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品牌观察报
专业品牌经理人的首席优质读本!专注品牌资讯,聚焦品牌案例、故事,解读品牌人物、事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药监  ·  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超十万亿元 ·  3 小时前  
宁夏药安早知道  ·  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超十万亿元 ·  4 小时前  
甘肃省发改委  ·  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超十万亿元 ·  7 小时前  
甘肃政务  ·  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超十万亿元 ·  7 小时前  
地刊速览  ·  EPSL:古太平洋的缺氧事件 ·  昨天  
地刊速览  ·  EPSL:古太平洋的缺氧事件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品牌观察报

华润雪花,难闯天涯

品牌观察报  · 公众号  ·  · 2023-05-10 15:14

正文


后台回复 品牌 免费送你 《135本品牌营销必读书》

作者 | 杨强     来源 | 品牌观察报

这几天,网剧《漫长的季节》口碑炸裂,成为今年继《狂飙》之后的又一部高评分国产剧。

从体量上看,这部剧一共12集,每集一个小时左右,在动辄几十集的剧目里不算长,像一瓶500ml的啤酒,分寸拿捏的刚刚好。

从演员上来说,导演辛爽和演员秦昊交出的《隐秘的角落》已成经典,这次又继续合作,而且还有范伟、秦昊、陈明昊、侯岩松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加盟。

当然,要说最让人深感“意外”的,还要数秦昊,甚至是有点颠覆。

为了让细节更生动,剧中龚彪还绑定了一个场景——常常前脚打完胰岛素,后脚就拿起雪花啤酒畅饮,将人物个性中的随意、荒诞又真实刻画的惟妙惟肖……

图源:电视剧《漫长的季节》截图

由于在剧中频频露脸,雪花啤酒可谓是搭上了一班顺风车。不过,在影视之外,雪花和华润却可能高兴不起来。

增收不增利、营销态势不及对手、品牌高端化不易、行业竞争加剧……种种问题都是迫在眉睫的挑战。


雪花又火了

作为年度第二部高分爆款剧,《漫长的季节》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火的,而是典型的“口碑破圈”。

一个最明显的佐证,就是这部剧在收官前打分人数不足7万,结果完结后,仅是豆瓣,截至5月10日上午参与打分的观众就超过了40万。

这其中,74.7%的人还给出了5星好评。总体评分9.4分,甚至还一度冲到了9.5分,创下国产剧近八年评分新高,或许还有望提前锁定2023年最佳。

之所以如此生猛,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命运……

镜头对准的是改革开放、国企改制阶段的东北,放到历史书上,这段轰轰烈烈牵动数以千万计人命运的大潮,其实也就几句话。

不过,历史长河中的一个尘埃落到每一个个平凡又普通的人身上,却是生活的重压,甚至是一座山。

就像秦昊饰演的龚彪,看似有大好前程,最后却成了出租车司机,所以情绪堆积之下,这也让其举瓶痛饮雪花啤酒等很多小细节,夹杂了更多更复杂的情绪。

图源:雪花啤酒勇闯天涯

不过,雪花啤酒的出现,看似偶然,实则并不是。作为东北地区的老牌啤酒,实际上雪花在东北地区一直都是很多消费者的心头好。

甚至这次的“多次植入”,也是那段历史下,表现人物性格、内心等不可或缺的道具,所以如果换成其他品牌的啤酒,倒真的有种“刻意植入”的感觉了。

而之所以如此“必然”,实际上这也正是雪花啤酒的“历史”和“现实”决定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生产老雪花啤酒的沈阳啤酒厂可以追溯到1954年,后来沈阳啤酒厂又在1993年被央企华润集团给收购了。

这之后,华润又经过疯狂买买买拿下了大大小小40多家啤酒厂,然后进行了一番整合后,又在2000年将雪花啤酒作为了主攻品牌。

许多啤酒厂的产品名称都给取消了,唯独留了“雪花”,而且这个名字还在全国的各个华润啤酒厂都使用,所以可见其在华润心目中的地位。

也正因如此,所以在华润的强势营销之下,这之后的雪花啤酒也开始了由区域品牌向全国性品牌的跨越。

图源:雪花啤酒勇闯天涯

另一个“现实”,是雪花的性价比优势。这一点不用多说,低价永远都是消费市场最好的必杀技,就像奈雪喜茶在大火之际,蜜雪冰城依旧能有很多拥趸一样。

所以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助推之下,雪花啤酒不止是在东北畅销,还在2005年坐上了中国啤酒市场销量第一的“宝座”。


乏力的高端局

实际上,雪花的势头之所以如此凶猛,这也跟啤酒消费的爆发也大有关系。

数据显示,2003年到2013年这11年间,中国的啤酒消费量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从250亿升涨到了快500亿升,翻了有一倍。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2004年后的十年也被称为中国啤酒产业的“黄金十年”。

实际上,也不止是华润啤酒业绩炸裂,这一时期,其他像青岛啤酒、百威、重庆啤酒等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又如燕京啤酒,2013年时其营收就达到了137.48亿元,而这一年也正是其业绩最为巅峰的一年。

图源:燕京啤酒微博

不过在经历了“黄金十年”的繁荣之后,2014年开始,整个啤酒行业却开始步入了漫长的疲软期。

据野村东方国际证券统计,2014年中国啤酒行业产能达到4982万吨峰值,此后连续4年处于下降状态。2016年-2018年新增产能复合降幅已经达到56%。

所以市场萎缩之后,为了抢占市场,啤酒品牌们也进入了加速竞争的焦灼局面,尤其是头部品牌更是加紧了对市场的垄断。

资料显示,截至2019年末,华润、青岛、百威英博、燕京、嘉士伯五大巨头的市场占有率就达到了72.3%。

这种背景下,所以比拼性价比已经无法带来更大的市场份额,加之原料和包装的成本都在持续上升,因此寻求更大的利润就只能另寻他法。

消费市场出现反转,这种局面带来的压力对于行业一哥华润来说,显然也要远超不少品牌。更何况这几年,华润光是关停的啤酒厂累计就有几十家,减员近3万人……

所以这种情况下,华润啤酒在高端市场上的布局俨然也有加快的节奏。

比如从2018年开始,其就推出了勇闯天涯SuperX、匠心营造、马尔斯绿等一系列中高端啤酒品牌;2019年收购了喜力中国;2021年又推出了近500元一瓶的高端系列啤酒礼盒"醴"等等。

图源:京东雪花官方旗舰店

不过,尽管华润率先在高端市场占了个位,但成效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般美好,甚至由于性价比形象已经根植消费者心智,其高端产品的表现还逊色对手不少。

数据显示,目前的高端市场份额,百威亚太以46%的市占率位居第一,排名第二、第三的是嘉士伯和青岛啤酒,而华润的喜力的份额却不到4%。

所以,铺垫了几年市占率却还是没什么起色,由此可见华润的高端之路走得并不顺畅,其若想在这个市场抢占到一哥的地位,短期来看显然也并不现实。


啤酒后市不轻松

毋庸置疑,对于高端市场的布局,雪花和华润都在期待一个反转、逆袭的故事,不过从此前消费者对999元/盒 (2瓶) 的“醴”的态度来看,不少网友并不理解。

甚至在这款高端啤酒面世之后,网上还掀起了一波激烈的争论,更甚者是有无法认同的网友,还戏称华润雪花这是有“茅病”。

而这,实际上也仅仅是众多质疑声里的一撇。又比如华润啤酒CEO侯孝海曾在微博感慨Z世代消费人群崛起时,评论中就不乏“Z世代是天选韭菜吗”等的嘲讽。

所以由此可以看到,华润雪花的高端之路要想赢得年轻消费者的认同,也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积累和更长时间的沉淀。

但即便是如此,高端这条路就一定好走了吗?

答案可能也并不是如此。且不说其他高端市场份额较小的品牌也想分食一块蛋糕,而就算是深入其中的头部品牌,真实情况可能也是一言难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