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夏天,广厦负责青训的副总经理缪寿守的微信传来了一张照片,多年以来,广厦俱乐部一直在青训方面有着不小的投入。他们修建了专属于球队的青年球员训练基地,同时也网罗全国各地的可塑之才。
这张照片上,是一位新疆朋友向他推荐的孩子,附带的那份信息中只有身材、年龄等简单数据,尽管15岁的年纪不是广厦要招的年龄段,缪寿守还是不想错过这样一个好苗子。随后他赶到了新疆,看到了一个当时身高只有2米04的男孩子,简单观察了一下,缪寿守发现这孩子的灵活性和悟性都不错,于是他当即拍板,想要把这个孩子带回广厦。
这个孩子就是胡金秋。那时候的他在读初二,他的学校华山中学是库尔勒最好的初中。缪寿守现在都记得胡金秋后一年中考的成绩——692分,全年级第三。当时和广厦竞争的还有新疆队和清华附中,即使不算篮球特长生,他参加普通文化课考试,胡金秋依然能考上清华附中。人生的十字路口就在胡金秋的眼前,这是这名15岁的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重要选择。“新疆也要我,但我就想出去走一走,让眼界更宽,就放弃了,”胡金秋说。在去参加完北京清华附中的试训后,胡金秋来到杭州,决定留在这里,再也不走了。
胡金秋的理由也很简单,从小他的家庭条件比较艰苦,他希望能够尽早挣钱补贴家用,不忍心看到父母在为他如此辛劳地付出。“我就是为了家里减轻负担。我父母工资特别低,去广厦打球,不用跟家里要钱了,自己的感觉特别好,”胡金秋说,“我妈就是想让我上清华,她说,你想想老家这么大的地方能有多少人上清华啊。我说,妈妈你要这么想,能有多少人能打CBA、进国家队啊。”直到现在,胡金秋的父母每场比赛都会守在电视机旁看儿子的比赛。两口子并不太懂篮球,也并不在意儿子在场上得几分抢几个篮板。胡金秋说:“他们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我别受伤。”
离开父母的怀抱,从学校一下子来到专业队,胡金秋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可想而知。
“他起步很晚,接触专业篮球也就一年多时间。来的时候基本功跟13岁的三队队员差不多,”缪寿守回忆说。而在胡金秋自己的印象当中,他从新疆出来时什么都不会,投篮、脚步、防守都是一团糟,“那时我就是一张白纸,”胡金秋说为了能跟上队员的进度,胡金秋每天都要加练,现在也会在训练前提前半个小时来练投篮,“就是咬牙啊,不能让人看不起我,我从小就是这样。为了练球性,我就不停地拍不停地拍;为了练投篮我就不停地投不停地投……”胡金秋回忆说。
2014年胡金秋闪耀U17世青赛
在广厦练了3个月后,胡金秋被选送到了国青队,“当时跟别人差一大截,是替补的替补的替补,还好教练没有放弃我,”那是胡金秋人生当中最艰难的一段时光,这个身高两米多的大男孩,甚至好几次在被窝里自己悄悄的哭泣。他什么苦都能吃,但惟独受不了自己落在别人后边。
胡金秋下了决心,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让自己得到表现的机会,他不甘心就这样把板凳坐穿。每次训练,胡金秋总是第一个来到球馆的人,队友还在做热身,胡金秋就开始对镜子自己练投篮,上完大课,再加练基本功。胡金秋很快就明白,进攻技术的打磨需要时间来沉淀,而作为菜鸟,最容易出彩的技术就是抢篮板,因为抢篮板最关键的因素,是技术含量很低的拼劲。
于是胡金秋就横下心来苦练抢篮板,2014年U17世青赛最后一场比赛,是中国与法国的第七名争夺战,赛前主教练柳继增对胡金秋说,如果你这场拿15个篮板球,就能当篮板王了。“我这时候才知道还有技术统计,还有篮板王,”胡金秋显得非常诧异,“说实在的,我从小那个环境很闭塞,根本不知道这个。”很难想象,国字号球员竟然始终不知技术统计为何物,但事实就是,胡金秋在此之前每场比赛都不知道自己抢了几个篮板。但这并没有妨碍他的发挥,“柳导就是不想让数据给我带来压力,他只是告诉我,我做得到,”胡金秋回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