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dsy1230
明德书院以传统文化、圣贤思想启迪成长智慧,帮助孩子寻求安身立命之根本,先养道德、后学文化、再立志向,以创大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mdsy1230

看完董明珠的儿子,我才知道父母言传身教的力量有多强大

mdsy1230  · 公众号  ·  · 2019-06-03 10:15

正文

来看看真正的大咖是怎样教育孩子的?或许你就能了解自己的教育方式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1
从小不溺爱


作为格力电器董事长的董明珠,同时也是一位单亲妈妈。那么,她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在她看来,一个家庭,最应该给予孩子的是什么?


首先是,给空间,多放手。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种,要根据孩子个人的特点来引导。比如有的孩子主动性不强,要想办法引导他主动学习,有的孩子很主动,就要尽可能放开手,给他一个空间,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最好的教育。


其次是给规矩,不溺爱。董明珠教育儿子,不是以“铁娘子”身份来面对,而是用一个母亲的温柔。她觉得自己最有成就的事,就是没有溺爱儿子,让他能够健康成长。


孩子的成长受父母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影响,其中,父母教育要承担很大的责任。父母真正的爱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给予满足,最重要的是教他学会怎么做人,放任和溺爱反而害了他。在一个家庭里面,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有一个规矩,也就是,要有一个制度。



再次是,给力量,练独立。董明珠的儿子从小学读到大学,她没有用车接送过他一次。即使她开着车在路上看到他,也不会停下来叫他上车。儿子会坐公交车回家。她觉得这样做能培养儿子刚强自立的好习惯。


儿子11岁那年,她让他去了一所寄宿学校,培养他独立生存的能力。过早适应了和家里的分离,儿子在同学中显得特别懂事,面对那些心理上没有“断奶”的同学,他还会主动帮助他们。


不能因为家庭物质富有,就使孩子产生异于他人的优越感。最重要让孩子树立的观点是,自己跟别人一样,没有什么特殊。此外,一定要避免让孩子产生不劳而获的惰性,并非你想要什么就有什么,而是要靠自己努力去做。


最好的母爱是给儿子一个能面对任何挫折和困难的坚强性格,培养他独立生存的能力,让儿子学会自己去判断,而不是一切听从父母的说教。


2
被溺爱的孩子不成器


有句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放眼望去,许多父母自己节衣缩食,但给孩子买高档名牌时眼都不眨;


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丁点家务活也不舍得干;


父母都没舍得出去旅游几次,但孩子要钱参加出国游时,就算借钱也要报名。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都怎样了呢?


有则新闻,看过后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32岁的杨某毕业于渭南师范学院,他从小就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父母舍不得让他受半点委屈,省吃俭用供他读完大学。


在步入社会后,杨某才初次尝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想到自己受的冷落和遭遇的白眼,他的心理逐渐扭曲。


他偶然发现购买保险以后如果遇到意外,保险公司会进行巨额赔偿,当即为父母办理了人身意外、高度残疾等多份保险。


然后,他亲自下厨招待父母,把事先准备好的亚硝酸盐拌入牛肉中,吃饭的时候,他主动把有毒的牛肉夹到父母碗中。


但父母太爱自己的儿子了,想留给儿子,就一口没吃。


杨某不仅没有半点悔意,又在水里掺入亚硝酸盐端给父母。


他眼睁睁看着父母痛苦挣扎着死去,最后打开煤气罐制造了一个煤气中毒致人死亡的现场。


这场悲剧的产生,固然是杨某人性泯灭,而深层次的原因,则是父母对杨某的过分溺爱。从小什么都为孩子安排好,不让孩子受半点挫折。


殊不知,当这样的孩子失去了家长的庇护,而去独自面对社会时,一旦遭遇挫折,孩子的承受和抵抗的能力几乎为零。


卢梭曾说过一句话:


“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


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你的溺爱,不仅搭上了孩子的人生,让他把天性里面的恶发挥到极致,还会搭上自己的人生。


3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教育缺失的父母。能教育出贵子的,一定是贵门。


所谓的贵,并不是财富的多少,而贵在父母的胸怀,贵在父母的格局,贵在父母的教育理念,更贵在父母的言传身教。


提到范仲淹,人们会脱口而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但许多人并不知道,范仲淹的后人无一不在学业上奋发上进,后来更是名臣良相辈出,子孙代代相传,历经八百年不衰。


《宋史》评价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说:


“纯仁性夷易宽简,不以声色加人,谊之所在,则挺然不少屈。


自为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所得奉赐,皆以广义庄;前后任子恩,多先疏族。”


《曲洧旧闻》中还记载,范仲淹的孙子范正平在城外读书,距城有二十里地。


夏天就用破扇子遮阳,每天往返步行四十里地上学,没人知道他老爸范纯仁在京城做大官。


而这一切都源自范仲淹的严格教导,范仲淹常告诫后人:


“钱财莫轻,勤苦得来;奢华莫学,自取贫穷。”


范纯仁结婚时,他和妻子打算以锦罗绸缎作为婚房的装饰。


范仲淹知道后立即将范纯仁喊来训话:


“我家历来清廉俭朴,岂能纵容你如此奢侈,坏了我范家门风!若将帷幔带入家门,吾将当众焚之于庭。”



如今的社会,在许多穷人家的父母,不让孩子吃苦,拼命将自己孩子养成了富家子弟时,富人却拼命想让孩子去吃苦。


在这个方面,董明珠认识很不一般。她特别注重培养儿子吃苦的精神。


有一天,董明珠等儿子回来吃饭,结果左等右等都不见儿子回家。


儿子到家后告诉妈妈,原来他是为了等一块钱没有空调的车,足足等了半个多小时。


所以她的儿子从小坚强而自立,就连高考时也是一个人做准备,自己带上常用药以防意外。


长大后,儿子说:“妈妈能从零开始,我也可以。”


虽然母亲家财万贯,但儿子却是月薪只有五六千块的律师,开着一辆十万左右的小车,住的房子也是租来的。


成长之路上,没有捷径。


父母终将退出孩子的生活,那些没有受苦便得到的甜,总有一天要还回去。


所以真正爱孩子,绝不是把他放进蜜罐里,而是自己去体味苦尽甘来,去独自探寻奋斗的意义和价值。


在面对风雨时,也能毫不畏惧,静待风平雨静,守得云开见月明。



4
聪明父母让孩子吃苦


其实,苦难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并不是说哪个孩子吃的苦多,将来拥有的能力就越大。


令孩子得到成长的不是苦难,而是吃过苦以后的感悟和思考,以及对个人品质的历练与升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