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李松蔚
湖畔贩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清廉蓉城  ·  当吒言遇上“纪”语…… ·  2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今晚24时!四川油价将调整! ·  4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成都能待一整天的6个室内场馆!部分免费!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李松蔚

理智是一块需要不断锻炼的肌肉

李松蔚  · 公众号  ·  · 2019-09-26 20:33

正文

我可能真的是老了,不太看得懂盲盒。

盲盒,就是装在不透明盒子里的小玩具,放在售货机里卖。你常去的商场里可能就有这种售货机。跟扭蛋差不多。你只能拆开盒子以后,才知道里面是哪一款。有常规款,也有数量稀少的隐藏款。一盒的售价在 60 元左右。 玩具本身不值钱,是标准的工业品。隐藏款有一定的升值空间。

很好玩,对吧?你可能也想来两盒。但你无法想象这个东西卖得有多疯狂。无数年轻人一买就是一整套, 12 盒,只盼望从里面拆出一个隐藏款。

我也认识玩盲盒的人,一直以为跟玩抓娃娃机差不多。我也玩抓娃娃机,多的时候也一次扔过几百块钱,挺上瘾的。那天跟玩盲盒的年轻朋友聊天,他们一个月买盲盒的钱在 6000 以上。关键是挣的也不多, 1 万出头的工资。有个朋友做完项目,领了 1 万的奖金,当天就花了 8000 买盲盒。

我:?????

这真的就让人惊叹了。

惊叹于产品设计的精巧。如果不做价值判断,只看对人性的把握,太牛了。我也见过有赌瘾的,成千上万的下注,为一个渺茫的翻盘的希望,赔到倾家荡产的也有。但盲盒没有那么高的金钱诱惑,充其量只是一个工艺品。破费到这种程度,还是超出了理解。我于是认认真真研究了一下这个东西。

就是一个玩具娃娃,工艺普通。从价值来看真的没什么,淘宝上也能买到类似的,几块钱左右吧。但如果在淘宝上买,就差点意思了。跟我们小时候收集小浣熊干脆面的水浒卡差不多。没有了拆这包干脆面的过程,卡就只是卡而已。

但不得不说,即使在小浣熊的全盛时代,它也只是小爱好,远没有今天这种狂热。

这一代年轻人,仍然有些不一样的东西。

我认识的 20 来岁的这一代人,不算富足,但是消费观念跟我们不一样。简单说,花的比挣的多,而且不见得是必要(当然是我这代人看来)的花销。吃穿用度在如今都不是大头。大城市的年轻白领,每个月收入五位数,常常是一半交房租,剩下一半随意挥洒。过日子是够的,省一省还能攒下点。但是他们不省,就是想花钱,两千块钱能过的日子,一定要花到五六千。最后就入不敷出。要么父母补贴一部分,要么就靠信用卡白条。

分析盲盒心理的文章也有不少了。有一个点都抓得准,就是拆盒一瞬间的快感,那种带着焦虑和兴奋的不确定性。——谁也不知道会拆出什么,它可以是一切。从无限的希望,一点点逼近确定,心提到嗓子眼。那种感觉很妙。

我从来不会低估这种快感。它有魔力,跟赌徒揭开骰盅的时刻一样。长远未必有价值,但只要在当下这一秒, 给人一种「立刻就会有奇迹发生」的幻想,就足以让人沉迷 。我虽然理解这一点,还是惊叹它对这一代人的诱惑。

这是渴望幻想的一代。

我没有批判的意思。理智的账谁都会算,谁都知道还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记个账,节省一点开销,每个月弄搞点理财,十年八年积累下来,就是更好的生活。但这是理智上看到的事。如果他们不这么做,一定有他们的理由。

我能想到的理由,就是这种理性的人生需要付出代价:必须树立一个漫长的,遥远的目标。然而对这一代人来说,目标这种东西实在太远了。而且也会时不时怀疑它的意义。人生已经很苦了,如果不能在濒临崩溃的时候给自己一点快乐,一个人还能撑多久呢?就像一个人明明想要减肥,也知道自己不能再喝奶茶了,但是路过奶茶店的时候还是不得不买一杯。「减肥」的终点在哪里呢?太远了,看不到。他也知道喝完这杯奶茶立刻就会后悔,十年后会付出代价,那就付吧。他已经顾不上了。

这是他现在还能保持住不崩溃的办法。

说绝望有一点重,但多少可以说是迷惑吧。迷惑就是不知道要走去哪里,或者说看不到希望。 只能依赖即刻的联结感和沉浸感,仿佛置身在人群中,从事某种被公认为有乐趣的活动,就觉得自己还好。 这就是有人为什么沉迷于直播,为什么主播能带货,是因为主播的魅力吗?不全是。是为了通过跟主播的联结,把自己跟成千上万的人连起来。

这样才能确认自己的存在。

你可能觉得这样没有意义,不解决问题。但它是一代人的活法。人越迷惑,越是依赖于于片刻的告慰。至于未来怎么走,则不在考虑之列。这也是心理学教给我的一件事:我们一直推崇理性,好像人生只应该有正确的选择。但理性是很软弱的。 单纯认识到一种想法的正确,并不足以让人坚持。

话虽如此,我还是想说,人有不同的选择。

即使是无力的人,看清楚自己的无力之后,就可以稍微找到用力的方向。 沿着一个方向走,就比原地打转要好 ,这是我的价值观。困惑有时是因为持续的因循往复。如果定下一个方向,持之以恒,即使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走不到目标,只要在走,最终是可以用来消解一些困惑的。

哪怕就是存钱。每个月少借点钱,少一点不必要的消费,哪怕存下几百一千块呢。从这里出发,过十年都可以让你多出很多选择。多的,买一套小房子,念个书,周游世界,少一点的,也可以帮你在更换职业的间歇,多出几个月到一年的从容。这样你就更容易知道哪些东西是你想要的,哪些不是。你知道得越清楚,你在当下做出选择时就越不容易受到困惑的左右……形成良性循环。

但也是大道理,说了并没有什么用。

理智上知道更好的事,做起来都是要力气的。而很多人的问题在于没力气。我年轻时写过一些文章,劝人们做一些有益的改变。有人看完很受教育,说:「以前真是太堕落了,要改!」立了很大誓愿,但是除了把自己教训一番,也坚持不下去。我后来想,这是道理讲得太多,但没有增加他们的力气,也许还消耗了力气。

所以,除非你真的开始做一些训练。

前几年有一本畅销书,叫《自控力》。我很不认同自控力这个说法,但有个隐喻我是喜欢的。里面说, 自控力就像肌肉,用得越多,它就越强健 。我现在也觉得,理智不是一个思想,而是一块肌肉。它并不是一次性的判断,好像想明白了就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理智是什么东西呢?就是一次又一次的,不断在两个选择中做出相对困难的那一个。像肌肉一样,持之以恒地增加力量。

越做,就越知道怎么做。

那个更困难的选择,就是承认自己的软弱。承认自己在这个大环境下有多么的容易迷惑和沮丧,多么渴望沉浸于一瞬间的幻想。你承认,并且如实觉察。你面前随时会出现盲盒机,奶茶店,或者别的什么可以慰藉你的东西,你知道你非常渴望慰藉……然后在念头升起时,不要马上行动。

你对自己说, 这种感觉是会过去的。

如果你想尝试这样的训练,那么你需要一些同行者,需要一个沉浸式的体验氛围。除了在理智上学习怎么样做更好,你还要尝试把这些事变成习惯。

一次思考是无法形成肌肉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想想把长投学堂推荐给你。
长投学堂 致力于消除理财的焦虑,将专业的理财知识变得易学实效,并温暖亲切地带给每个人。
其明星产品 14 天小白理财训练营 仅需9元 ,已经开到 9 0 期+ ,累计帮助来自全国 356 个城市 2 00 + 用户,从零开始,迈出理财第一步。
很多人因为这门学费只要 9 的课程,重塑了几十年的思维习惯,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有学员转行为职业投资人,有人赚钱后带着家人环游世界,也有人在被动收入高过工资后,安心去做全职妈妈。

▲长投学堂汇集了一群爱学习的小伙伴

老读者们知道,长投 14 天小白理财训练营和我合作过很多次了,每次开班都瞬间报满。

也有很多人晒自己的改变和成长,说他们自信笃定,不再迷茫,我也替他们开心。

▼来自一线学员的课程评价~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这次我与长投学堂合作了 14 天小白理财训练营」 ,为小伙伴们争取到 500 开放名额。

想参加的小伙伴 直接拉到文末报名 ,上期不到 1 小时就报满截止了。

拉到文末抢先加入课程

长投学堂的创始人之一是理财大 V 水湄物语。她 30 岁学习理财,在 40 岁之前就实现了财务自由,每年理财收入超过普通人 10 年的工资。
如今她是 豆瓣 15 万+粉丝理财大 V ,也是喜马拉雅 / 在行 / 分答资深理财专家。
持续写了 10 年理财文章,她的女性理财入门书《 30 岁前的每一天》,常年位居畅销榜。
▲水湄物语
2011 年,水湄物语与先生一起创立了帮助小白学习理财知识的长投学堂。
2018 ,长投学堂荣获 腾讯回响中国“年度教育领军人物” “知名在线教育品牌 两项大奖,并完成 1亿元 A 轮融资。
以专业的师资团队、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及高效的运营模式,打破了富人的“理财垄断”, 0 基础的普通人,也能掌握理财的奥秘。
观看长投学堂2018年纪录片, 进一步了解长投学堂
理财其实比你想得简单,一旦开始,你将会尝到不工作也能赚钱的甜头,拥有更多被动收入,人生也更自由。
长投学堂理财训练营
▶ 零基础,完全不懂理财?
——简单几招,教你轻松跑赢通货膨胀。
▶ 月光族,每月吃土?
——告别死工资,让钱为你工作!
▶ 信用卡奴,工资都还给银行?
——学会用信用卡薅羊毛,卡奴变成卡神。
▶ 盲目投资,投资凭感觉?
——宝妈/职场新人/学生党,不同人群定制化理财方案。
▌学习方式是怎样的?
学习方式为课程+微信群分享+班班和助教辅导陪伴。
课程为音频+文字+漫画形式,学习时间很灵活,可以反复回听。
微信班级群内每天早晚有干货讲解和答疑,错过可以集中回看。
▌报名之后如何进群?
成功报名后,就能看到班班联系方式,请一定添加班班微信,确保能成功进群哦。
有时报名的同学较多,班班无法第一时间通过你的好友申请,请不要着急,我们会在隔日9:00前通过申请~期待与你相遇!
▌报名或加班班遇到问题怎么办?
报名或进群遇到任何问题,请关注公众号: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