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玩收藏那些事
没有积累就别说自己是藏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实验万事屋  ·  博士生就发了25.5分的免疫学SCI顶刊!这 ... ·  8 小时前  
NaturePortfolio  ·  是时候停止“push”了!批评越狠,要求越高 ... ·  3 天前  
募格学术  ·  新校区定了!理工大学,去省会 ·  2 天前  
募格学术  ·  接入!多所高校上线满血版DeepSeek!可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玩收藏那些事

老农翻修灶台,发现一张85年前红军写的借据,国家全部归还!

古玩收藏那些事  · 公众号  ·  · 2019-12-04 21:50

正文



1996年暮 春的一天, 湖南省郴州市 汝城县 延寿瑶族乡 官亨村 村民胡运海 翻新家里的灶台时,在砖缝里发现了一个黑黑的铁盒,打开一看,里面 是一张发黄的毛边纸,待他小心翼翼地将纸铺开时,几行工工整整的毛笔字跃然眼前


“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一百零五担,生猪三头,重量五百零三斤,鸡一十二只重量四十二斤,此据。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具借人叶祖令,公原(元)一九三四年冬。



胡运海将此事层层上报, 很快,事情有了回音: 据查实,写借据的叶祖令同志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司务长,于1934年12月在贵州省石阡县作战时英勇牺牲,时年28岁……


关于这张无法“兑现”的借据背后的故事,我们还要回到1934年。时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11月6日,红军长征先遣部队到达延寿时,当地瑶族乡民不明真相,吓得连忙赶着鸡鸭牛猪,扛着稻谷,躲到无人的山谷里。



为了消除群众的疑虑,红军在村宗祠、学校旁自扎草棚,各连队不得在农户家借宿,东躲西藏的村民慢慢了解情况后陆续回到瑶寨。 村民胡四德和红军接触后得知红军严重缺粮,有的红军战士甚至几天没进食。 于是他号召族人,帮助红军筹集粮食。 最后,从各家各户筹集来了105担稻谷、3头生猪、12只鸡,送到了胡氏祠堂司务长叶祖令手中。 当年,那些粮食相当于村里半年的口粮。

红军在延寿休整期间,仍有敌军追击,在激烈的战斗中,瑶民自告奋勇给红军带路、做担架、治疗伤员、生火取暖、煮饭。 就在红军准备撤出延寿向西转移时,叶祖令找到胡四德,他充满愧疚和感激写下了这份借据,这份胡四德和村民根本没有打算“讨要”的借据。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东西要还”、“买卖公平”……这是红军战士谨记的“第一军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发展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红军走后,白军用枪把瑶民们赶到村宗祠内威胁恫吓。胡四德只能偷偷地将这张借据放在铁盒里藏了起来,连自己的儿子和孙子都不敢告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