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广州的煲仔饭,包括多家推荐店铺及其特色菜品。文章从多个角度描述了煲仔饭的制作和风味特点,并提供了详细的店铺推荐。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广州煲仔饭简介
广州煲仔饭是广州特色小吃之一,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味口感著称。煲仔饭通过将米饭和各种食材一起煲制,创造出丰富的口味和口感。
关键观点2: 推荐店铺及特色
文章介绍了多家煲仔饭店铺,包括味道出色的传统店铺和创新口味的店铺。每家店铺都有独特的招牌菜品和特色风味,满足了不同食客的口味需求。
关键观点3: 煲仔饭的制作工艺
文章提到了煲仔饭的制作工艺,包括选米、食材搭配、烹饪时间等方面的细节。这些细节对于制作出美味的煲仔饭至关重要。
关键观点4: 煲仔饭的吃法
文章还介绍了煲仔饭的吃法,包括搭配汤品、调料等。不同的吃法可以让煲仔饭的味道更加丰富多样。
关键观点5: 总结与推荐
文章最后总结了推荐的煲仔饭店铺和特色菜品,并鼓励读者尝试不同的煲仔饭,感受广州的独特美食文化。
正文
如果你是一名碳水爱好者,那务必请你去广州,好好体验一场煲仔饭的狂欢。
一锅白饭上,可以码上百种食材,无论腊味、滑鸡、牛肉、田鸡、黄鳝、海鲜或是干货,全都尽收其中,尽情组合……
简直一整个煲仔宇宙!
在广州,你甚至可以要求饭焦的厚薄、饭粒的干湿,高度实现客制化。
这么一煲只需十多二十块的碳水,要做得好吃却也不易:
怎么才能煲出油亮金黄的饭焦,尽收油香酱香食材香,入口嘎脆有嚼头,让一煲饭里头,尽收不同的形态食味。
所选的米种,食材的新鲜度,下肉的时机,全都有讲究,可不是堆在一煲里煮熟了事。
就连所用的豉油,也要经过一番调味烹煮,才能推高整煲饭的风味走向。
很多攻略会告诉你,第一梯队里主要是老字号,例如民记、万兴、超记、好彩等。
这些老店食客多,店家便要大批量制作煲仔饭,自然难以维持出品的细节度,而且排队时常要超过一个小时,体验感也不佳。
我们这次走街穿巷,再挖出
6家
各有特色的煲仔饭,让大家可以品到好吃煲仔饭的精华,体验也更佳。
打头阵的这家煲仔饭,不是老字号,却是我们反复回访最多的小店,分享出来简直心痛。
它藏在一条暗巷里,外街几乎看不到招牌,疫情前才开张,没有年资背书,也见不到厨房和炉头;墙面朴素,没有张贴各种奖项头衔,只有一句「一个你话事嘅煲仔饭」
(一间你作主的煲仔饭)
。
就这么一间门头简陋的店,
却能让人在煲仔饭里吃到类似「境界」的东西
。
首先是点单时的细节,每一煲饭都有一张独立下单纸,里面细项包括多饭焦、少饭焦、不要饭焦、要/不要葱花,连蛋也有分全熟、半生熟、荷包蛋和咸蛋等等,仿如日式拉面的细致度。
选项这么细致,完全可以交给客人自己填 ,但依然由阿姨一个个认真手写记录。
把这里的煲仔饭吃了一大半,暂时还没踩过雷,优点挺多,我们一煲煲来讲。
「
招牌四宝煲仔饭
」包含鸡肉、腊味、排骨、炸鸡中翅,不算常见的组合,却每道食材都处理得刚刚好。
鸡肉与排骨都单独料理过,所以本身有一定的底味,组合起来非常香,称得上一碗大满足。
连炸鸡中翅这种非常规选手也好吃,软嫩多汁,外皮脆而不油,而且还可以单点
(10元/3只地板价)
,墙裂推荐。
「
冬菇肉饼煲仔饭
」除了看得出是自家制的手剁肉饼外,搭配也少见。
肉饼里除了冬菇还加入了
红萝卜粒
,这就是代替了常见的马蹄,多了一层糯脆的甜,很有巧思。
「
咸鱼花肉煲仔饭
」
也很推荐,
花肉就是五花腩,事先腌制处理过,自带咸香,猜测应该还单独兜了一兜油,所以香气加倍。
选的是偏肥的花肉,入口爆出油花,连咸鱼也不错,不死咸,带脆且有回甘。
如果说,吃这家店只有一煲饭的空间,个人会推荐「
鲩鱼腩煲仔饭
」。
如此朴素,
前期后期都没什么藏拙空间,更能彰显功力,是煲仔饭界的大道至简
。
开盖,非常一清二白的鱼片,看得出店家自信:鱼腩足够新鲜,不过油不勾芡,鱼片大且完整,
片得厚薄度适中,除了酱油再无额外调味。
但最厉害的还是口感,鱼肉刚刚断生,还保有鲜活的香气,一梭梭的肉间嫩滑带汁,没有粘连一粒米,饭面还是干爽的,证明下鱼片的时机把握相当好,熟度靠的不是火力,而是饭面的温度与蒸汽。
也多说一嘴失败的鱼腩煲仔饭三宗罪:要么过熟口感粗柴;要么不新鲜无鱼味还带腥;要么下锅时间过早,鱼肉浸在饭中,一下子和米粒糊在一起。
*他家鱼腩饭卖得快,那天吃就只剩下半份了,灵机一动做双拼啦,拼了个牛仔骨也不错吃。
掀开食材来看,饭煲得粒粒分明,还有莹润的光,入口干爽回弹,应该事先有经过充足的淘米,洗干净了多余的淀粉,才能煮出如此一煲清爽通透的靓饭。
最重要的是,太香了,即便肉码如此优秀,但米粒的香气依然能穿过酱香肉香冲出来,应该是品质不错的油粘米,透着纯粹的饭甜。
还很欣赏老板的坚持。无论店有多火,每天只派有限的号,食材只配限定的量,这就保证了选材的新鲜不囤货,不争做多做快,每次少量下单,一次只做几煲,做完上桌才再次下单,这样保质保量,
等待时间自然也长,少点耐性的话就不建议来吃了。
如果非要在这家店的出品挑刺的话,只能说例汤挺寡淡的,但只收一蚊哦,就连双拼饭也只加收一蚊,每煲饭价格都在十来二十块,实惠至此,感动涕零,望老板能一直坚持下去。
煲仔饭的扛把子选手
新派风味代表
@香港庙街煲仔饭
按理来说,煲仔饭灵活度高,万物皆可煲,但要说到城中创新派的煲仔饭,又真没几家打得过传统口味,直到这家「香港庙街煲仔饭」跑出,当属这条赛道里的前段选手。
这家的新派肉码,很有特色,尤其欣赏这道「
川椒滑鸡煲仔饭
」。
敢于把辣味放在喜好本味的老广煲仔饭里,是要有点底气的,这家自调的川椒酱能看到青椒红椒这种不辣,却带香气的彩椒,但真正牵引风味的,是隐于无形的剁椒。
它吃起来有股鲜辣,却不过于冲击,组出来的香气复合,吃得出有香辛辅料和好油的助力。
甚有层次,连带滑鸡也充分入味,入口有别样鲜跳。嗯,是能征服老广的川椒。
这道川椒酱有几个组合,例如肉片、牛肉、鱼肉,甚至还有搭配猪肝的吃法。
而这家店的招牌创新口味,还是要数「
紫苏牛肉饭
」。
牛肉切成片,微微剁过保留口感,紫苏下得奔放,保证每一口都菜肉纠缠,生出殊异香气,一定要加一只窝蛋,趁热拌吧拌吧,通过热力断生的蛋浆裹着肉码,平添一份柔滑,香气再上一层。
虽然不确定这是不是第一家做紫苏牛肉煲仔饭的,但基本可以肯定,这家把做红后,城中有不少煲仔饭都跟风加入了这个口味。
老广吃煲仔饭都要另加一碗汤的,搭配主要看预算,常见的是几块钱一碗的例汤,也有价格稍高些的新鲜滚汤或足料炖汤,主打一个丰俭由人。
当天的例汤是6块钱萝卜玉米猪骨汤,中规中矩,更推荐24元一煲的滚汤「芫荽皮蛋汤」,份量更大,汤头更鲜,可以分出三四碗,适合人多share。
大部分情况都很不错,例如川椒滑鸡这种汁水较多的饭,依然煲得粒粒分明,看着应该是新米和旧米融合,干湿合宜,饭粒软硬适中。饭焦也是优等生级别,能掀出完整金黄的一片:
这家自制的辣椒酱也好吃!是类似XO酱的做法内有虾干、鱼干等海味,香气横行的微辣~
但也因为这家煲仔饭还上了米其林,所以游客不少长年生意旺,出品难免有参差,有时也有遇到饭煲得不够透,泄油颇多的情况。只能随缘哈~
煲仔饭的多面手
量大精细代表
@囍和煲仔饭
接下来这一家,也是煲仔饭界的多面手,口味是传统与新派俱有,在我们这里综合评分颇高,然后因为营业时间长,所处位置不在游客集中区,所以walk in友好,很多时段都不用排队
(这一点有多重要大家可知?因为煲仔饭从下单到制作都要至少20-30分钟,如果还加上排队,真的人都饿扁哦)
。
这里日常的肉码都不错,也有些偏新派的可以一试,例如这道「瑞士鸡翼叉烧煲仔饭」,少见的搭配,但很适合喜欢满口肉肉肉的人。
*其实煲仔饭普遍肉码不会过满,一来食材太多熟度难把控,也很容易令到饭粒过湿,影响口感。这就是为什么煲仔饭的饭要够香,酱油要足量,这样就算肉吃完了,也能就着香气把饭扒光。
这煲饭就完美规避了肉少饭多这一点。瑞士鸡翼与叉烧都是单独料理的食材,最后再码上去,叉烧是偏瘦大块的版本。
尤其欣赏这道
瑞士鸡翼
,鸡中翅卤制得入味,外皮穿上幽深诱人的酱色,却没有因此丧失口感,吃起来依然香软嫩滑带皮脂弹脆,尤其那瑞士酱的风味调得甜度适中,有更饱满深远的香气,整体用酱克制,不会影响到饭粒的干爽度。
还有,煲仔饭还有一特点是
各种自由组合的多拼
,只要是想吃的肉码都能拼在一碗饭里。
排骨多凤爪少,排骨同样经卤制过,酱香和肉汁丰盈,开胃好吃,如果用的是皱皮凤爪就更好啦。
还有,就是这家的饭好大煲!看生米的份量就知道大了,好适合大胃碳水爱好者。
日常饭焦不算厚,胜在不硬易嚼,如果要厚饭焦要下单时特别提醒哦。
最后,作为一名炖汤警察,
必须要给这家的炖汤授勋,当属本次列表里的榜一!
那天喝的是沙葛萝卜汤,太浓醇了!汤体有厚度有甜度,喝得出是相当足料的老火汤,才收我3块钱,实诚,太实诚了。
还有,煲仔饭店只要想,做啫啫煲也是可以的
(因为两者是一样的工具和烹调逻辑)
,所以这家店也有啫煲可以吃,也因为店处街坊区,30+的价格拿下有啫鸡煲+汤+饭+菜的套餐组合,良心,很良心了。
传统煲仔饭店里,如果不用挤在民记、万兴这些老牌煲仔饭里排几个小时的队,那就选这家。
位处北京路游客商圈内,交通相当方便,传统口味为主,细节也不错,考虑到该区的性质,此等出品已很难得。
首推的是这道「
腊味煲仔饭
」,煲仔饭里的头牌代表,内含腊肉、腊肠、腊鸭
(咸蛋是另外加的,一般,你们可以不加)
,腊肠应该是六四肠,
就是六分肥四分瘦,吃起来带爆油脂,
片得较薄,所以也不会过油腻,有不错的酒香。
腊肉与腊鸭都不会过咸,腊味香充足。
切腊味也讲究刀工的,一般都要斜切,这样腊味与饭有更大的接触面。
腊味中的油脂能均匀渗透到饭里,吃起来油润有腊味香~
吃腊味饭也可以自行浇上一点酱油,趁热时拌吧拌吧,香得呢,再饱也能吃得下!
另一道推荐的是「
梅菜肉饼煲仔饭
」
(记得加蛋!煲仔饭加蛋灵魂倍增~)
,肉剁得细碎,还保留了较粗的肥膘粒,肉饼事先经过调味,吃下有突出的酱香。
肉饼饭当然是要加只蛋,戳戳戳拌吃拌饭吃啦,让肉饼香均匀包裹着每一粒米。
饭煲的是偏软润派,
据说这家是专门选的米,
口感更软糯一些
,也许更
符合游客区的普遍口味。
这家能在西华路这种小吃宇宙中心屹立多年,主要以其传统丰富的煲仔饭口味见长,甚至会将
煲仔饭以系列划分。
比如乳鸽系列、黄鳝系列、海味系列……数起来有超过
50款
,真是一家包罗万味的煲仔饭老店。
例如「
冬菇滑鸡煲仔饭
」,滑鸡肉块大,码了满满一煲,除了冬菇外还加了姜丝,吃起来更带鲜香,食材也是事先料理入味过,入味香滑,微带甜口。
然后是一道「
咸鱼花肉煲仔饭
」,花肉选的是偏肥的口感,脂香四溢,咸鱼应该是偏大条的马友,肉质厚实咸香非常挑起饭瘾,同样码得满满一片,杀饭绝佳。
海味选择这部分,就有点让人失望了。点了一份蚝豉、银鱼干、土鱿、花菇煲仔饭,
选材份量蛮多的,但都是口感风味一般的货。
尤其是蚝豉,没看错的话应该是老广所讲的煲汤蚝,主要放在汤里吊味,拿来做煲仔饭就又干又硬,没啥吃头了。
还有,这家原盅炖汤只需要另加3蚊!噢,太划算的老城区物价,赶紧加个椰子鸡和无花果瘦肉汤,清甜!
至于饭呢,酱油下得足,吃到后面都够香,米粒分明,口感稍软。
再看饭焦呢,这天吃到的差点意思,已经有点焦黑了,而且要比较用力刮才能刮起,也是不够好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