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蕨经
医学、天文、艺术。靠谱到令人发指、幽默到寒冷刺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蕨经

公众自测抗体,在疫情期间是很有隐患的操作

蕨经  · 公众号  · 医学  · 2020-04-16 23:2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之前的文章数次提到了测抗体有助于了解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实际感染程度,也就掌握了群体免疫进展处在什么位置,还能够让已经感染并痊愈的少数人先出来,帮助社会的持续运转,特别是危险性很高的医疗现场等岗位。正因为如此,英德两国正在讨论所谓的免疫证书(Immunity Passport),可能未来感染病愈的人们还真可能人手一本,举国头顶在蓝天里挥扬一下说不定还挺有自豪感的。。。


因此就有不少人惊呼:那我们还等什么,赶快全民都测起来啊,真是等不及了!但今晚又要继续泼冷水——这个事情,根本没有那么简单。事情就围绕英国为主说起来。


英国政府采购了多达350万份的抗体速测套件



我们暂且不提对错、不作任何价值判断地再次梳理一下英国本轮抗疫核心思路的两大支柱是什么:


①基于数学模型对封城措施的力度进行科学指导。

②基于抗体检测对于人群感染及免疫获得程度进行评估(即一上来提到的细节)。


这两个支柱中的①,就是前段时期以及哪怕现在英国都在国内被一些人骂成狗的原因,但这方面已经写过几篇文章进行了分析,于是不再赘述。但很多人,甚至是骂英国骂个不停的,都忽视了②。而②想法很好,但在现阶段具体操作过程中却令人担忧,可能会有很多问题出现。


或许因为英国是全世界现代公卫的鼻祖,这次英国在大规模公众抗体测试这个概念上走得很早而且很快。早在20多天前的3月下旬,英国政府就公布策略,要向公众发放居家抗体自测套件(kit)。



这是要干什么呢?是这样的计划:


①优先英国公卫系统NHS的医疗从事人员进行速查,根据结果遴选适合管理新冠病房的对象→以确保新冠病房的护理能够持续,缓解医护资源压力、避免NHS崩溃。

②接下来这种套装将面向普通公众销售,帮助公众对自己的情况进行掌握并自我管理。

③确定已经获得免疫的人群未来可能会更快从封锁中获得解放。


据英国卫报报道,英国政府已经采购了数量高达350万份的套装。 可是理想很美好不等于现实就天然丰满。 事实上我们都知道,现实往往骨感。


在这个问题上, 现实丰满与骨感区别的关键在: 有没有迅捷且靠谱的抗体速查套件这一点上。 否则就没有意义,因为效率低、难以铺开、操作复杂。迅捷且靠谱,缺一不可。


抗体速测到底玩的什么套路?



抗体测试大致可分为两种:

①抗体速测。

②定量检测。

如果想要快速便捷,想要在自己家或者其他普通环境里不借助特殊设备仪器、不需要专业人员在场就能自己轻松简单地短时间内搞定的话,那就需要抗体速测。


然而,世界上罕有两全其美的好事。在测抗体这件事情上,想要快则意味着牺牲精确度,也就是变得不那么靠谱。要想精确把握免疫状态,就必须进行定量检测, 所谓定量检测就是测定血液中到底有多少量的抗体存在(抗体效价)。 这,在解答人类是否真的能够对新冠病毒在感染后形成免疫(而这是随后人类能够形成群体免疫的逻辑基础)、能多大程度获得免疫等重要课题上很有价值。


对于新冠病毒人类的血液中会形成不同的抗体。其中之一是感染后早期形成的IgM,还有一种是感染中期开始在血液中增加,直至痊愈之后也依然在血液中刷存在感的IgG。当然还有其他抗体但不那么重要,这里省略。对于这两种抗体的检查结果会呈现4种类型,有点像纸牌的排列组合那样, 在理想状态下提示着新冠病毒感染的情况:


①IgM阴性 X IgG阴性→未感染。

②IgM阳性 X IgG阴性→感染初期。

③IgM阳性 X IgG阳性→感染中到后期。

④IgM阴性 X IgG阳性→痊愈(可能获得免疫)。


看上去挺好理解的,价值意义又十分重大,因此即便民间都非常期待这一点完全能够理解。那还有什么问题呢?当然有——


缺乏证据、品质粗糙等等是个大坑



问题出在哪里?这里先把结论写上:英国(以及其他国家甚至现在的日本)能够拿到手的抗体速测套件性能不是一般的低下,而是非常差,以至于到了恐怕宁可不查反而更加安全的地步。下面把原因阐述一下。


↑加入少量血液,15分钟后→①C与T双双染色则阳性。②仅C染色则阴性。③若C未染色则出错。


英国政府之所以海量采购350万份,是因为虽然抗体速测套件无法定量检测,只能YES or NO地判定有还是没有抗体,但刚才说过简单方便快速易操作,同时还只要很少量的血液。可问题在于,检查出来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假定结果是阳性,也就是提示你已经有了抗体。那么你是否可以因此就放心外出了?不能。


这是因为,上文所述很容易理解的感染与抗体形成与免疫关系排列组合只是理想状况,是一种可能性,或者说是我们期待最后被证明的状况,但遗憾的是这个状态目前并没有被证明。还是那句话:新冠病毒还有太多东西对人类而言是个谜,非常迷惑——IgM、IgG在感染后随着时间到底会如何变化以及它们所代表的临床意义,现在还远远谈不上充分理解。


譬如首先,IgM和IgG的产生到底在确切发生在感染的哪个阶段这一点不清楚,表现出离奇的多样性:有的患者抗体还没有出来就已经重症甚至危重,还有的则相反,抗体已经很明显出来了却毫无症状。之前也分享过目前的报告提示新冠病毒被确诊感染之后的患者100%会在5天之内抗体呈现阳性,然而这一点并没有解答抗体到底是在患者被感染之后第几天产生,被确诊和被感染在新冠病毒上是两个概念。


其次,就算IgM和IgG阳性,本身也并不等同于对于新冠病毒具备了免疫力。道理很简单,能产生抗体和这种抗体真的能够对抗(中和)病毒是两回事情,之前文章反复提到的艾滋病毒就是人间这类无卵用抗体的最佳案例。因此回到文章开头,虽然我们可以期待,也不应该放弃将来免疫证书的可行性,讨论并憧憬这种可能性都毫无问题,但在 现阶段就直接主张应该让『痊愈且有抗体』的人群优先进入社会承担诸如医疗机构的重要岗位这种想法非常危险。


再者,即便阳性也不代表病毒真的已经从人体离开,完全存在某个患者自身已经能够抵抗病毒却同时又成为病毒携带者的可能性。这样一来,优先进入社会的人搞不好最后还没有来得及优先为成为社会的钢铁侠,反而可能成为打开魔盒的潘多拉。


综上,就有了下面几个非常关键的要点:


①抗体阴性,也不等于没有感染。

②IgM阳性,也不等于患者已经表现出症状。

③IgG阳性,也不能保证患者已经获得了足够免疫力。

④IgG阳性,也不能保证不再具有传染性。


看到这里,甚至要怀疑英国就算免费提供350万份建议抗体速测套件给了无数家庭,对一般没有医学背景知识的普罗大众而言就有了一个可能有点上升到哲学高度的话题:


普通民用层面上的抗体测还是不测,意义何在。


抗体简测套装的理念在于让普通人方便省力地通过简测在疫情中帮助自己进行日常行为管理,但如果这样缺乏确定性,那么指导意义在哪里?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很简单: 抗体速测套装前进的太快,远远把对于新冠病毒性质的基础研究甩到了后面, 最后你只能在一个没有供电的荒野里抱着新买的电饭煲望洋兴叹。 基础研究不到位的时候,这类实践操作本身的证据将始终是空中楼阁 ——运气好了也许有用,但如果运气不好,那么轻则无所卵用,重则带来意想不到的严重个人与社会风险。


而且哪怕证据确凿了,民用抗体速测套件本身也有先天短板:简易速测套件在历史上很多灾害发生地与救灾活动中被使用,基于以往累积的证据,简易速测套件很容易受到气温、湿度、尘埃、光照等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精度下降。此外简易速测套件虽然相比定量检测操作上已经足够傻瓜,但普罗大众的操作能力更加没有理由高估,一旦精度上出现问题,哪怕这个问题本身还不算太严重,当社会使用人数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小的概率也可能造成严重的问题。另外,生产厂家本身也是一个风险,特别在速测套件领域。这方面为了社会和谐,我就打住不想展开多说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作相关搜索,但尽量不要用百度。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理解为什么至少在现阶段,面向最普通民用的抗体速测套件其实的意义相当叵测,甚至可能伴随危险的道理。是的,说来说去还是忍不住想要唱一句周星驰主演的唐伯虎点秋香里的那句经典台词: 都怪那新冠病,蛮横不留情、做毒太阴险,把我们人类给虐了一百遍呀么一百遍! 你就看这病毒的性质是有多刁蛮恶劣——前端的核酸检测已被诟病良久,阴性很可能不一定真的阴性,再测一遍依然可能不是真的阴性,而且测试起来时间又长流程又复杂体验又痛苦,而且还有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发生气溶胶暴露而被感染的风险,在如此席卷全球、每天都有无数患者死去,很多国家医疗资源濒临绝境的面前,人类却还没办法放弃这么难用的工具,一切只是因为别无他法。


↑新冠病毒的PCR核酸检测(鼻咽拭子)是相当痛苦的体验:就这样棉棒捅进去要旋转10次左右,随后常常嘴巴这里也要再来一遍,痛苦程度远高于流感检查,而且棉棒长度也几乎是后者的两倍,刺激很大,以至于有人流泪有人流鼻血。。。


↑美国。奉劝纽约市民不要有一点轻微症状就急着想接受核酸检测的理由宣传海报。


现在好了,终于似乎有了原理不同的另一件利器,而且简单方便,不痛苦也没有传染风险,结果却好像出来的结果怎么样都不是定心丸、解读很暧昧,教我们这往后的抗疫岁月该怎么过?


不要绝望。我们要谨慎的是目前的证据和合理使用边界,不要因为头脑里过于乐观的期待而高估抗体速测套件的价值并加以滥用。但只要基于谨慎理性的原则,这套工具还是能够帮到疫情管理的。譬如一旦查出抗体阳性,哪怕没有任何症状也成为考虑追加一个PCR核酸检测的正当理由,以及一旦阳性就应该先自我隔离观察,虽然阴性也并不能证明绝对无病。


还有一个重要价值,是的,又回到了群体免疫探索的话题上来了——疫情爆发的时候不应该滥用, 但是当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疫情企稳时的流行病学研究调查中,抗体测试就会展现出相当的价值, 让人们对于这个地方的居民免疫获得程度有多深有所了解,而这个深度就是群体免疫程度的指标。


到这里,我的观点就表明清楚了:群体免疫可以讨论也值得讨论,因为群体免疫是不以人类主观意志转移、客观不断演进的现象,而疫情中的民用抗体速测套件整体缺乏证据、品质良莠不齐、自身还有短板这一点是我们可以主观判断并加以控制的,这类东西的大规模使用目前不是好的时机,而且可能伴有重大风险,即便要操作也应该以国家来主导,譬如对武汉进行操作。 英国的操作值得观望但不值得推荐、更加不值得大规模实践。


每每这个时候,我都会感叹于这款全新病毒叹为观止的『优秀』,不仅自身能力参数各方面达到近乎完美的平衡、充分利用现代社会基于高度发达的交通工具来扩散自己,而且竟然还能最大程度干扰人类对其进行检测的雷达工具的有效性。我真的不知道,还能有什么措辞来『赞叹』这个信息量仅仅8.0KB的病毒。但很多人,却远远低估了对于新冠病毒特性尚不了解的程度,以为在肆虐疫情里找到了赞赞的商机譬如大规模销售抗体速测简易套件,以为这样可以同时赚取功与名。 大错特错。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就是因为这几天里,我收到好几条询问抗体速测套件这个生意能不能做的短信。如此这般灵机一动的想法,让我忧虑。这个世界上,有些钱你自己不清楚后果轻重的,不要随便去赚,尤其在公卫上。一个看似简单而且还挺公益的操作,出来的后果有时候是绝乎想象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