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墨香中华
一磬砚,一柱墨,戗金“墨香研透写中华”! 我们的追求:关注优秀传统文化,播撒现代文明之花,让书斋里的精华香飘天下! 我们的宗旨:推崇原创中国、文化中国!共建文明中华、墨香中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墨香中华  ·  《小白船》演唱:梦之旅合唱组合 ·  昨天  
古典文献学微刊  ·  新书 | 《刘盼遂年谱》出版 ·  4 天前  
古典文献学微刊  ·  新书 |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墨香中华

我,松山脚下长大

墨香中华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17-03-23 06:47

正文

点击上方墨香中华”可以关注我哦


一个人总是要经历许多事情,经历的事情就像风景一样存留在脑海里,静下来的时候就一幕幕的闪现在眼前,就像梦境一样挥之不去。  

 

我是在松山脚下长大的,这里山岗上、深谷里、溪流边甚至房前屋后到处都是青松。紫铜色的树皮,层层叠叠像疮癍壳一样。坚硬挺直的树干直冲云霄。千万条闪烁着青春傲慢般的枝桠、针叶、裸露稳扎在崖石下的根须深处、从石缝里钻出来的溪流,想起这些情景,眼前就浮现几十年前的往事,历历在目,真好似回到了童年。




近山居住的人们时刻可以看到高大挺拔的松树,小时候上学、放牛、打猪草、跟着母亲砍柴,几乎天天都可以跟松树在一起。累了在松树底下歇息,渴了就喝松树兜下的清泉。


山里的人们靠山吃山,靠山用山。松树的用途很广泛,建房子需要松树做横檩椽子;造铁路需要松树做枕木。建国初期,这里的人们都很穷,没钱买煤油夜里点灯照明,人们就到山上去砍挖松树兜来点燃照明。松树兜的颜色像腊肉一样鲜红透亮,点着时发出油滋滋的声响,且清香扑鼻。有的松树根上还长着茯苓。茯苓是稀罕的名贵中药材。山里精明的人们以此为业,常年在山上东找西挖,作为一条经济来源的途径。


每年到了深秋初冬,人们就带着铁耙子到山上去耙被北风吹落的松毛丝,来家烫豆粘。所谓“豆粘”不是用豆子做的,而是用大米加荞麦混合在一块粉碎成浆糊,搅拌均匀了舀一勺在锅里向周围一洒之后,赶紧用蚌壳把流到锅底下的浆糊向四周涂抹均匀。当然,这得对烫豆粘很内行的人才能做好。在浆糊入锅之前要先烧好一把松毛丝。不能多也不能少,多了会烧焦,少了火功不到不好吃。这是松山脚下的人们每年都要准备的食物之一,是一种很好吃的土特产,能干炒着吃,也能煮着吃。这种食物不仅好吃,香喷爽口,做熟也挺方便的。这个土特食品历史悠久,山里人无论是艰苦年代还是丰收年份,到了年前都要准备丰富的过年食品,烫豆粘就是其中之一。烫豆粘少不了松毛丝,否则无可代替。


还有生长在松树空隙处的槠树,所结的果实称为“苦槠”。在一夜呼啸的北风狂吼之后,人们紧张地忙完了秋收冬种,又盼来了捡“苦槠”的黄金时间。“捡苦槠”需要一粒一粒地捡。人们把捡来的“苦槠”去掉皮壳,用水浸泡多日,除去苦涩味之后,捞洗干净,参合大米,混合粉碎成浆糊,同烫豆粘一样的手脚烫烤而成。这样烫烤的“苦槠”豆粘吃时香喷可口,脆而爽,又实惠。这种食物在艰苦年代人们用于度饥饿,而现在人们以此为珍贵的食物来看待,口味好,降血压,不仅能饱口福,而且还是天然的绿色食品,人们吃后会念念不忘,回味无尽。能做成如此味道的食品来是电器燃气无法达成的效果。只有松树上落下来的松毛丝才能达到如此功效。真可谓是山柴烧山果之美事。


 万古长青的松树自古悠久,世代繁衍生息。它不需要很多培护,只要不砍伐,不侵蚀就能生存,就能绿荫茂密永葆青春本色,造就良好的自然环境。多少年来,人们与青松相辅相依,赖以生存,形成了青松伴我活,我陪青松长的生态平衡。这里的青松不是名山松,可在这个广袤耸立、群山环抱的松树林里,曾经留下了革命将军和英雄先烈的足迹与热血。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巍峨挺立的青松,象征生命青春永葆。它以千疮百孔的身躯迎送强风暴雨和寒雪酷冰。严峻的生长环境使它练就了不畏艰难困苦的意志,大义凛然地接受大自然的磨砺与考验。它的光辉形象激励着世人们渴望正直向上的心愿,它挺拔无畏的精神风格是千秋万代人们崇尚和追求的精神风范。青松与人类万古长青!


几十年来,我在生活中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看看眼前的松树就似乎看到了新的希望,看到松树不畏惧的精神,就似乎有神来了的力量来面对困难。一生以来,许多事情都可以漠视,唯独对青松,从心底里怀着崇敬。




来源:作者赐稿,图片采自网络


我们期待原创稿件,来稿请发[email protected]


作者曰我是一名酷爱读书看报的老人,1955年生,只上过三年学,后生病辍学。几十年来,无论生活多么艰难,我都坚持阅读。近年来,由于我这里是偏僻地区,很难看到报纸,于是我就努力学会使用手机,阅读好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