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典文献学微刊
多聞闕疑,無徵不信,辨章學術,考鏡源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掌中淄博  ·  冲上热搜!申公豹“代购药单”火了 ·  16 小时前  
掌中淄博  ·  冲上热搜!申公豹“代购药单”火了 ·  16 小时前  
中国日报网  ·  双语早读|正月十二:搭灯棚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典文献学微刊

新書 | “東亞《近思録》文獻叢書”出版

古典文献学微刊  · 公众号  · 传统文化  · 2025-02-09 10:28

正文

《近思録》是朱熹、吕祖謙所編北宋大儒周敦頤、張載、二程的語録選集,久已成爲理學的經典讀物。不僅通行於中國,也倍受日本、朝鮮尚儒者的推崇,不斷被各國注釋、續編、傳抄、刊印,形成多種整理形式的“《近思録》文獻”。
“東亞《近思録》文獻叢書”由蘇州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程水龍主編,選取中國、日本、朝鮮有代表性的《近思録》文獻,施以全式標點,並作校勘。叢書爲國家古籍整理出版專項經費資助項目,目前已出版8册,包含東亞《近思録》文獻16種。
《近思録(吕氏家塾讀本) 文場資用分門近思録 分類經進近思録集解》
(宋)朱熹、吕祖謙、葉采、(明)周公恕 等 撰
曹潔 校點
2024年9月1版1次
98.00元
978-7-5732-1284-9
吕留良(1629—1683),字莊生,又字用晦,號晚村,浙江崇德(今桐鄉市崇德鎮)人。是康熙年間江南地域頗有影響的理學家,在清代學術思想史上亦擁有一席之地。吕留良除自己著書立説外,還創辦天蓋樓刻局刊刻書籍,《近思録》也是其刊刻對象。本次整理,以臺北“中央圖書館”藏本爲底本。
《文場資用分門近思録》二十卷爲南宋佚名所撰,將《近思録》十四卷按内容分成若干小類重新編輯,最終形成“性”“心”“氣”“志”等一百二十一個類目。再重輯過程中,多將《近思録》原語録分解爲幾條更簡短的文字。本次整理,以臺北“中央圖書館”藏南宋後期曾氏刻本爲底本。
葉采,字仲圭,號平巖,生卒年不詳。建安(今建甌)人。南宋淳祐元年(1241)登進士第。他曾先後從蔡淵、李方子、陳淳問學,爲朱熹再傳弟子。注《近思録》,成《近思録集解》十四卷。周公恕,生卒年無考。元末明初江西吉安人。他在葉采《近思録集解》的基礎上將《近思録》及葉采注重新分類編次,成《分類經進近思録集解》十四卷。本次整理,以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藏嘉靖十七年劉仕賢重刻本爲底本。
《性理群書句解後集》
(宋)朱熹、吕祖謙、蔡模 編 (宋)熊剛大 集解
程水龍 整理
2021年12月1版1次
76.00元
978-7-5732-0190-4
熊剛大,生卒年不詳,南宋建陽(今屬福建省南平市)人,受業於朱熹門人黄榦、蔡淵。其人問學精專,操行篤至,學者稱爲“古溪先生”。南宋時,朱熹後學蔡模編成《近思續録》《近思别録》,二書遵照《近思録》體例,分别選編了朱熹、張栻和吕祖謙的語録。熊剛大將《近思録》及《近思續録》《近思别録》彙爲一編,並加以句解,作爲《性理群書句解》一書的“後集”。其注文簡明曉暢,易於初學。本次整理,以臺北“中央圖書館”藏《性理群書句解》“後集”元刊本爲底本。
《近思録解義》
(清)張紹价 撰
程水龍、姚鶯歌 整理
2021年9月1版1次
58.00元
978-7-5732-0024-2
張紹价(1861—1941),字范卿,山東即墨人,服膺朱子學。本書將《近思録》視爲一個意義通貫、自有脈絡的整體,故重在“提挈綱維,疏通節目”,展現《近思録》的義理結構,是一部極具特色的《近思録》注本。另外,本書多結合時事申説義理,體現出一位傳統士大夫在中西文化碰撞時代的所思所想,亦可視爲一種近代思想文化史料。本次整理,以浙江省圖書館藏青島同文印書局鉛印本爲底本。
《近思録備考 近思録訓蒙輯疏》
[日]貝原篤信、安褧 撰
鄭春汛 校點
2024年12月1版1次
68.00元
978-7-5732-1465-2
貝原篤信(1630—1714),字子誠,通名久兵衛,早年號損軒,晚號益軒,日本江户時代前期具有代表性的儒學家、教育思想家、博物學家。《近思録備考》是日本江户時代第一本講述、注解類的《近思録》本土衍生文獻,是以宋代葉采的《近思録集解》爲底本進行的二次注解。本次整理,以日本寬文八年刻本爲底本。
安褧(1778—1845),又名安部井帽山,日本江户時代會津藩(今福島縣會津若松市)人。他僅完成了《近思録訓蒙輯疏》的前兩卷便去世了。該書將中、日、朝三國性理學家的精要論説彙集一處,這既體現了作者宏大的學術視野,也對研究東亞理學思想傳播有一定價值。本次整理,以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藏日本弘化四年刻本爲底本。
《近思録説略》
[日]澤田希 撰
程水龍、王婕怡 校點
2024年5月1版1次
72.00元
978-7-5732-1113-2
澤田希,字織部。主要生活在日本元禄至享保年間(17世紀末至18世紀初),弱冠爲會津侯所識,擢居儒職。《近思録説略》共十四卷,對《近思録》原文作精要説解,是日本學者詮釋《近思録》的一部重要著作。每卷皆有篇名解題。本書既廣引周敦頤、張載、二程、朱熹文集及語録詳釋《近思録》條目大義,又引黄榦、薛瑄、蔡清諸説以細析《近思録》微義,並按以己説,對於理學的重要議題皆有闡釋。且議論謹嚴,信奉程朱之説而不以其説必是,間有委婉辨析。對於《近思録》的重要且通行注本葉采《近思録集解》,亦多辨其得失。此次整理,以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藏享保五年京都芳野屋權兵衛刊本爲底本。
《近思録集説 近思録欄外書》
[日]古賀樸、佐藤一齋 等 撰
程水龍、魯煜、陶政欣 校點
2021年12月1版1次
68.00元
978-7-5732-0185-0
古賀樸(1750—1817),字淳風,通稱彌助,號精里,肥前(今佐賀縣及長崎縣一部分)人。他主要生活在江户時代中期,講學於昌平黌,與柴野栗山、尾藤二洲共稱寬政三博士。《近思録集説》以“某某章”的形式標明所集説的《近思録》語録,引朱熹、黄榦、葉采、李退溪等諸家論説,彙集於相關章節之下,以解説相關語録,並稍作解釋,因而書名取“集説”。本次整理,以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藏抄寫本爲底本。
佐藤一齋(1772—1859),名坦,字大道,號一齋、愛日樓、老吾軒。出生於江户浜町。其講經,理義深奥,辯説詳密,尤精於《易》。《近思録欄外書》原是佐藤一齋給學生講課時的講義,後彙集成專書。該書以葉采《近思録集解》爲底本,擇取部分語録或某些詞句,以及葉采注文等進行考辨、校勘或解説。本次整理,以日本明德出版社平成四年十二月出版的《佐藤一齋全集》本爲底本。
《近思録釋疑 近思續録 海東七子近思録》
[朝鮮]金長生、宋秉璿、朴泰輔 等 撰
程水龍、陸淼淼、彭春玉、李想、傅孟凱 校點
2024年12月1版1次
98.00元
978-7-5732-1437-9
金長生(1548—1631),字希元,號沙溪,朝鮮光州人。李朝大儒,謚文元。著有《沙溪集》《沙溪先生遺稿》等。鄭曄(1563—1625),字時晦,號守夢、雪村,朝鮮草溪人,謚文肅。著有《守夢集》等。宋時烈(1607—1689),初名聖賚,字英甫,號尤庵、華陽洞主、橋山老夫、南澗老叟,朝鮮恩津人。李朝中期大儒,謚文正。著有《尤庵集》等。《近思録釋疑》由金長生、鄭曄編撰,宋時烈修訂。此書對《近思録》絶大多數條目進行了詮釋或考證。本次整理,以首爾大學奎章閣藏李朝顯宗二年本爲底本。
宋秉璿(1836—1905),字華玉,號淵齋、東方一士,朝鮮恩津人。李朝憲宗至光武時期文臣,宋時烈九世孫。著有《淵齋集》等。《近思續録》是仿照《近思録》體例,輯録朝鮮趙光祖、李滉、李珥、金長生、宋時烈五位大儒文集、言行録而成。本次整理,以韓國國立中央圖書館藏宋秉璿、金聖禮修訂本爲底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