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豆瓣阅读
豆瓣阅读专注于高质量的数字内容,提供小说、美食、旅行、科幻等不同类型的作品和图书。
51好读  ›  专栏  ›  豆瓣阅读

薛甄珠女士说,只要你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豆瓣阅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7-21 21:21

正文

看了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你最被谁圈粉?是励志的子君,高冷的唐晶,还是英俊的贺涵?谁能想到,变成网红的竟然是她——

这位花枝招展的上海老太太,最强丈母娘,薛甄珠女士。

就是这个在超市买菜都要摘掉菜叶的老太太,保护起两个女儿来,却丝毫不含糊。

为了保住女儿的婚姻,她声色俱厉地找小三算账;女儿哭泣的时候又化作春风将她一揽在怀里;子君离婚后,她又不时地去探望和鼓励,给她勇气开启崭新的人生。

这个浑身都是戏的老太太为了女儿所做的一切,化作一句话,可能就便是——

只要你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只要你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

方舟舟

-1-

我是一个忧虑心很重的母亲,事事都希望为女儿想到。

女儿读初中的时候,我记得有一次早上送她去学校,忘了把水壶放在她书包里。学校中午不允许孩子回家,也不能出校门,于是女儿各种喝不到水、口渴难耐的场景幻想折磨的我一天都坐立不安。

下午我早早去女儿学校等着她,手里拿着装好水的水壶,见女儿第一面就是问她是不是渴坏了?女儿一脸平静说,我问同学要水喝了呀。

她高中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和我讲诉她和同学的矛盾,说那个女孩做错了事,她说了她几句,同学就当着很多人的面骂她。

我气得恨不得冲进学校揍她同学一顿,但还是压抑心情和女儿分析,告诉她,没有谁有权力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去谴责别人。

第二天,我忐忑不安的在家,害怕女儿和人争执,害怕她受委屈,害怕她被欺负。

晚自习我早早去接她,她从校门口出来,我第一句话就是问,没事吧?

女儿一脸淡然,没事呀,她向我道歉了,我也道歉了,总之我们现在和好了。

其实我的担心总是多余的,女儿远比我想象坚强和独立,事情也远没有我想象的严重,她能独立解决的事情也远比我想象的要多。

这让我想起了我母亲,当初我一意孤行远走他乡,现在带着女儿定居在离她一千多公里的北方城市,母亲对我的牵挂我能明白有多执着,但我又常常非常苦恼和烦躁她的牵挂,因为她总是把事情想的很坏,就像我想象女儿,想象她没有水喝,想象她被人欺负。

为开解母亲,我给她说心理学中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如果有两种或以上选择,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简单来说,就是越怕出事,越会出事。

所以,担心是一种诅咒,所以不要去担心,尽量往美好的结果去想,这样才能遇到美好的事。

可我对女儿又何尝不像母亲对我。

我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我和母亲会有同样的心情,大概都源于我们内心的不安全感,源于我们内心的负面情绪,更源于我们无法把控对方,我们借由担心来操控和干预。

就像我离母亲太远,她看不到、听不到,她无法判断我的状况,无法把控我,所以就担心我。

而我对女儿也是这样,只要她一离开我的视线,我无法靠自己的力量去掌控场面时,我就会焦虑,担心她承受各种我不想让她承受的压力。

这大概就是母爱,我们自以为伟大的母爱,却又爱的狭隘。

-2-

很多人都说我对女儿好的太过分,这样会让她生出过多的依赖心。

但我总以为我只是在生活上照顾她,毕竟生活的独立不难学会,难的是精神的独立,所以在精神上,我尽力做到让女儿独立,无论是大事小事,她主张的东西,我很少去反对,但我忘了,影响的重要性。

我自己是学文的,所以一直很喜欢理科思维发达的人,从小在女儿面前灌输的都是学理科的才是聪明人,对于女儿的理科也是抓的更紧,但女儿恰恰文科好,语文英语不用花时间也比花费了时间和金钱的数理化好。

高二分文理科的时候,我建议她选文科,但她坚持选了理科,为了培养她的精神独立,我不能强行她听从我的安排,没办法同意了,但经常会因此唠叨,不过女儿还是顶住了我的唠叨,坚持下来了,结果是录取了一所并不是很理想的大学。

我一度认为都是女儿自作主张造成的结果,如果选文科断不会如此。

后来我反思,女儿看似是自己的主张,可其实都是我潜移默化给她的暗示,学理科的才是聪明人,她不就是想做一个聪明人嘛。

母亲在女儿三观里的作用,潜移默化占比大于一切。

我们常说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但作为大人我们又常常在生活中不断向他们输送自己的人生经验和人生观价值观,这就是潜移默化。

为什么孩子容易被大人的思维影响呢?

因为人都有 安全心理,认为权威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往往是正确的,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有种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同时,人们还有一种“认可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要求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因此,这两种心理就诞生了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

在孩子的心理,父母拥有着毋庸置疑的权威,我们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会让他们不由自主去相信,并不由自主去模仿,然后通过他们的性格把这些他们获得的心理暗示整理成系统,形成他们认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这就是孩子为什么像父母但又不像父母的原因,因为人的性格百分之七十是天生的,但行为、思想多又来源于父母。

-3-

孩子和父母的性格都是天生的,父母也不可能因为要把孩子教育成与自己不同的人,而给孩子灌输与自己完全不同的三观。

因为三观是藏不住的,它会从生活的各个细节冒出来,影响孩子,给孩子暗示,孩子很难摆脱父母的命运,作为父母唯一能给孩子的就是爱,唯有得到充沛爱的孩子,才能比别的孩子更坚强,才能在命运一次次受挫的时候,坚强的前行。

很多人说,父母溺爱的孩子,性格脆弱,但我认为真正得到爱的孩子,性格肯定是坚强而豁达的,他们更能尊重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尊重自己内心的想法,尊重和爱自己。而爱自己的人比不爱自己的人更能感同身受,更容易理解别人,影响别人,灵活地处理面临的困难或磨难。

坚强绝不是咬紧牙关有泪不轻弹,坚强不是冷漠无情麻木不仁,坚强也不是苦苦支撑艰难爬行,它应该是一种淡然,是一种面临困境依然不放弃自己,不放弃爱的强大内心。

我们能给孩子的很少,很少,对他们的影响却很大很大,他们一辈子将带着我们这个原生家庭的烙印行走在这个世界,为了让他们走的更轻松,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他们还没离开我们的时候,给他们很多爱,很多很多,竭尽全力的给,把抱怨、唠叨收起来,只给爱。

爱才是让人坚强的唯一法宝,唯有孩子坚强了,做父母的这辈子才放了心。

 - 本文节选自豆瓣阅读专栏作品 - 女人,你为什么而怒?专栏

方舟舟

女人,你是不是常常为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无奈?你明明知道一番河东狮吼后,不是风平浪静不是现实安稳,而是更加糟糕的两性关系、亲子关系?你知道你需要控制、你需要温和处理,但当情绪来了,你如狂风席卷,毫无理性。这里将用专业的心理知识,教会你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更好的建立两性的家庭、婚姻、亲子关系。

涵盖25种心理疗法,用通俗易懂的例子讲解,深度剖析女性心理秘密及心理弱区,精准找到解决方法。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本完结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