境示范引领和龙头辐射作用,为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提供坚实支撑。


黄浦:优化楼宇宽带管理和服务,持续提升营商环境服务水平

黄浦区坚持将园区、楼宇宽带服务水平视作检验营商环境数字实力的试金石,以城市更新为契机,通过组建工作专班、丰富楼宇画像、实施分类梯度管理、搭建多方议事平台等举措,不断提升楼宇宽带服务水平,以一流宽带服务赢得优质营商环境口碑。

勾勒园区楼宇立体画像

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以运营商数据为基础,加强底数排摸,建立园区楼宇的宽带服务工作台账。从园区楼宇特征、宽带服务、日常管理3个维度,收集面积体量、竣工年份、运营商资源接入及需求情况、接入硬件条件、物业和管理单位等25个要素,不断丰富园区、楼宇宽带服务画像。结合定期报送与日常检查,提升台账实时性和准确性。根据楼宇体量、楼龄和投诉量,制定不同的监管服务策略,做好重点楼宇服务保障,设法提升老楼硬件条件;对于出现投诉的园区楼宇,加大检查监管力度。


优化工作机制

管理“有梯度”、服务“有温度”

搭建园区楼宇宽带服务优化工作专班,加强部门与街道间的分工协作,形成管理合力。制定常态化工作机制,坚持“以主动优化代替日常检查、以主动整改代替监管处罚”的原则,实施梯度化管理。一是组织运营商上报接入计划,预计年内消除单一运营商接入的园区楼宇;二是发动各方主动完成相关协议备案,酌情给予免检激励;三是对于单一运营商接入的园区楼宇,着重检查接入条件公平性、电信运营合规性、用户选择自主性和服务收费合理性等情况,提出书面整改意见,保留监管处罚后备措施。汇聚多渠道宽带服务诉求,加强过程管理,落实“第一时间电话响应、第一时间调查解决、第一时间用户反馈”的要求,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搭建多方议事平台

加强宽带源头管理

由区数据局联合区房管局和街道搭建多方议事平台,充分发挥区房管局作为物业行业主管部门作用,依靠街道基层工作经验和属地服务能力,针对焦点矛盾问题,协调运营商、物业公司和第三方服务单位,积极促成多方达成共识、共享资源、合作共赢。


建立关键信息共享机制,为扩大运营商接入和服务创造机遇。结合中央科创区建设、地块重建和楼宇改造等工程,区数据局会同区建管委、科委和规资局等部门,全过程落实综合布线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推动地块规划、项目设计,项目施工、项目验收闭环管理,将综合布线、通信设施的规范性和可用性作为验收必要条件。

长宁:让“大数据”变为“金钥匙”!作为上海唯一先行试点区,长宁实现零的突破

按照国家小微企业增信会计数据标准扩大试点改革要求,今年4月以来,长宁区作为上海唯一先行试点区,依托“会计数据增信”,助力首批2家小微企业获得银行授信530万元,实现本市数据增信融资“零”的突破,也标志着长宁区打通了在“长宁企业贷”场景下开展增信标准试点改革的可行路径,为全市推广提供了“长宁样本”。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来越活跃,经营中产生了大量的票据。由于电子凭证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数据不兼容、标准不统一,企业一直面临着接收难、入账难、归档难的问题。受企业经营数据难获取、银企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备受关注。


为此,财政部在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基础上,遵循一系列国家标准,针对小微企业目前常见的商业银行贷款场景,研究起草了“增信标准”。小微企业和相关服务平台可按照本版“增信标准”对小微企业的业财税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根据商业银行需求输出小微企业贷款增信报告实例文档。


小微企业向银行寻求信用贷款时常常遇到纳税数额等的“硬门槛”,难以通过银行的线上模型验证。而线下搜集小微企业的相关数据,对银行来说成本过高。为了解决业财税不一致引起的信息不对称,降低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门槛,节省担保费用,缩短贷款的申请周期,优化融资征信措施,从而提高小微企业贷款的可得性,长宁区在试点改革中打造“1+3+N”(即1个小微企业增信数据服务中枢平台,征信数据、财务数据、凭证数据3个技术服务平台和N个金融机构、小微企业及综合服务入口)试点架构体系。


通过联合征信取得的征信数据、企业上传的财务数据和电子会计凭证数据聚合到小微企业增信数据服务中枢平台,相关业务部门再根据标准化会计数据为小微企业自动生成数据增信报告,并出具给各个金融机构,从而解决小微企业的画像问题。区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表示,相关数据的收集对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而言,都是一件麻烦事,统一的小微企业增信数据服务中枢平台则帮助双方省时又省力。并且,聚合到中枢平台的数据经过了交叉验证,数据的真实性也更有保障。



目前,该试点改革已助力长宁首批2家小微企业获得银行授信530万元。希望后期联合更多金融机构,打造为小微企业服务的线上数据增信模型,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获得信用贷款的成本。

在长宁,开展增信标准试点改革具有独特的“先天优势”。

自2021年起,区财政局联合区内科创企业打造“双平台”(行政事业单位电子会计凭证报销入账归档辅助平台、中小企业电子会计凭证智能区块链归档平台),以电子发票等电子凭证为切入点,有序引导区内行政事业单位和中小微企业开展电子会计凭证规范化管理。截至今年7月底,平台应用已覆盖全区305家行政事业单位及290家中小企业,完成各类电子会计凭证采集处理18余万张。这一成功经验也融入了此次试点改革中。

此前,依托国家级虹桥临空经济园区的先发优势和辐射引领作用,长宁区推出了“长宁企业贷”政策性融资批次担保产品,通过“政府担保、银行贷款、政策扶持”为长宁区产业导向企业融资纾困。本次试点选取小型、微型各1家“长宁企业贷”政策性融资批次担保“白名单”企业,在“担保增信”基础上,将基于标准化会计数据生成的增信报告推送到银行,支撑银行开展贷前尽调和审核,以担促融、以数增信,双重增信服务支持小微普惠金融政策落地。

下一步,区财政局将顺应政策导向和市场需求,聚焦长宁“3+3”产业以及旅游、直播、会展等领域,探索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助力企业融资,以代理记账行业为突破点,指导代理记账机构当好“宣传员”“助推员”,合力带动更多企业加入试点行列,推进试点工作以长宁区为中心扩大覆盖至全市各区,逐步拓展增信标准试点范围和样本数量,努力为全国改革工作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上海模式”“长宁模式”,让大数据资源成为企业融资“敲门砖”。


宝山:以高水平要素保障支撑智造空间优质项目加快落地

为提升园区产业生态丰富度,位于宝山顾村镇的上海机器人产业园拟引进新的优质项目——彩色软性亲水接触镜生产研发基地项目,该项目被认定为全市第二批智造空间优质项目之一。为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宝山区规划资源局从细微处精准发力,不断创新服务的方式、方法,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推动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不断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积蓄澎湃动能。

需求结构化,精准搭脉定通道

项目地块位于顾村镇BSP0-0302单元32街坊,东临智能路,南侧云萃路为规划城市支路,西侧临富联路,北侧临富联一路。为有效促进项目实施落地,宝山区规划资源局对企业入驻诉求进行结构化梳理,并依据《上海市详细规划实施深化管理规定》相关要求研判可通过规划简易调整程序——规划实施深化进行调整,以保障地块后续能够顺利完成土地出让与规划建设。


方案预审制,量体裁衣定指标

根据产业准入相关要求,结合企业实际诉求,宝山区规划资源局负责提供前期技术指导,提出方案的优化方向,协助破解难点堵点。通过设计方案前置审核,实现规划实施深化审批与方案预审无缝对接,确保相关规划指标与项目需求精准匹配。


帮办全天候,统筹平台促合力

主动创新、精准发力,开展项目设计方案对接审核。区内各部门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等共同形成专题工作组、微信群,24小时无间断对接项目进展情况,营造工程建设领域专业、高效和人性化的营商环境,确保项目推进计划不打折扣。


细节严把关,产城融合控颜值

为打造精品产业项目,宝山区规划资源局对设计方案严格把关并细化要求,对城市风貌设计、交通组织、立面设计、建筑退界间距、建筑功能布局等提供具体指导意见。同时,牵头会同区相关主管部门及行业专家对项目阶段成果及问题开展专题研究,重点针对专业部门要求、土地出让时序、方案审批衔接等问题进行研判,确保路径畅通。




闵行:让“小站点”支撑“大就业”,闵行区已建成社区就业服务站点41个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将就业服务阵地延伸到群众身边,闵行区人社局依托街镇社区党群服务阵地,不断完善“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截至目前已建成社区就业服务站点41个,超额完成今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计划。同时,开展各类就业服务活动近400场,不断推动服务资源下沉基层,让居民群众和企业在家门口实现了一站“职”达、双向奔赴。


“小站点”支撑“大就业”

闵行是制造业大区,就业人数多、服务需求量大,新形势下如何在基层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就业服务队伍?如何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服务?


面对这些问题,近年来,区人社局相关部门成立调研工作小组,以“加强本区基层就业服务队伍建设,推进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为课题,通过在线问卷调查和调研座谈相结合的调研方式,对全区14个镇、街道和莘庄工业区的就业援助员、就业科长和就业专员进行了广泛调研和深入访谈。


通过调研走访,了解到江川路街道根据辖区及求职需求在全区率先试点社区就业服务站建设,形成了“大就业”的工作格局,实现了就业服务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的转变。如何将目前有限的就业服务资源送到群众心坎上?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就是解题方向,让“小站点”支撑“大就业”。


基于此,根据本市社区就业服务站点建设指引要求,结合闵行实际情况,区人社局坚持“党建引领+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思路,采取“划片区、建网格”的方式,指导街镇统筹考虑服务需求、服务半径和服务资源科学布局服务站点。在建设标准上提出“5+1”建设模式(即标识标准化、空间建设标准化、服务功能标准化、基础设施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和“一站一品”特色品牌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为破解人员力量薄弱的难题,区人社局还与区民政部门沟通协商,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本区社区就业服务站点设置及人员配置的通知》,明确每个站点至少安排1名专职就业服务专员。与此同时,区就业促进中心业务骨干和就业创业工作专家加强了人员业务培训,进一步充实提升公共就业服务力量,提升其就业服务能力。


从“园门口”“家门口”到“景门口”


据了解,近年来,闵行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在社区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探索创新,围绕服务对象特点和需求,挖掘区域资源禀赋,提供精准化就业创业服务,在社区、园区和景区打造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服务站点。


今年7月,七宝镇打造了全市首家“景门口”就业服务站——蒲溪社区就业服务站,在站点内设接待咨询区、指导服务区、信息查询区、综合活动区等服务空间,有就业服务专员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政策咨询等“一体化”就业服务,在七宝老街钟楼广场还设有“社区招聘集市”和“创业成果展示集市”……这也是继“园门口”“家门口”社区就业服务站建站以来,七宝镇结合4A级旅游景区优势,为求职者和企业间搭建的又一“零距离”的沟通桥梁。


走进梅陇镇梅家弄社区就业服务站,室内宽敞整洁,墙壁上写满了服务站多种类型的就业服务流程,各种信息一目了然。咨询台前,工作人员正耐心为求职者提供咨询服务。


据了解,该服务站依托“益梅小院”这一社区公益服务基地建设,重点关注对残疾人和少数民族等弱势群体的就业帮扶,为其推出了包括“梅语荟”“乐业沙龙”“梅语研习社”等一系列特色服务,同时大力宣传相关政策和成功案例,以激发社会对少数群体就业的关注和支持。


此外,新虹街道依靠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区,立足“服务总部经济,服务企业白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了虹立方社区就业服务站,将就业服务下沉到商务区一线,延伸至企业“家门口”,为企业和白领提供各式专项服务;浦锦街道的“锦创社区就业服务站”,以个性化就业创业服务为切入口,打造了具有特色的“创客空间”。


据悉,下一步区人社局将继续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加深入基层调研,不断深化“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加大基层服务支撑、延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效,延伸公共就业服务触角,打通“最后一公里”,努力实现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全覆盖,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15分钟就业服务圈”
各镇、街道、莘庄工业区推进情况明细表

(点击查看大图)




青浦:优化服务生态,激活就业引擎,赋能营商环境高质量发展

青浦区人社局聚焦企业用工需求与劳动者就业期望,通过出台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开展一系列创新服务活动,构建了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提供精准对接、搭建平台、政策宣传等全方位服务,不断赋能优化营商环境,成功帮助企业招录到所需人才,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有效缓解企业用工难题。

坚持就业优先

助力企业稳企扩岗


青浦区人社局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结合青浦实际情况,建立了“1+1+N”的区级促进就业政策体系,同时启动了“惠企利民、就业先行”就业政策专项宣讲活动,通过线上宣讲会、线下进“社区”“园区”“校区”“营区”“厂区”等大力推进政策宣传,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快享。截至9月,有19887家次企业享受到用人单位扩岗补贴、吸纳就业补贴、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各类就业补贴23126.1万元,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稳定了就业岗位,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


织密服务网络

强化公共服务基石

青浦区人社局通过资源共享整合,结合实际,将“15分钟就业服务圈”以功能嵌入式纳入幸福社区建设,打造全周期就业服务链,社区就业服务站点重点提供就业需求排摸、就业岗位筹集、就业供需匹配、就业能力提升、就业援助帮扶和创业指导服务六大服务功能,同时依托“社区云”等平台,增加线上服务内容。到目前全区各街镇已建成35个站点并经区级审核验收。截至9月,各站点举办公共就业服务活动243场,累计服务近2917人次。


精准布策发力

推进企业用工保障

青浦区人社局通过配备区、街镇两级就业服务专员对区内126家重点企业开展精准服务,做好“一企一档”,实施“一企一策”,服务专员每周通过电话排摸存在缺工的重点企业,及时梳理缺工岗位,邀约重点企业参与我区各类招聘活动,为企业宣贯各类就业培训政策,并帮助企业尽快申请补贴,让补贴“应享尽享”。如成功帮助北京华欣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推荐了30多名求职者,最终23名求职者成功入职。截至9月,共服务重点企业556家次,开展政策宣传活动39场,向企业推荐求职人员513人;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共222场,为2704家用人单位成功推荐求职人员7218人,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需求,为青浦区的就业环境增添新的动力。


服务优化升级

便捷高效稳提升效能


青浦区人社局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简化用工登记流程,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自去年12月起,在“一网通办”平台推出“企业员工就业参保登记”以及“退工和停止缴费”的一体化办理功能。企业为员工入职、离职、参保和退工等事项都可通过“一网通办”进行自助快速办理,无须提交书面材料,实现全程网办,同时线下窗口实行综合受理,不断优化办理流程,让服务对象切身感受到清晰的引导,获得全周期的综合性服务。


青浦区人社局将继续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效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为青浦区及全市的营商环境优化贡献更多就业力量。



崇明:《崇明区知识产权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发布

为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健全创新激励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建设世界级生态岛提供有力支撑,崇明区结合实际情况,对原资助政策进行修订,发布《崇明区知识产权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适用范围

在崇明注册纳税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民非组织等,以及登记在崇明的事业单位。对一项知识产权有多个权利人的,扶持资金申请人应为第一权利人。

扶持资金申请人在申请年度内存在司法及行政负面信用记录的,不予扶持。对于项目执行过程中存在违反规定、弄虚作假的扶持资金申请人,取消其申请扶持资金资格,限期收回已拨付资金,并在三年内不予扶持。


修订的主要内容和说明

新《办法》共分总则、资助内容与标准、管理与监督、附则四个章节共十七条。


1. 根据相关要求,取消各类国内(包含港澳台地区)、国际专利授权资助和马德里商标授权资助。


2. 加大对高质量知识产权资助力度,提升对获得中国专利奖的资助力度,新增对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资助。


3. 在推进企业知识产权标准化建设中,根据标准修订情况,将原来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29490-2013)替换为《企业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要求》(GB/T29490-2023),加入《创新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指南》(ISO56005)国际标准贯彻的扶持。


4. 增加对重点产业专利导航项目的扶持。


5. 在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中新增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贴息扶持。


实施时间

办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由上海市崇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会同上海市崇明区财政局负责解释。



原文

《崇明区知识产权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扫描下方二维码

即可查阅更多

上海营商案例



资料:市发展改革委

编辑:张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