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eiya
爱生活,爱成长,改变就趁现在,成长从心开始。meiya,畅销书作家,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等书。目前从事心理行业。创立豆瓣小站:鹦鹉螺成长团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91运营网  ·  DeepSeek保姆级教程 ·  14 小时前  
运营研究社  ·  DeepSeek如何赋能职场应用(清华大学) ·  16 小时前  
91运营网  ·  91运营网vip会员早鸟票抢座ing!!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meiya

看见,就是爱;回应,就是爱

meiya  · 公众号  ·  · 2018-02-27 13:59

正文



-01-



前一段时间,苏沪地区的空气质量不好,我带女儿小巴掌在小区的一个室内游乐场玩。我们去的有些早,中午刚吃过午饭的时间,游乐场里只有小巴掌和另一个四五岁的男孩。这个男孩皮肤白净,穿着打扮干净时尚。


我陪着小巴掌在球池里玩。男孩在我们身边跑来跑去,喊叫,用力扔球池里的球,时不时地叫他的爸爸。他的爸爸则坐在场地边上的凳子上低头玩手机。


他一次又一次地站在高处,喊他爸爸: “爸爸,看看我,看看我。”“爸爸,爸爸,陪我玩。” 可是他的爸爸始终没有回应,低着头在玩手机游戏。


他再一次爬上球池的护栏处喊叫: “看看我,看看我”。 我很认真地看着这个小男孩的眼睛,对他说:“阿姨看到你了,你站得很高。”之后,他安静下来,过了一会,又开始大声喊叫:“看看我,看看我”。我又认真地看着他的眼睛,回应他:“我看到了,你站得很好”。过了一会,他站在别处,再次喊叫:“看看我,看看我,我厉害吗?”他的爸爸这时头也没抬地说:“你厉害。”


这一次我带着一点欣赏的眼光凝视这个男孩,半分钟左右,男孩有些不好意思,低下了头,我对他说:“我看到了你了,你很厉害,站得高高的。”然后我们邀请他和小巴掌一起玩:“你可以过来和妹妹一起玩。”


这个男孩安静下来,不再大喊大叫,和我们玩了一会。


不久,游乐场里的孩子多了起来,我看到这个男孩总是试图引起大家的注意。他会推搡其他的孩子,他想当团队的领导,让大家按照他说的方式玩耍。因为他用一种命令的方式在说话,脾气也比较急躁,没有人愿意和他玩,大家似乎都不喜欢这个男孩,不愿意与他亲近。


这个男孩看起来孤单、暴躁又无助,真让人心疼。


估计男孩的爸爸并没有注意到儿子的社交方式,因为他全程都在玩手机,头都没有抬一下。


看着游乐场的墙上贴着的那句提醒: “大人在玩手机时请记得照看好自己的小孩。” 我感到很应景的同时,又带着一丝无奈与讽刺。



-02-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猜测这名男孩和父母的关系有点问题。


他是一个在亲子关系中不被看见的孩子。所以,他才一次次地喊叫,呼唤大人:“看看我,看看我”。 他躁动不安,时刻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被人看见。 他与同龄孩子的相处也有问题,想成为团体关注的焦点却不知如何与他人建立起互动和谐的关系。


在这个过程中,我看了他三次,第三次看他有点久,但是仅仅是这三次的凝视,他便能安静片刻。但是我这样的凝视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凝视,更多的看见。


看见,就是爱。


不被看见的孩子是缺爱的。


当一个孩子缺爱时,他容易不安,容易烦躁,容易愤怒,他会试图用喊叫、多动等方式引起别人的关注,这是他寻求帮助的信号,可是如果大人没有捕捉到这个信号,继续无视他,当他的努力最后都变得徒劳无功时,这个孩子就会感到绝望,放弃了对爱的渴望和呼唤,内在要么变得非常愤怒,要么变得非常麻木。


观察过父母带婴儿的人会被这样一个场景感动到: 母亲或父亲低头凝视着怀中搂抱着的婴儿,带着无限的欣赏和爱意看着他/她的脸庞,那种神情甚至可以称之为“迷恋”,仿佛他们手中的婴儿是世上最珍贵最完美的存在,即便孩子睡着了,他们都无法停止爱他/她,欣赏他/她。爱,是深深的凝视。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镜映”,婴儿最初是没有自我存在感的,但是在父母一次次充满爱的凝视中,在父母一次次给予他/她的回应中,在父母欣赏和迷恋的双眼中,就像照镜子一样,让婴儿知道了自己的存在,知道自己是好的,是强大的,是被满足的,是被看见的,是被爱的。


父母成功的“镜映”会塑造孩子主观全能感和持续存在感,让孩子对自己对他人有信心,也在这样的“镜映”和“回应”里,慢慢学会与人相处和互动。


我们现在都讲父母要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其实高质量的陪伴并不难做到,并不是要求父母要像孩子在婴儿期那样 时时刻刻 关注他/她, 父母只要做到孩子在与你互动,谈话时,你看着 他/她 ,给 他/她 回应,与 他/她 在一起,认真而不敷衍,而不是只顾自己手中的工作或者游戏,这就是一种高质量的陪伴了。




-03-


文中开头提到的那个男孩并不是个例,在我们的周围,这样匮乏的孩子并不少。他们在物质生活上不匮乏,但是在精神和情感上却是匮乏的,他们缺少爱与看见。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我们很多大人在关系中也缺乏这样一份关注与看见。


中国人看起来很在意家庭,很重视关系,但关系质量普遍不怎么高,缺有质量的回应,缺被真正的看见,缺深深的情感链接。


来访者A,初中开始住校,晚上她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常常在和别人打麻将,接起电话第一句就是问,你是不是没钱了?


有很多次,她想和妈妈多说一会话,可是她一个人说了两三分钟,妈妈在电话那头都没有回应。


她问妈妈,你在听吗?妈妈说,我听着呢。然后过一会问她:你还有事吗?没事我挂电话了。


现在,这样的情况并不没有减少,她每次跟妈妈聊天,妈妈的眼睛都盯着电视看,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这让她感到受伤又生气。


来访者B,经常向丈夫抱怨,他不陪她。丈夫要么玩电脑,要么玩手机,妻子一次次地说,你陪我说说话?她的丈夫则总是背对着她,眼睛看着手机说,我在听啊,你说吧。


有时候丈夫面对妻子的请求还会很烦: 我现在不正陪着你吗?你还要我怎么陪啊?


因为生气,B摔烂了丈夫的两个手机。她说:我就搞不懂了,手机有这么好玩吗?我这样一个大活人败给了手机!


来访者C,说自己结婚以后非常孤独,因为跟丈夫之间的沟通很少。刚开始,她找丈夫说话,丈夫要么敷衍她,要么不明白她说的是什么意思,有时两个人还因为理解的差异发生争吵。


渐渐的两个人每天说的话越来越少。C再也没有跟丈夫说话的欲望了。吃完晚饭,一个在卧室,一个在客厅,各看各的电视,各玩各的电脑, 两个人好像只是共处一个屋檐的普通室友,而不是夫妻。


她说:“人家都说伴侣出轨很伤人,可是在我看来,婚姻里的冷漠和不回应才是最伤人的。”


她们的故事让我想到心理学家武志红的那句话: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原本我们家庭中的关系质量就不高,近年来手机的存在更是妨碍了亲子和夫妻之间的交流。


前天我从成都(去探亲)坐动车回上海,坐的是卧铺。与我们同一个卧铺车厢的是一对刚在老家办完婚礼的年轻夫妻(通过他们之前谈到“我们婚礼”的这句话我判断出来),12个小时的车程,他们要么各玩各的手机,打着王者荣耀,要么就在各自的床上睡觉。


两个人交流的次数和内容非常之少。一次是谈论婚礼上的一个细节,两次分别是吃午饭和晚饭,谈论菜的味道,最后一次是到站下车提醒对方穿鞋子、整理行李。


两个人在吃晚饭的时候发生了一次小的冲突,一份鸡排饭,一份梅菜扣肉饭,两个人都喜欢吃鸡排饭。最后石头剪刀布决定。女孩输了,有点不高兴,男孩因为女孩不愿赌服输,原本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他跑到过道上吃饭了,两人都是冷漠脸。


以上我举的例子,相信很多人都觉得非常熟悉。


在我们身边,无论是在亲子关系中,还是在夫妻关系中,这样冷冰冰的陪伴随处可见。


人虽然是独立的个体,但是如果处在关系中,你不懂我,我不了解你,没有分享,没有彼此的回应,彼此视而不见,心离得很远,那关系就是一种桎梏。


演员王志文上 《艺术人生》做访谈,朱军问一直单身的他:“你怎么还不结婚?”

王志文说:“没遇到合适的。”


朱军就问王志文:“那你想找个什么样的女孩呢?”

王志文认真地想了半天,说:“其实我就想找一个能随时随地说话的人。”


朱军笑道:“这还不容易。”

王志文说:“其实不容易。随时随地是很难的,比如说半夜你突然想到什么,想要跟她说,她可能会说,都几点了,太困了,有什么不能明天再说吗?你就突然觉得索然无味。能找到一个随时随地你想跟她说、能跟她说的人,太难了。”


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你们总有说不完的话,可是结婚几年,你想跟他说,能跟他说的话越来越少。 婚姻里的孤独,反而比单身时的孤独更深,更令人难受。


有多少婚姻,最后都死于无话可说。




-04-


我有一个咨询师同行说:“在生活中,你去哪里找一个人愿意全神贯注地看着你,用他全部身心去倾听你说话,然后还试图给你恰当的回应啊?只有心理咨询师能做到了啊,所以收点费用不是很正啊嘛?”


我认同他的话,但是我依然相信,高质量的陪伴在心理咨询之外依然是可以做到的。


比如, 最简单的一点:你在陪伴另一半,陪伴孩子的时候可以做到少看手机。


一个朋友,有个两岁多一点的女儿,她的女儿经常会在她玩手机的时候,跑过去抢走她的手机,将其扔掉。有时候还会对她说: 妈妈看我,不要看手机。


这位朋友告诉我:“其实父母陪伴孩子有时候好简单,只要我不看手机,陪着她玩,有时候哪怕不陪玩,我在旁边专心地看着她玩,她都会很满足和高兴。”


要想给家人高质量的陪伴需要我们:


1、观念上要扭转,心态上要重视,明白夫妻关系,亲子关系都需要用心维护和经营;

2、学习一些沟通方式,知道该怎么倾听,怎么回应。


以前我学心理咨询的“倾听”技术时,老师给我们看了一个“听”字的拆文解字图片,如下图(图片来自大J小D的公号)。



高质量的陪伴需要我们一心一意地与对方在一起,用眼睛看着对方,有耳朵倾听他/她说的话语,带着脑子思考他/她表达的意思,用心去感受对方的情感,与对方临在,不敷衍,不预判,真心实意地和对方“在一起”。


如果你体验过这样高质量的陪伴,相信你一定能够明白这样的看见与陪伴是多么滋养一个人,给人坚实而温暖的力量。


因为这就是爱。


爱,就是看见,就是回应,而爱给人滋养,给人力量。


注:图片来自豆瓣电影《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



相关文章推荐:


家庭中,你孤独吗?

爱我就给我恰到好处的回应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