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充电时间
一套充满智趣的学习型音频内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印象笔记  ·  清单多颜色,日历多视图 ·  昨天  
学习曾国藩  ·  早死男人的四大特征,警醒! ·  1 周前  
考研斯基师兄  ·  11月考研陷阱,踩中就是大笨蛋! ·  1 周前  
考研斯基师兄  ·  11月考研陷阱,踩中就是大笨蛋!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充电时间

吃药就管事儿?也有可能是你的心理安慰

充电时间  · 公众号  ·  · 2017-06-14 21:54

正文





在生活中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生了一场小病

其实也没多大点事儿

但是不吃药总觉得不安心

吃了一点药之后

心里头踏实多了不说

感觉整个病情都得到了快速好转

果然还是吃药见效快!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电影《绿野仙踪》中

仙女并没有真的给铁皮人一个心脏

没有给稻草人一个大脑

也没有给狮子勇气

但是他们都感觉更好了



医学上

仅仅是暗示正在接受某种治疗

就足以使许多人感觉病情好转了

这种倾向就是安慰剂效应


为了解安慰剂效应的极限

心理学家保罗研究了

几组在公共场合说话会感到焦虑的学生

他将学生们分成了三组

其中的实验组

接受了专门针对说话焦虑问题的抗敏治疗

有85%的人得到了明显改善



而安慰剂组吃的药

被告知是一种强力镇静剂

但实际上只是小苏打胶囊

这一组中有50%的人

认为自己的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


至于第三组

则没有接受任何治疗

有22%的人说他们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最后实验得出来的结果是

心理焦虑的自然康复率是22%

由于安慰剂效应而得到改善的百分比为28%

而接受正规抗敏治疗的疗效则是35%


也就是说

当某种病症的自然康复率

本来就很高的时候

一个完全没用的治疗也会显得很有效



鉴于安慰剂效应的强大威力

一些研究者认为

每年药房出售的1/3药物

实际上都可以用糖丸安慰剂替代

不仅能节省大笔医疗费用

还能降低副作用


不过这里面的风险以及伦理难题

恐怕永远也克服不了

在特定治疗而非实验的情况下

不告知病人服用的是安慰剂

就违背了病人的知情权



但是

安慰剂效应的微妙之处恰恰在于

病人必须相信

自己服用的是有特别效果的药物

而不是糖丸!

一旦病人知晓服用的是糖丸

那就不太可能出现效果


究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

所谓的安慰剂效应呢?

安慰剂效应有没有负面作用?



点击阅读原文

收听小智识





- END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辑|库里妹      录音| 小志

  配乐Ramin Djawadi - Fake Plastic Trees




小智识

精英话题,趣闻智识


世界那么大

小志和你一起天天向上


每周一至周五+周日

一周更新六集

企鹅FM独家播出


充电时间专注于提供智识的音频内容

Smart Is The New Sexy未来属于充满智趣的人


点击阅读原文,还可以收听往期的精彩节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