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大家-腾讯新闻
精选大家文章,畅享阅读时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周国平  ·  「爱自己」的消费主义陷阱 ·  5 天前  
周国平  ·  喜欢和爱的区别从来都很简单 ·  1 周前  
洞见  ·  人到中年,收起你的人情味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大家-腾讯新闻

西门媚:1995年,成都烧菜馆最难下咽的一餐饭 | 食光机

大家-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美文  · 2016-12-10 16:44

正文


食光机

食物中的当代微观小史


文 | 西门媚


在四川之外,我不知道跟它准确对应的该是哪种店。烧菜馆,它不只是小饭馆,也不是小酒馆。顾名思义,它就是以烧菜为主的饭馆。但这么讲,外地人可能很难明白,它在成都人心目中的位置,或者说曾经的位置。

烧菜馆通常都是很小的店,门口醒目地摆上一长排蜂窝煤炉,炉子上面是一只一只的锅,锅里插着一只大勺。夏天的时候,锅是敞开的,冬天,锅都盖着。客人会一只一只的把锅盖掀起,用勺搅动一下,看看里面菜的成色品相。


资料图:1990年代成都


看上了,就留下来,扭过头,对着老板像点名一样点菜。

“萝卜烧牛肉来一个,蘑芋烧鸭来一个,再要一个青笋烧鸡,一个排骨藕汤,老板,你这个烧肥肠咋个只有土豆没有肥肠了呢?”

老板赶忙解释:“哥佬倌,这两天肥肠不好买,一大早就去排,还是没买到的好多,一会儿就卖完了,你来份樱桃肉嘛,这个好,本店特色,好多客人都喜欢!”

有经验的本地人,看那些菜品的样子就知道这家店的味道好不好。成色新鲜很重要,生意不好的店,烧菜卖了两三天还没卖完,肉和汤汁都呈现出一种混沌的深酱色,菜也松散不成形。锅里菜是才烧出来的,说明这家店生意好,老板有信心不停地烧新菜出来,自然,这家店的味道不会差。

烧菜馆最红火的时候应该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那时,成都人不论阶层,都喜欢这种街边的烧菜馆。特别是午饭的时候。多点几样菜也不贵,花样繁多,滋味丰富,荤素齐备,因为一般都点现成的烧菜,不点炒菜,快捷方便。一个人去烧菜馆,点菜也方便。几个人去吃午饭,喝点小酒,也不掉价。

那时候成都最热闹的商业区还是春熙路步行街,逛街累了的人,周边上班的人,一般都会到商业场背后的华兴街吃烧菜。这条街的烧菜馆也因此兴旺红火,竞争激烈。到本世纪初,其中有一两家胜出,变得相当有名,不单是规模扩大,甚至连服务差都受到食客追捧,外地游客也知晓它的名声,到成都要去领略一番。

我印象最深的一餐烧菜,却是在1995年初的华兴街上。

那时,我还在一家小报纸,正梦想着去北京。我的高中同学小敏请我在单位附近吃午饭。

当时的印象不是因为这餐饭如何美味,而是冷。如前面所讲,烧菜馆门口一排炉灶,最是能保证烧菜的温暖。

但那餐饭我们是越吃越冷。

我还记得当时的对话。

小敏说:“如果这个项目成功,以后我就可以月收入达到1万了。”

见我没啥反应,他有些不快,接着说:“1万是啥子概念?我们桌上这些菜,可以再翻一番。”

1万是不少,我的月工资只有500元。

街边,我们坐在一张小桌旁,没上漆的木质小桌已经有些黑了。上面摆着三只土碗和一只土碟。碗里是土豆烧牛肉,芋儿烧鸡,蘑芋烧鸭,碟里是拼的一份素菜,土豆丝拼藕丁和泡豇豆。

我很不喜欢他这种谈话的方式和口气,淡淡地说:“也不用翻一番,把这四个菜撤了重新上就行。”

他看出来我吃得不开心,以为是我嫌菜少,就像他以为,挣钱多就能吸引女孩。他不知道,话不投机,让我觉得菜都凉了,很想让老板把菜重新热一热。

当时并不知道,这是我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餐饭,也是最后一次见面。

小敏是我高中最要好的同学,很聪明,却因为父母不支持,没去读大学。1989年,他考进了一个国营大厂。那是国营大厂最后的红火日子。据说,3000人应试,最后只考进了几十名。他急于挣钱,进了最辛苦的煅压车间,大约会多一半的收入。其实,学徒期间也就多15块。

但那真是辛苦钱。他还在实习的时候,就说过,那个车间的人,耳朵都不好。被巨大的噪音震坏了。

渐渐大家就失去了联系。半个月之前,他联系上了我。

他请我去家里玩。那是在棕北小区,城里当时最高档的住宅。他和几个哥们儿租了套房子,租金每月3000元。在1995年,这是我难以想象的天价。我当时房租是100元。

小敏说,他和人合办了一个厂,生产洗涤剂。

但在饭桌上,两人明显感觉到了距离。似乎说什么都不对。

现在回想,很多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仍是以为只要有钱能够吸引女孩。未必真的有钱,至少要宣称有钱。

小敏以为,我是嫌烧菜馆不好,嫌菜太少。我其实是喜欢烧菜馆的,我一直喜欢路边小店。但我在意的是能够无碍的交流。但此时,双方都已处在不同的频道。


资料图:1990年代成都


饭后匆匆而别,好多年都不曾联系。我在那一年去了北京,进了真正的媒体。在同学中听到一个传闻,说小敏得了脑瘫。再打听,就没消息了。“脑瘫”,这个完全陌生的名词是什么意思,是瘫痪吗,会死吗?我在网上查询,也得不到清楚的解答。

2000年之前,我在互联网搜到他的名字,看到他出现在一个单位的科技小组里。我很高兴,觉得世界没有抛弃他,大家可以一同进入“新世纪”。但后来知道,那只是一个同名的人。

又过了几年,有人给我发了封邮件,说是小敏的朋友。信里说,就在1995年的冬天,朋友去小敏家喝酒,都喝得有点多,第二天不见他上班,打电话没人接,去他家里,才发现出了事。

因为喝酒过量,脑血管破裂,又因低温,长时间没人发现,送医院抢救,被诊为脑瘫,人没事了,但行动和语言功能都有严重障碍。

为什么会喝那么多酒?对方说,小敏进入煅压车间之后,工作太辛苦,常靠喝酒解乏,酒就越喝越多。

我提出去看望小敏。那位朋友几次通信之后,拒绝了。我知道,这是小敏拒绝了再次见面。

不知他是否还记着那次在烧菜馆的冷场。

最近十年,成都真正的烧菜馆是越来越少了,我们喜欢的烧菜馆都关掉了。最首要的原因是城市改造,随着很多小街消失,小店铺也消失了。偶尔有些小店卖烧菜,多半也没有门口那一长排炉灶和锅。这几日,成都严重雾霾污染,相关机构想到的办法不是关停污染企业,而是在全城缴灭烧烤摊。我看着新闻照片上城管们用水浇熄烧烤摊的勇猛,不由得想,如果还有那种门前一排小炉灶的烧菜馆,肯定也是歼灭对象吧。

原标题:1995年:烧菜馆的热与冷


【作者简介】

西门媚 | 腾讯·大家专栏作者

【精华推荐】

人民需要旅游教

想帮助乞丐的学生没想到的结局

你琢磨陌生人的时候,陌生人也在琢磨你


 ·END· 



大家 思想流经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见 · 价值 · 美感


※本微信号内容均为腾讯《大家》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转载将追究法律责任,版权合作请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