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中政治
“高中政治”是由三好网(sanhao.com)发起并运营的高中政治学科账号,关注即可免费获取:①高中学霸笔记、状元笔记②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文化与哲学等知识干货及精品资料③小政老师贴心答疑④时政热点,高考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高中政治

政治干货丨2020高考政治《经济生活》常见误区54条(附电子版)

高中政治  · 公众号  ·  · 2020-02-28 17: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无论阴天下雨

小政老师都会一直陪着你

戳一下 蓝字 关注,不要走丢哦

今朝有心苦勤奋,明朝一举步青云。

——小政老师

[误区1] 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点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黄金只有作为货币时,其本质才是一般等价物。
[误区2] 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
点拨: 持续的物价上涨才属于通货膨胀。
[误区3] 人民币国际结算可以提高人民币国际购买力。
点拨: 人民币升值才能提高人民币的国际购买力,人民币国际结算只为国际贸易带来了便利。
[误区4] 信用卡的广泛使用使我国货币需求量增加,导致了个人信用风险。
点拨: 信用卡的广泛使用减少了流通中现金的使用,增加电子货币的使用,但不会使货币需求量增加; 导致个人信用风险的是个人不守信用的行为,而非信用卡的使用。

[误区1] 某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点拨: 提高的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误区2] 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供过于求)。
点拨: 价格虽然受供求关系影响,但是价值决定价格,所以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误区3]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点拨: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无关。

[误区1]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存资料消费将逐步被享受资料消费所取代。
点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的比重会增加,但并非取代生存资料消费。
[误区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食品支出越来越少,居民生活水平会下降。
点拨: 恩格尔系数下降,表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的减少。
[误区3] 增加居民收入就能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
点拨: 影响居民消费水平的因素很多,要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除了要增加居民收入外,还需要平抑物价、培养健康的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等。
[误区4] 消费增长是生产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消费促进生产的发展。
点拨: 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中,生产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消费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合理的消费会促进生产的发展,不合理的消费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误区1]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点拨: 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误区2]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是完全平等的。
点拨: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但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是平等的。
[误区3]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点拨: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误区1] 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点拨: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以营利为目的。 因此,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误区2] 只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能提高公司的竞争优势。
点拨: 企业的竞争优势是多种多样的,还有价格、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
[误区3] 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的股份。
点拨: 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的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的股份。
[误区4] 企业兼并是规模大的企业兼并规模小的企业。
点拨: 兼并是优势企业兼并劣势企业,而不是大企业吞并小企业那么简单。

[误区1] 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储户的实际收益增加。
点拨: 储户的实际收益取决于存款利率和物价涨幅的对比。
[误区2] 股票是高风险的投资,所以股市行情不好的时候要及时退股。
点拨: 股票投资者不能要求股份有限公司退还其出资。 要改变股东身份,要么等待公司破产清算,要么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
[误区3] 从收益来看,储蓄比国债要低; 从风险来看,国债比储蓄要高。
点拨: 国债以中央政府的信誉为担保,储蓄以商业银行的财力和信誉为担保,因此国债的风险小于储蓄。
[误区4] 购买商业保险可以避免自然灾害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点拨: 购买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行为,它可以在自然灾害等意外事故发生后获得相应赔偿,使自己承担的风险损失下降,但不能避免自然灾害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误区1] 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都是按劳分配。
点拨: 公有制经济中除了按劳分配以外,还存在福利性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等方式。
[误区2] 在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分配。
点拨: 在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的工资、奖金和津贴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误区3] 按土地要素贡献分配成为农村分配的主要方式。
点拨: 农村集体经济占主体,与此相适应,按劳分配是农村分配的主要方式。
[误区4] 按劳分配是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按生产要素分配是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
点拨: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说法是正确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资本、技术、土地、管理等生产要素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相互不可替代的作用。 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生产要素分配既可以与非公有制经济相适应,也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

[误区1] 初次分配重公平,再分配重效率。
点拨: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误区2]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不能存在收入差距。
点拨: 收入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大,而不是没有收入差距。
[误区3] 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点拨: 大力发展生产力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
[误区4] 公平是效率的前提和基础。
点拨: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误区1] 财政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点拨: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误区2] 在经济增长滞缓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增加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增长。
点拨: 在经济增长滞缓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拉动经济增长。
[误区3] 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有弊无利。
点拨: 财政赤字必须控制在一定限度内,否则会导致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不平衡,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适度的财政赤字对经济发展还是有利的,国家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误区1] 纳税人就是指征税对象。
点拨: 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征税对象指的是征税客体,即对什么征税,包括物或行为。
[误区2] 税率越高越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点拨: 短期看,高税率可以增加财政收入。 但是税率过高,会使企业负担加重,经济下行,导致财政收入来源减少。
[误区3] 征收消费税可以调节个人收入,实现社会公平。
点拨: 征收消费税的目的是引导消费行为,个人所得税可以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误区4] 提高营业税起征点,企业负担加重。
点拨: 营业税起征点提高,企业纳税起点提高,缴纳税款减少,企业负担减轻。

[误区1] 法律法规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社会道德在市场中起决定性作用。
点拨: 法律法规是维护市场秩序的依据,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市场即价值规律在市场中起决定性作用。 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在市场中发挥调节和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的作用,不是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不起决定性作用。
[误区2] 开展反垄断调查旨在消除市场自发性的弊端。
点拨: 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这是不能消除的固有弊端。
[误区3] 整顿市场秩序只能依靠法治。
点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整顿市场经济秩序必须依靠法治。 要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正常、有序地进行,还必须加强道德建设,依靠德治。

[误区1] 政府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
点拨: 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调控者,也应通过对市场主体利益的调节来实现国家的整体利益,不能认为政府是超越市场利益的中立者。
[误区2] 政府定价范围大幅缩减的目的是消除政府对价格的干预。
点拨: 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政府要避免对价格的过多干预,但市场调节会存在失灵,需要政府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误区3] 宏观调控以经济和行政手段为主,以法律手段为辅。
点拨: 宏观调控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以行政手段为辅。

[误区1] 经济发展就是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点拨: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强调的是“量”; 经济发展不仅强调“量”,更注重“质”,强调科学发展,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我国经济增长由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
[误区2]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
点拨: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新时代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误区3]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点拨: 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误区4]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点拨: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是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误区1] 经济全球化即一国经济发展必然影响他国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
点拨: 经济全球化指的是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在给我国的经济安全带来威胁的同时,也为我国生产力发展带来了机遇。
[误区2] 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点拨: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而非载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误区3] 资本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的两极分化。
点拨: 资本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全球经济两极分化加剧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误区1] 海外并购可以有效规避国际经济风险。
点拨: 经济风险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影响,海外并购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不可能规避所面临的风险。
[误区2] 对外开放战略应由“引进来”转向“走出去”。
点拨: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必须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
[误区3]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点。
点拨: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基点。
[误区4] 为了缓解我国贸易摩擦,我国可以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和支持力度。
点拨: 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补贴力度,会加剧贸易摩擦。
注: 公众号后台 回复 “34” 即可获取电子版

喜欢我,就点个 "在看"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经高中政治整理编辑,如存在文章/图片/音视频使用不当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关注高中政治

小政老师每天推送干货知识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0元领一对一在线辅导

右边给我一朵小花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