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要资讯
有专业的产业团队,有严谨的研究态度,还有点不正经,你们想要什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小众软件  ·  用户狂喜,免费工具让 Windows 7 ... ·  2 天前  
APPSO  ·  杨植麟和梁文锋,论文撞车了 ·  2 天前  
小众软件  ·  另外两件事[250221] ·  3 天前  
APPSO  ·  刚刚,DeepSeek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要资讯

2017中国猪业大数据发布会内容分享

要资讯  · 公众号  ·  · 2018-01-18 23:09

正文

点击上方 “要资讯” 关注我们


2018年1月12日,中国猪业大数据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华泰期货作为受邀嘉宾也出席了这一次数据发布活动。现在把我们会上的收获同大家分享。


本次报告由5个方面组成,

1.介绍养殖场(户)数量及规模结构

2.不同猪场的生产成绩及PSY走势

3.全国猪肉的消费情况

4.“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的发展形势

5.2018-2020年生猪市场走向及养猪企业采取的措施


第一部分:介绍养殖场(户)数量及规模结构

首先让我们先对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做一个简单了解。我国生猪养殖的方式从一开始的散养户为主体进化到今天的规模养猪场模式历经发展,在专业化程度和规模上都有极大的提升。

2016年散养户基本宣告退场后,2017年20家巨头企业生猪出栏总量占全国的8%,其中单温氏一家就占了全国的3%。预计在2020年巨头企业的产量将达到1亿头,总占比达15%;到2025年产量1.8亿头,占比25%。


在养殖户数量结构方面,2017年我国生猪养殖场(户)总量约4656万户,年出栏率在500头以下占比99.4%,在500头以上的占比0.65%。


一方面相比2010年,各省市2015年出栏500头以下的猪场都有了同比较大幅度的下降,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云南省生产养殖技同技术成熟地区相比略逊,所以出栏率在500头以下的养殖场在这5年内有了一定提高。在出栏率在500头以下的养殖场分布图中可以看到这类养殖场主要集中在云南、四川、贵州、湖南、重庆等地。


另一方面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比也在逐年上升,十三五规划2020年预计达到52%。



在500-10000头的集中养殖规模中,有62%的养殖场来自河南,43%的养殖场来自广东。


在过去14年间养猪场进场数量上来看,集中入场的时间间隔和数量都在递减。其中2015-2017新进来的猪场,起点高,设备先进,大多在200-500头母猪之间,这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入场基地的数量。



看完了养猪企业的部分,让我们来看看养殖员的年龄结构:如图所示,年龄在40-50岁以及30-40岁的养殖员各占3分之1,成为养猪的中坚力量。30岁及以下的后备力量也相对充足,占25%。60岁以上的人员占3%,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也将逐渐退出行业。


数据来源:猪易传媒


第二部分: 不同猪场的生产成绩及PSY走势


说到影响猪价,猪妈妈的生产成绩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

在猪场母猪存栏结构上看:一半的猪场母猪存栏量在30头以下,23%的猪场母猪存量在30-59头,13%的猪场母猪存量在50-100头。


数据来源:猪易传媒


产仔率及产活方面,产仔率最高不到80%,产活数最高11头。综合来看这两者都有提升的空间,母猪的生产发挥潜力还没有完全发育出来了,或者说繁育能力差的母猪还没有淘汰掉。未来预测猪价可以更多的关注这些方面,毕竟单位母猪生产能力的提升会直接降低猪饲料和母猪存栏等成本。


数据来源:农信互联


至于PSY走势,由2014年的8月PSY从18到2017年12月的22.5,PSY一路上涨。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猪肉市场大好,PSY走势大幅下降。同时可以发现在每年6-9月PSY都有下降,说明夏季时母猪发情率、配种率高。


数据来源:农信互联


在生猪出栏环节,新生小猪的体重稳中略有上升


产量方面1996-2006年产量大幅增长,供需由不足到供需平衡。2007-2013年产量也有所增长但未达到前期水平。2013年到现在整体生猪供需比较平衡。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1至2017年中不同季度猪肉产量变化规律较明显。第二季度猪肉的需求最低,其次是第三季度。冬季受到季节影响猪肉产量最为强烈。


第三部分:全国猪肉的消费情况


1990-2015年农村、城市的人均猪肉消费趋势。农村的消费增长基数小,增长快;城市消费基数大,增长较为缓慢。从2013年开始农村及城市的猪肉消费趋于相似和重叠。


数据来源:统计局


至于猪饲料,在2008-2013年饲料的产量增长比较快,2013-2017饲料趋于稳定。其中预混料产量整体趋于平缓,浓缩料和猪配合饲料的产量走势在2009年交叉后反向发展,这和养殖模式有关。


在1990-2025年农民及城市居民消费结构中我们可以发现,猪肉需求平衡的同时禽类的需求也显现出来。


在对800个家庭猪场的样本调查中我们可以得到目前猪肉消费趋于稳定。猪肉消费的增长不是很大。居民的消费热情开始向吃点更高端的牛羊肉或者清淡的素食转变。


数据来源:猪易传媒


对于不公省份猪肉生产与消费差额以及猪肉总消费、总生产、人均消费的图表中可以看出北上广深为主的大型城市消费差额占绝对地位;而新疆,河南,河北等地区生产差额占主要地位。其中四川的猪肉人均消费、总消费和总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第四部分:“公司+农户”模式调研分析

从时间节点上来看,“公司+农户”的模式是在近五年开始彭博发展,绝大多数企业是在近两年进入市场。其中大多数企业吧母猪养殖规模保持在1000至10000头之间。


放养量(万头)

企业数量(个)

占比

1000+

1

1.6%

100+

7

11.3%

50+

4

6.5%

20+

12

19.4%

10+

12

19.4%

1+

26

41.9%

合计

62

100%

放养年限

1

1

2

3

4

5

6

7

7

企业数量

14

25

10

5

2

2

1

2

1

放养企业母猪养殖规模:

养殖规模

1000

5000

10000

50000

100000

100000

企业个数

7

15

7

11

8

1

这些猪场的从业人员分布如下,河南以较大占比成为养殖员最多的省,其次是山东,河北,四川,广东等。这些从业人员多的省也将是未来生猪养殖业发展最快的省。

数据来源:农信互联


第五部分:2018-2020年生猪市场走向(来源于慧通数据)及养猪企业采取的措施

现状一

产能总体上明显过剩,产需脱节、追求产量忽略品质现象突出

1)大型集团化企业疯狂扩张

2)居民猪肉需求在下降,但产能继续增加

3)牛猪现象突出,忽略居民对猪肉品质的追求

(但不同人不同的观点)


原种培育能力不足,种猪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确实显示情况)

PSY、MSY水平与先进国家存在明显差距,大而不强。引种退化再引种,科技处于初级阶段


养殖环节处于弱势, 屠宰企业 掌控定价话语权


现状二

规模化程度越来越高,生猪产业投资主体发生明显变化

——2016年,年出栏500头以上的养殖场占比近46%

——以饲料企业集团作为投资主体参与养猪成为市场主流趋势


新增养猪企业大都以种猪-商品猪养殖-生猪屠宰,同时配套饲料及有机肥生产一条龙产业化经营为主要模式,以大体量大规模为主要特征


环保督察导致的禁养与限养、规模化养殖占比提高、大型专业化养殖企业占比提高,正在推动能繁母猪市场的快速升级


现状三

PSY、MSY水平逐步提高,能繁母猪必需存栏量在下降


国产猪肉出口基本空白、进口肉市场已大门敞开、养殖市场不但需要面对国内竞争、还面临国际市场的竞争(好处是鞭策国内企业增加竞争力)


居民肉类消费总量在下降,猪肉消费占比下降

——2000-2001年中国居民猪肉消费由68%降低至63%,2016年61%。


2018-2020年生猪产业新的布局与结构调整

养殖量趋势:

2018年,生猪养殖继续转型升级,近两年新增大型猪企产能有一定释放,但受限于种猪环节发展不能同步及全国能繁母猪存栏增长缓慢的现实,2018年产量增长有限。


2019-2020年,环保问题负面影响减弱,大型养殖企业产能进一步释放,产能过剩进一步加大。


2019、2020年能繁母猪月均存栏同比继续下降,MSY水平提高很快,专业种猪养殖企业经营风险扩大。


养殖利润:

2018年养殖风险系数高于2017年,低水平养殖户将面临长期亏损的可能


饲料方面:玉米、豆粕价格上涨的几率增加


2018年处于盈亏边缘的可能性大



经营风险:

盈亏基本平衡。18年经营的风险有风险,19年及未来会继续增大。



养猪企业面对风险采取的措施:

产能过剩日趋严重,种猪依赖进口及猪肉零出口,中国企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做大做强中国企业必须摸清楚当前的消费心理、依赖科技创新来寻找突破口。以杨翔为例,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设立目标,未来预计达到PSY值35的目标。



根据目标进行配套设备升级改进,提高养殖基地自动化及科技化水平。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素质教育



走在发展前列的还有天邦猪业,采用CT切片技术对猪各部位的健康及肌肉、脂肪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科技改变养猪业,优秀基因、精准营养、生物安全、环境控制以及规范管理,只要养猪企业把控好这五大环节便可减少养殖风险,提高自身竞争力,从容面对市场波动。


作者:华泰期货研究院 李巍

若您有任何关于期货品种的问题,欢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