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唐僧多有钱吗?
觉得他穷你就“图样图森破”了
【一带一路上的历史之谜10】
出门旅行,最重要的是什么?
一个字,钱!
两个字,钱钱!
三个字,钱钱钱!
我可以带上你,你必须带上钱。
唐玄奘
西行取经,自然也不例外。
佛家对钱看得很淡,毕竟身外之物。但这并不是说,他们就不需要钱甚至仇视钱财。和
道家
很大一个区别就是,佛家并不要求人们逃避现实世界,而讲求精进。
钱挣得多,和一心向佛并不矛盾;甚至佛教里面会说,潜心向佛、立志修行,也会促进你的事业——只要你按佛教的正路子来就好。
这和儒家追求“学而优则仕”,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有点类似。
如果你向寺庙捐献,佛家不怕你捐的多,只怕你心不诚。中国人信佛最大的问题恰恰是心不诚,捐100块,就祈祷菩萨给他回报200块,有点麻烦。
对心诚者而言,钱多钱少、物多物少,都不在话下。
有个年轻女子去寺庙许愿,可是她很穷,穷到搜遍全身,也只有两文钱。她狠狠心,把两文钱全捐了。寺庙的方丈看见,亲自为她引导。
几年后,女子进了皇宫,成了娘娘,地位显赫,于是到这座寺庙还愿,金银财宝捐了无数。方丈却只派了徒弟接待她。
娘娘不解,说,上次我来,只捐了两文钱,方丈亲自接待;这次我来,捐了百两黄金,却只是徒弟接待,为何?
方丈说,上次你来,心过于诚,只有我亲自接待,方才承担得起;这次你来,已不似前番,徒弟担待足矣。
佛家不看重金钱,其实就是这么一回事儿。
那么,为了顺利抵达印度、求得真经,
玄奘
自然也不会和《西游记》中的唐僧一样,只靠一个讨饭的钵就能走到西天。
面对漫漫黄沙,“一钵走天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至少,你需要马,需要骆驼,这些贵重的牲口,在充满着贸易气息的丝路上,是不可能靠施舍得来的。
事实上,偷渡出了大唐边境之后,唐僧一度变得很有钱、很土豪。
玄奘在长安就是一名优秀的和尚,很有名。
但他的名气指数暴涨,是在他决定冒险出境、西天取经,并且被大唐政府通缉之后。
我们讲过,唐朝是一个开放的王朝,无论政府,还是百姓。那为什么不让玄奘出境呢?
原因很简单,那时候唐朝刚刚建立,立足未稳,很多地方还有残余战事,不得不对边境实行管制。
李渊
称帝于618年,我们也把这一年视为唐朝的开国之年。但事实上,这时候李渊只是成了中原的霸主,周边敌对势力盘踞。直到628年,
朔方
的割据势力被铲除,这才算基本统一了。
而玄奘决定西行,是629年,中原刚刚大一统,西域依然在外族控制之下。这时候封锁西部边境,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发现有个和尚公开宣称要偷渡出境,政府觉得很没面子,你偷渡就偷渡呗,干嘛到处说?弄得我好尴尬啊。
于是,下令通缉。
通缉令让玄奘在大唐境内的行程充满了不确定性,也让他名声大噪。
这就跟一些书一样,平时没人问,一旦成了禁书,就出名了。
好在唐朝人确实内心向佛的多,玄奘虽然经历了许多坎坷甚至差点丧命,却也有惊无险,抵达了西部古国——
高昌
。
高昌
,它今天的名字,你无比熟悉:
吐鲁番
。
在
高昌
,玄奘从地狱“掉”进了天堂。
我们都熟知《西游记》中“女儿国”的故事,女儿国国王努力挽留唐僧,甘愿让出王位,甚至不惜用非法手段绑架唐僧;唐僧为了摆脱女儿国,不惜绝食抗争……
你以为这些都是编的吗?那你就“图样图森破”了。这些情节,都是有原型的,只不过
吴承恩
老先生移花接木,把发生在
高昌
国的故事,嫁接到了女儿国。
前面说过,玄奘《大唐西域记》有关于女儿国的记载,他的弟子
慧立
又根据其口述写了玄奘传记,
吴承恩
把玄奘作品中的女儿国和
慧立
记录的“玄奘高昌游记”进行了杂糅,便有了《西游记》中的女儿国。
出大唐国境不久,就到了古国
高昌
。一路困厄的玄奘时来运转。
高昌国王亲自派人迎接名声在外的大唐高僧。国王笃信佛教,极为虔诚。
到达王宫时,已是深夜,国王打着火把,亲自迎接,和高僧一聊就是大半宿。
这还不罢休,第二天一大早,国王夫妇又在门口等着了——他们要确保高僧醒来,第一个看见的就是自己,这样才能显示自己的虔诚。
玄奘更喜欢寺庙的环境,于是搬进一座寺庙,准备休整一段时间后,继续西行。
这时候,《西游记》“女儿国”的情节出现了:国王死活不让唐僧走。
两个好基友开始了激烈的争吵。
玄奘:让我走!
国王:你敢走,我就把你遣返回大唐!别忘了你是偷渡客!
玄奘:让我走!
国王:来人,把他给我关起来!
(然后,国王每天屁颠屁颠地,亲自给玄奘送饭)
玄奘:我绝食!
国王:我送饭……
玄奘三天水米未进,国王有点慌了。毕竟,高僧在他眼中,是神一般的存在,容不得半点闪失。
好吧,我让步。第四天,国王说。
但有个条件,再待上一个月,给国王讲解《
仁王经
》。
成。玄奘答应。
于是多待了一个月。
国王对玄奘的崇敬本就如黄河之水奔流到海不复回,见玄奘西行之念如此执着,崇敬又多了几分。
这一个月,除了听课,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给玄奘准备礼物。
玄奘出发前,国王给他组织了一个豪华阵容:
沙弥4名,随从25名。
给他准备的钱财,足够他游历20年。包括:
黄金100两,银钱3万,绫绢500匹。
还为他准备了西域24国的国书——相当于通行证,可以确保玄奘在西域一路畅通无阻。
黄金、白银、绫绢,这些东西,在当时都可以作为货币使用。
这些金银丝绸,大概相当于今天多少钱呢?貌似很难直接对比,不过,我们可以间接对比一下。
玄奘到高昌是629年。高昌古城外的
阿斯塔纳
,曾经出土一份公元639年的契约。这份契约记载了一笔交易:用120枚银币购买一名女奴。
那么,国王送的3万银币,差不多可以购买250名女奴。
250名!我去,可以组织一个加强连了吧?这是多强大的购买力?
这还没算那100两黄金和500匹绫绢呢。
你可别小瞧绫绢这些丝绸,又轻薄又耐用,在很多国家比银币好使。
所以,西行的玄奘,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还是很土豪、很土豪的。当然,作为高僧,他是不可能挥霍的——在荒蛮之地,有钱又有什么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