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刀2》好看么?
好看。
这没有疑问。
然而如果这是一道菜,好吃么?
不好吃。
中看不中吃的菜,好不好?
见仁见智。
有人不管好不好吃,看脸就觉得有味。有人从自己的角度觉得合胃口。
虽然好看,但在我眼里不好吃,这就不是我的菜。
服装、布景、道具、画面、动作……无一不美,无一不考究,考究到如果可以考证出一本书的地步,有些角色,也是出彩,比如裴纶、信王,然而,这么多的精彩,放进一个不伦不类的故事里,就都变了形。
故事,是一切的底子,如果故事讲不好,主角的性格张显不出,配角和其他再出彩,也撑不起整部电影。
路阳,用错了力道。
好故事,是带着观众走,让观众入戏,关心人物的命运,为故事的下一步发展尤其是大结局而悬心,作为《绣春刀》的前传,在结局方面首先就已经失去了悬念:反正沈炼会活着,反正三个月后他会去追杀魏忠贤,所以在这部电影里,值得成为悬念的,是北斋、裴纶、丁白缨等人的命运,是沈炼如何与他们展开合理合情的纠缠。
事实上却是:既不合情,又不合理。
裴纶无疑是片中最出彩的角色,人物性格丰满立体,活生生的一个有情有义,又有油滑和奸诈的锦衣卫,几个细节很好地把这个人物烘托出来,死里逃生,被沈炼所救,然后亡命天涯,这里的转折却并不是太让人信服:沈炼说殷澄是自己的朋友,前一章就揭过去了?就一笑泯恩仇了?
当沈炼说出朋友的这句话时,良心不疼么?
用到人家的时候人家就成了朋友(虽然已死),用不到的时候人家就在自己眼前自杀了,这叫待朋友之道?
好吧,就算这样讲是苛责沈炼,那么,对北斋的情感是怎么回事呢?
殷澄作为沈炼的下属,要被送到诏狱,沈炼考虑到对自己和其他下属的影响,阻止殷澄逃走,迫使殷澄在自己眼前自杀。
而作为北斋的粉丝,不过两面之缘,沈炼即使是被迫杀了凌云铠,就此踏上不归路,但对北斋的情义,明显高过殷澄,对于沈炼这个人设,是正面作用还是负面作用?反正我看了以后感觉沈炼这厮明显就是重色轻友啊!
在这个基础上,那所谓的感人情话,“水是我吹温的,哪里烫了?”也就站不住脚。虽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回事是有的,但那是《牡丹亭》的题记,女子怀春,是极强的驱动力,在《绣春刀2》里,看不出沈炼做事情的动机是什么,而在《绣春刀1》里,这个人物的动机就明确的多,而且之前也做了不少铺垫,比如卢剑星要钱捐官,靳一川要钱应付大师兄的勒索,沈炼自己需要钱替周姑娘赎身,而在《绣春刀2》里,主线都有点莫明其妙:
锦衣卫是什么货色北斋不是不知道,难道单凭他买了自己的画就忍不住出来给他撑伞?
凌云铠既然是魏忠贤的外甥,却在锦衣卫做个总旗,他是来卧底的么?
处理个弱女子,陆文昭单派凌云铠去?锦衣卫什么货色他不知道?就算为了信王的面子,北斋也应该死得体面点吧?
北斋之所以暴露,是因为见了郭真,那为什么非得北斋见郭真呢?
信王和北斋如何相遇?信王虽然是藩王,但由于深受哥哥宠爱,所以留居宫中。好吧,就算是《绣春刀2》搭建起了一个独立世界,在这个独立世界里,一切又是否符合逻辑和情感?
“一见北斋误终身”,见了北斋之后,沈炼整个人就发生了150度的变化,追追跑跑间,连有关自己和裴纶性命的册子也可以送给北斋姑娘了?你不顾自己的命,还有裴纶呢?
关于砍索桥这个,已经不想再说了。
能理解路阳选择杨幂的用心,但是有演技也有票房的,不见得别无选择吧。如果说《绣春刀》里刘诗诗的面无表情可以表现周妙彤的“哀莫大于心死”,在《2》里,北斋的存在可真是尴尬啊,如果说一脸柔弱的表情就能够牵动沈炼的心,这可不是久经沙场长年在锦衣卫尽心尽职的沈炼大人应有的反应,毕竟,锦衣卫就是很多人家破人亡的执行者。
杨幂的演技是有问题,但北斋这个人设也有问题,自带“不作不死”的气质,让人同情不起来,所以对陷入情感的沈炼,也是“怒其瞎眼”。
我承认青绿山水中雨里一把油纸伞两两相对这画面极美,但我去电影院不是看电脑壁纸的。
剧情的发展,感觉是有硬推的嫌疑,北斋对剧情的推动,更是以一种“拖后腿”的形式,让人觉得这个人物如同鸡肋。
我承认郑掌班的流星锤是很酷,但这届太监真的不行啊,大白天的找了一整天一无所获,人家沈炼黑灯瞎火地过来,一伸手就抓到了证据。这大晚上的郑公公还来踏进陷阱,除了表演了一场漂亮的流星锤以外,也不知道这个人物是来干嘛的,就那架势又不是打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