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之江实验室
之江实验室官方公众号。之江实验室由浙江省政府、浙江大学、阿里巴巴集团共同出资打造,以网络信息、人工智能为研究方向。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基础学科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学习曾国藩  ·  精于算计的人,大多有这3个特征,交往需谨慎! ·  21 小时前  
学习曾国藩  ·  一个人值不值得深交,就看这三个特征,很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之江实验室

光明日报 | 创新热潮处处涌动——浙江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良好

之江实验室  · 公众号  ·  · 2025-02-08 17:46

正文

近日,《光明日报》刊文《创新热潮处处涌动——浙江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良好》,介绍了浙江省在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中的突出做法和亮点成效。其中,之江实验室“三体计算星座”计划、浙江新型算力中心、GeoGPT地学领域模型等科研成果一一亮相。请看报道。

1月17日12时07分,浙江省首颗海洋卫星——“蓝碳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截至目前,浙江省高价值发明专利总量已超14.8万件,首次进入全国前四……

之江大地上,创新热潮处处涌动。

2024年,浙江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新质生产力发展势头良好。

主动拥抱科技变革浪潮


算力也能进入太空?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的之江实验室,记者找到了肯定答案。

2024年11月,之江实验室发布“三体计算星座”计划,致力于把算力送入太空,实现卫星之间互联互通。

“太空对算力的需求很大。”之江实验室党委副书记赵新龙介绍,之江实验室以共商共建共享共发展的方式,开展协同攻关,突破了太空计算软硬件关键核心技术,并于2024年搭载合作伙伴卫星进行了4次在轨验证,2025年计划发射超过50颗计算卫星。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千星规模的天基智能计算基础设施,用计算和智能让每一颗卫星都发挥出它的价值。”赵新龙说。

作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之江实验室始终坚持科技创新与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建立了智算集群、计算星座、科学模型等科研任务总体部,统筹实验室内外部的攻关力量,实现任务牵引的有组织科研。

截至目前,之江实验室已建成首个浙江新型算力中心,具备支撑万亿参数规模模型训练能力,并依托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面向企业提供高质量算力服务。同时,成功研发GeoGPT地学领域模型、AstroOne天文大语言模型等科学模型。

“我们对未来创新发展充满信心。”赵新龙表示,之江实验室将以重大科研任务为牵引,联合多元创新主体,合力攻关前沿科学问题和复杂工程难题。聚焦智能计算主攻方向,打造科学基础模型和科学数据枢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助力产业创新升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今,浙江主动拥抱科技变革浪潮,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加强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布局建设,取得一系列原创性引领性成果,有力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改造升级中焕发活力


近日,位于绍兴市柯桥区的中国轻纺城,人来人往、订单不断,各种各样的纺织品从这里销往世界各地。

“我们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春节后。”当地一家印染企业负责人说,近年来,公司加快进行数字化改造,还建起了新产品研发中心。目前,印染一次性成功率已达85%以上,较改造提升前增长超10个百分点。

2024年,中国轻纺城总成交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达4009.87亿元,同比增长11.09%。

市场的火热,离不开科技和产业创新。

“工业丝”可“变身”为深海系泊缆绳……位于柯桥区的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坚持自主创新,围绕深海系泊缆绳、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开展技术攻关,不断为当地纺织产业注入新活力、新动力。

“我们在源头纤维端、中间印染环节、未来纺织领域均建立了研发团队,现已攻关硬核科技项目超160项。”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浙江理工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戚栋明说。

与时俱进,创新不止。据了解,浙江将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通过数字、绿色等先进技术赋能,让传统产业在改造升级中焕发活力、蝶变发展,促进新旧动能平稳接续转换。

以创新突破塑造发展新优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