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冯小刚,电影《芳华》上映,票房口碑双丰收,勾起了共和国的一段往事。
这个片子题材比较敏感,导致从国庆档莫名延期到了圣诞档,因为涉及到对越战争和退伍老兵问题。
1979年中越战争,由于种种原因,国内讨论的不多,甚至有点讳莫如深。因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题材,已经冰冻了很多年。最早在八十年代还有《高山下的花环》、《凯旋在子夜》等文学和影视作品,当时还有老山前线归来的英雄报告团,后来随着中越关系正常化,就逐步尘封了……
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划时代的战争。
如果说抗美援朝是代表新中国立国的第一战,对越反击就是代表改革开放的第一战。
两场战争,各自拉开了一个时代的序幕。
表面上看,对越战争就是一次局部性战争,直接结果是阻止了越南统一老挝、柬埔寨,打破越南建立中南半岛霸权的迷梦,赢得了西南边陲近四十年的安定;间接看,对越南也有好处,打醒了越南霸权分子,促使他们效法中国革新开放,在百战劫余,获得了近四十年的和平与繁荣。
其实,在当时,这场战争比较奇怪,是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正式大战,从1979年爆发到1989年终战,历时十年之久(苏联武装干涉捷克斯洛伐克、中苏珍宝岛之战都算小型武装冲突)。
当时虽然有边境摩擦,越南没有想到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国会大打出手,直接开战。越南刚从几十年战争泥潭中拔出身来,南北统一不久,百废待兴,怎么可能意图侵占中国领土?况且,越南刚刚出兵柬埔寨,军队主力在柬埔寨,战略上也不可能同时对华开战?
国际舆论也是一片哗然,看不懂,认为中国人好战,挑衅,边境摩擦为什么不谈判解决?尤其是东方阵营的华约国家,舆论一致谴责中国,认为同一社会制度的国家不该兄弟相残。美国为首西方阵营则口头呼吁撤军,内心窃喜。真正公开站队在中国一边的只有两个小兄弟:朝鲜和柬埔寨。
1979年2月22日,官媒汇总了各国对我自卫还击的态度:
第一,谴责中国,支持越南,要求我国撤军、停火的:苏联、古巴、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民主德国、匈牙利、波兰、蒙古、阿富汗、埃塞俄比亚、莫桑比克、阿尔巴尼亚、安哥拉和柬埔寨亲越的韩桑林政权。基本上是苏联及其卫星国。
第二,对中国表示遗憾,要中国撤军的:老挝、印度。
第三,反对中国、越南在越南和柬埔寨的军事行动的有:加拿大、瑞典;并要求我国撤军的:新西兰。
第四,要求中国从越南撤军、越南从柬埔寨撤军的:美国、日本、东盟五国、澳大利亚、罗马尼亚、南斯拉夫、英国、意大利、荷兰、挪威、芬兰、伊拉克。
第五,对中国和越南都表示遗憾、希望越南和柬埔寨都能支配自己命运的:欧洲共同体的其他的国家。
第六,呼吁谈判解决问题的:埃及、马里、利比亚、马达加斯加、孟加拉国、塞浦路斯和北欧其他国家。
第七,公开声明不表态的:葡萄牙。
第八,支持中国的:朝鲜、民主柬埔寨。
中国打这场越战的意义,当时谁也没猜透!中国动员几十万大军,鏖战十年,是项庄舞剑,剑锋所向,岂是区区越南?
杯酒释兵权
对越自卫反击战始于1979年2月,这个时间节点,是理解这场战争的关键。
刚刚在半年前,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炮轰“两个凡是”,这是邓公复出后的第一炮,这是文攻。
文攻尚需武卫。1978年4月暗潮汹涌,不为人知的是,当时还发生过海军阅兵事件。华主席访问朝鲜回国后,说想到大连检阅海军,时任海军政委的苏振华一手操办。此事以不符合程序被紧急叫停,苏也被撤职。
再看看当时最高军事机关构成:
华是主席,而排名第一的副主席、主持军委工作的是叶帅。叶,自文革中期九一三事件后就替毛主席掌握兵符;华,是毛钦定的接班人,凡是派的首领,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叶帅可谓托孤重臣,而且是叶帅把邓公平放反解放出山,邓只是军委第三把手。
叶帅又被尊称为“叶参座”,一直办国共谈判和参谋工作,没有担当过方面军的统帅。而邓是解放军四大山头之一的二野政委,三大战役中领导过淮海大战;建国后长期担当书记处zongshuji,党内军内,门生故旧,德高望重。
事权,事权,有事才有权。一场战争,是天赐良机。调兵遣将,杀伐决断,战争暴露出种种问题,继之是八十年代的军事改革和百万裁军,奠定了邓公的地位。
正是有解放军中流砥柱,保驾护航,才有了突破千难万险的改革开放大业。
杀鸡儆猴,敲打北极熊
战在南方,意在北方。八十年代,苏联每天援助越南200-300万美元,打越南小弟是打苏联老大哥的脸,是义无反顾的决裂。毛逝世后,障碍消除,苏中双方都有人想重修旧好,甚至恢复50年代的中苏同盟,让中国重回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怀抱。
一记响亮的耳光,是我们最好的回答。
在地缘战略上,中国打越南是敲山震虎,中美联手,苏联与中国漫长的边界线充满敌意。这间接导致了1979年出兵阿富汗。一个在中国南部,一个在中国西部。
为什么1979年2月中越开战之后1979年12月马上就爆发阿富汗战争?
阿富汗紧邻苏联腹地,阿富汗政变后,苏联绝不容许侧榻再出现一个亲美政权。为了战略突围,撕破中美包围网,并且通过阿富汗对中国新疆形成战略反制,悍然出兵阿富汗。
北极熊忘了,阿富汗在历史上有个外号叫“帝国坟场”,而中越战争是第一锹土。
投名状,为美帝出气
时间点上还有更微妙的。1979年1月1日,中美在接触多年之后正式宣布建交,随即在1979年2月17日中国与越南爆发战争。此战之前,邓公访美受到热烈欢迎,此战之后,中美开启了所谓“十年蜜月期”,逐渐成为彼此最大的经贸伙伴。从某种意义上,对越自卫反击战为改革开放开辟了一个充分友好开放的外部环境。
1979年邓公复出后首次访美,陪同出访的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慎之在飞机上问邓公:“我们为什么要这么重视同美国的关系?”邓公回答说:“
回头看看这几十年来,凡是和美国搞好关系的国家,都富起来了。
”
投名状!当年投苏联是靠朝鲜战争,获得了一五计划;改革开放靠的是对越战争。不要忘了,十几年的越战,美帝在此地折戟沉沙。教训一下越南,是为美帝出出气,结果美帝口头呼吁两句克制,然后对华投资贸易全面开放了。
有人总结出一条傍美定律,近代以来凡是顺利发达的新兴国家,都是傍美的国家。从日本到亚洲四小龙,实际上,中国也不例外,任何人都无法否认,改革开放的成功就是傍美的成功。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发动的第一次对外战争,就是邓公主导的对越自卫反击战。当时的越南是苏俄的坚定盟友,是越战中令美国损兵折将的死对头。打越南,是改革开放的中国送给美国的一张投名状,这张状纸上写着四个字:
联美抗苏
。
中国的战略回报极为丰厚,实际上中国是后冷战时代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改革开放的外部空间全面打开,短短30多年从一穷二白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这种级别的大国,对外关系上每一次转身,都会引起周边惊涛骇浪。任何大国的崛起,都是周边小国的血泪史。
今天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
但愿芳华长伴我土,勿忘英烈鲜血满地。
-END-
关注
知新派
预见未来!
长按识别二维码
轻松读懂财经 助你拥抱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