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浪医药
新浪医药新闻为医药行业从业者提供新鲜全面的医药资讯、权威的医药政策专家解读、药企药店医院新药新闻资讯动态,以及畅所欲言的专栏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38重庆私家车广播  ·  《阿凡达3》预计年底上映,卡梅隆:为三部中最佳电影 ·  14 小时前  
938重庆私家车广播  ·  《阿凡达3》预计年底上映,卡梅隆:为三部中最佳电影 ·  14 小时前  
科幻世界SFW  ·  新书上市 | ... ·  3 天前  
奔腾融媒 都市全接触  ·  今起,呼和浩特开通临时公交专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浪医药

315医疗黑幕,涉及医药电商、黑医美、医械…

新浪医药  · 公众号  ·  · 2021-03-16 17:52

正文

文 | LiLi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一年一度的315晚会如期而至。


昨晚8点,2021年“3·15”晚会在中央广播电视台播出,本届晚会的主题是“提振消费 从心开始”, 分别从“健全数字规则 构建互联网经济信心”、“关注公共安全 拷问业界良心”、“关注服务品质 用诚信唤真心”三个方面关注当前消费维权领域的新热点和新现象,希望通过诚信的力量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建设一个更阳光透明,更诚实守信的消费市场。

在消费者协会公布的《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中,根据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统计,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共受理消费者投诉近99万件,解决近75万件,投诉解决率7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56,393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在商品大类投诉数据,医药及医疗用品类位居前十,相比2019年比重上涨2.93个百分点。

2020全国消协商品大类投诉量

图片来源:中消协官网

在所有的消费投诉中,医疗消费投诉无疑是极其特殊的一个领域,因为医疗消费不仅关系到自身财产的安全,更关系到人身健康,甚至是生命的安全。综合各市区市场监管部门陆续公布的消费者维权经典案例,可以从医药电商、医美、医疗器械三个方面看今年的315医疗黑幕。

医药电商的乱相


近年来,医药电商一直是医药领域重点关注的方向,但医药电商虚假广告、网购药品致昏迷、处方药无需处方等新闻层出不穷,每每提及此都头痛不已,在网上买药越发普遍的互联网时代,在讲效率和便捷的同时,医药电商的安全和风险也需要不断规范。

01

虚假药品广告

在今年3•15晚会上,360搜索和UC浏览器因涉投医药虚假广告被点名。 5年前就引起社会关注的互联网广告搜索引擎竞价排名问题,今年又再次被点名。

据央视报道,在 UC 浏览器上搜索 “减肥”、“降血糖”等关键词,搜索结果的前几条都是网友分享治好疾病经历,下方标注着广告字样,看似是患者治疗经历,实则是为推荐某老师微信号,以借着治病的名义推销一款普通食品。

而这些夹带“私货”的软文广告背后,实际是由广告代理公司进行模式化操作。但这些广告公司对产品和品牌毫无审核流程,就算没有资质,广告也能投放出去,只需提供了一个微信号和产品类型,很快就能制作出一篇相关内容的自述广告和有问必答、快速问医师的专家答疑广告。

虚假广告曝光后,360搜索和UC浏览器第一时间发布回应,为违规广告带来的不良影响向公众致歉,第一时间排查下架违规广告内容,并迅速成立全网排查专项团队,加强对广告投放的事前审核和事中巡查。

02

违规网售药品

与OTC非处方药不同,处方药的安全级别和用药风险更高,须凭处方在执业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随着医药电商产业迅猛发展,也出现了部分无资质主体违法售药、违规销售处方药。

3月上旬,有机构选取17家网上药店和117种禁售或高风险处方药集中购买测试调查,发现一些网上药店不仅存在销售精神药品等网络禁售药品的违法行为,还存在电子处方不规范、促销处方药等现象。据调查,某第三方平台可轻松开得超过7天用量的局部麻醉药利多卡因气雾剂,全程没有任何人工问诊过程,不少网上药店还推出了花样繁多的促销优惠政策。

国家药监局对于医药电商也给与的重点的关注,在发布的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中,明确只有具备资质的企业方可展示处方药信息,且疫苗等7类药品不得通过网络销售。同时,强调第三方平台应建立检查制度,对发布的药品信息进行检查,对交易行为进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主动制止,涉及药品质量安全的重大问题及时报告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黑医美”骗局


近年来,医美行业炙手可热,爱美客、华熙生物接连上市,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人形象塑造,对整形美容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医美市场鱼龙混杂,山寨机器横行,假冒伪劣美容针剂屡禁不止,医生没有资格证,不懂门道的消费者容易陷入 “黑医美”骗局。

01

假药假医

地区人民法院对 医疗领域的刑事案件统计, 近几年来 ,审结涉及医疗领域的案件 不断增加 ,其中无证销售假药类案件数量最多,占比达 85%。 这些销售假药的商家通常是较为隐蔽的私人美容院、民营医美机构、护肤工作室等,所售药品集中在瘦脸针、美容针等注射针剂,以及进口国外药品,但这些药物大多来源不明、真假未知,大多存在违法添加药物成分的情况。

在一些非正规医美,不仅药品不正规——大部分药品是走私的假药,打针的人手法也不正规,很容易出问题,风险很大。比如,打肉毒素,过敏概率是百万分之一,需要有经验的医生严格操作,一些地下开展整形的美容会所展示的医师的相关资质没有办法核实真伪。

02

收费混乱

医美行业内,一些不正规的民营机构收费混乱、缺乏标准,“渠道费”等更是屡禁不止。

业内有一种说法叫“渠道医院”,就是专门的中介,在社交媒体上伪装成业内人士、专家、大V等,负责进行吹嘘推荐,把潜在客户拉到机构整形可以得到30%-50%的提成返点,一些民营医美机构主要就依靠渠道带来客户。据医美人士透露,医美行业收费乱象非常突出,成本在五六百元基础美容产品,却以三四千元卖个消费者。

对于黑医美骗局,国家卫健委对医美行业的乱相也加强监管力度,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综合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中要求,规范医疗美容服务和医美药品器械生产经营,医美机构和医务人员要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放在首位,未取得注册批准的产品不得上市,不得将药品和医疗器械销售给没有合法资质的单位,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监管执法工作。


医疗器械投诉激增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