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为精神分裂电影《搏击俱乐部》截图
荐书:《暗笑》
作者:[美] 舍伍德·安德森(写小城畸人那位)
内容简介:本书两大男主角布鲁斯·达德利和弗雷德·格雷,其实是舍伍德在拆分了自己的身份和思维方式以后将拆分结果两极化了的产物。前者淡泊名利,追求一种精神上对于自然的回归,大有“探索人生的老庄主义者”之势;后者受的则是传统的美式教育,价值取向全放在了家庭美满和社会地位的争取上·是事业蒸蒸日上的企业家。这两人本没有任何交集,无奈,有一天,前者遇上了后者的太太。
优美的低于生活
2009-12-16 10:38:30
来自:
demetrio
(刘眯眯)
暗笑
的评论
4
有这么一个哥们,长得一般,在报社工作,不怎么努力,业务还算凑合,没啥大成就,同事们没几个他能看的上眼;家里有个老婆,说来混得好像比自己要牛逼点,还特喜欢在文化圈交际,满口“艺术”啊“文学”啊什么的,基本上相当于一美国的豆瓣青年。两人平时不怎么说话,如果开口说话,那也多半是女的在说,男的呢,不语不答,一脸坏笑,意思是说,你那点东西太装逼了太低级趣味了,我受不了你这些啦!——这话看来是没法谈了。
总之这哥们就是一个有点普通事实上特别普通的人。事实上我敢保证你肯定有这样一个朋友,事实上你自己没准就是这样的人。
这哥们就这样浑浑噩噩过了好多年。有一天突然不知道犯哪根筋,滋溜一下离家出走了。他改了名,跑到美国乡下,当了一个轮胎厂的工人。再后来,他把厂长的老婆看上了,于是辞了职,到厂长家当了个园丁,经过了几个月的琢磨,终于趁着有一天厂长去镇里参加什么纪念游行,出息了一把,把他老婆给睡了。
这故事就这么无聊的结束了。如果你对偷情情节还有几分期待,那么对不起你要失望了。这不是一个讲情欲的小说,如果是的话,怎么能这么快就结束了呢——这才刚开了个头,才搞了一把哪儿够啊。很不幸这是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作品,这哥们长于大段心理描写,可对于色情没啥研究,在1925年快五十岁的时候,他写下了《暗笑》这本小说。
《暗笑》讲的到底是怎样一个故事呢?这其实不过是一个生命流动的故事。在美国有这么一路人,通常来自爱荷华、伊利诺伊和俄亥俄。他们或是从事小本买卖,或是经营农场牲畜,可是某一天,突然之间啊,他们就琢磨了:我这样下去就完啦,我这样下去就算到头啦!这以后他们不约而同地把自己的小农场或小商店换成福特汽车,带上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开始旅行。他们去加州、德州、福罗里达州“见世面”……长途迁徙后,车子都掉链子了,可他们不管这些个,一路向前!最后,终于,他们回到了原来出发的地方。
事实上,布鲁斯.达德利,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哥们,小时候就出生在他后来跑去搞厂长老婆的那个乡下。他的人生旅途始于此,然后跑去芝加哥转了一大圈,最终还是回到了这个地方。在芝加哥,布鲁斯都经历了什么呢?他厌恶的工作,无知的同事,还有他那虚伪的老婆。不是每个人都是战士,大多数时候,我们只能像布鲁斯一样,对这个世界的装逼犯报以嗤之以鼻的一笑,在内心中迅速占领制高点——整个世界看起来顺眼一点了。你以为布鲁斯不关心艺术吗?你以为布鲁斯不会写诗吗?至少他比包括波妮丝(就是他那文艺青年老婆)和她的一干文艺朋友更为关心,那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关心,而不是这种挂在嘴边的热爱——“正像我的朋友、著名的肖像画家乔伊说的那样,塞尚是这样这样这样的,毕加索是那样那样那样的。”
再看看这个倒霉蛋的工作吧:“周而复始每日如一,这他妈是什么日子啊?我生活里唯一要做的,竟然就是派人出去找八卦新闻,然后再让个犹太小子拿官话把他们鼓捣成豆腐干文章。”看出来了吗,这和我们每个人现在的狗屎工作的感觉多么像啊。
好了,这时候该离家出走了。离家出走也看运气,运气不好没走远就被截回去了,我上中学的时候班上就有这么一个可怜蛋,被截回去之后免不了一顿暴打。布鲁斯属于运气好的那种,不光成功出走,还遇到了一个神人斯庞齐。斯庞齐是个地地道道的乡下工人,人生没有任何大追求,想什么就立即做什么,想要什么马上就去弄来,厂长的老爸他也敢当面骂,平时一没事就和老婆子跑到野外去烧烤,顺便野合。要是他女人跑了,估计他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再找一个来。总之他和我们都不是一类人,我们局限于想象,我们都是一伙的,半斤八两,而他有他的活法,他和我们不一样。他是一个极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