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师的培养应包括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 3 个部分,通常毕业后教育应包括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2 个部分。
我国目前的临床医生毕业后教育和认证体系尚不健全,因此,临床医生知识技能结构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区域差异较大,尤其是学位、职称等对临床培训的影响,使临床医生培训和认证过程较混乱,这是我国深化医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多年不断的探讨和各地区的试点,目前已初步确定了「5+3+X」的专科医师培训认证模式,即 5 年的医学院校教育,3 年的住培,X 为不同临床亚专科在住培合格的基础上进行专培。其中包括 2 次认证:即执业医师认证 (住培结束后) 和专科医师认证 (专培结束后)。
作为国家首批试点的 3 个专科,即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和神经外科已全面启动。
在国家八部委文件精神的指导下,由中国医师协会管理和组织,成立了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制度试点专科专家委员会,并分别设立了标准制定、培训实施、基地建设、师资及监督、考核认证和专科技术 6 个工作委员会。
同时参照了美国 ACGME 的标准,制定了「5+3+3+1」的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培训认证体系,即 5 年院校教育,3 年住培合格、3 年心血管专培,1 年亚专科技术培训(如冠心病介入、心律失常介入、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心脏影像等)。
1. 专科医师的定位
专科医师是临床医师专科发展的高级阶段,专科医师应具有处理专科患者,实施专科技术的能力,取得专科执业资质是专业上更高的认可,因此从薪酬上应该区别于一般执业医师,得到更优厚的待遇;
学位上,应该直接授予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M.D),不需要再单独攻读 [专修科学学位 (Ph.D) 者除外];
职称上应优先晋升高级职称或为晋升的必备条件,在未来也可能完善专科医师制度后临床医师不必再进行职称评定;
执业上,应以专科医师为准予施行主要专科技术的必备条件,也应该是专科人员招聘和专科诊所开业的重要条件。
所以,通过专科医师制度建立逐渐解决临床医师薪酬、学位、职称、执业等目前较为混乱的问题。
2. 专科医师的管理
未来专科医师应在国家政策的规定下,由行业来进行管理,建立培训、认证、执业、继续教育、评估奖惩的管理体系,充分体现行业主导,自我管理的管理模式。
3. 专科医师制度建立的过渡期
在完全建立和实施专科医师制度之前,应该有过渡期的安排,各专科应在中国医师协会指导下,统一规划实施,首先解决目前实际从业的合格心血管医师的专科医师认定问题,既保证现有合格的心血管专业的执业医师通过不同的简易方式认证为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老人老办法),也为将来尽快全面实施心血管病学专科医师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