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晓璃
写在前面的话:
前不久,工作室收来了一则反馈,来自于去年上半年的一位咨询者娟子(化名),在反馈中她说,她用的就是我当时告诉她的一种思维方式 ,如今终于摆脱了朝九晚五的上班生活,并且通过近一年的努力,就在上个月,她的收入过万了。
在征求对方同意的前提下,我将对方真实信息隐去,旨在给各位朋友分享这种思维模型,事实上,经过很多人的检验,这种思维是切实可行的,也是被很多人验证过的,让他们的人生发生了实实在在的改变。
本文有些烧脑,不过别担心,我会尽量说的通俗易懂。
一、赚钱很辛苦,或许是赚钱姿势不对
去年上半年,娟子(化名)怀揣巨大的迷茫与困顿找到了我。
当时,娟子是一家公司最普通不过的行政办公人员,她深感这份工作前途渺茫且赚的钱特别少,另外由于琐事太多,娟子每天都感到心力交瘁。
自从有了孩子之后,娟子渐渐意识到,自己这份收入太微薄了,即便补贴家用依旧捉襟见肘,老公被委以重任常常在外面出差,娟子如果继续上班势必无法照顾家庭,但如果不上班,收入又从哪里来呢?
带着这样的困惑,娟子向我发出了求助的信号。
事实上,娟子的困惑并非个例,在很多职场人这里,大家的困惑很多都具有共同性。
不知道你的生活状态是不是这样的——
.你努力学习,找到了一份收入说不上多好也说不上多差的工作,一周在办公室工作五天,自带午餐或者去公司吃便宜的食堂餐
(前提是得有食堂)
,或者去APP上点一份不超过30元的外卖。
.你舍不得喝几十元一杯的星巴克,节约出来的钱用于购买理财或放在余额宝,放弃自己买好电脑、
好包包、好口红、
好汽车的梦想,不停地存钱、存钱、再存钱。
.你听了很多理财课,觉得今天投资一万元,明天能通过复利效应赚到更多的钱......
娟子当时就是这样的生活状态。
她明知道自己的工作形同鸡肋存在明显的收入瓶颈,同时这份工作并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做来做去都是那些琐事,想要晋升也难比登天,可随着孩子的呱呱落地,娟子深感肩头的责任和压力越来越大,她变得不敢冒险,开始进入一种绝大多数人的平稳状态:每天机械地上着班,不敢乱花一块钱,省吃俭用希望能换来美好的未来。
可还没等到美好的未来,残酷的现实让娟子认识到,一定要做出改变了。
自从孩子父亲被单位重任派驻外地之后,娟子每天忙着上班同时还要照看孩子,可不知为何,孩子总三天两头生病,去医院也检查不出病因,医生说是孩子抵抗力下降,每次都开最贵的差不多的药,有时候药物不起作用还要吊水。
娟子对孩子的身体状况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有一天,一位心理老师告诉她,这可能是孩子寻求关注的一个信号,那位老师反问娟子,你们做父母的有多久都没有好好陪伴孩子了?
想到这里,娟子感到一阵心酸。
她何尝不想放下工作好好陪伴孩子成长啊,然而丢弃了这份工作,她实在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又到底从哪里起步呢?
二、互联网环境下,
女性的出路在哪里?
我告诉娟子,实际上,对于很多35岁上下的女性而言,由于肩负的责任和社会角色日益增多,我们不得不去考虑新的出路和方向。
在新出路和方向的考虑上,我们可以从自身出发,寻找一些线索——
1、你小时候可曾有过梦想吗?如果有,又到底是什么梦想?现在还来得及实现吗?
2、你做什么事情是不需要费太大力气的,同时效果也还不错呢?
3、你可曾有过“沉浸体验”,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和一切烦恼呢?
等等。
随着咨询的展开,娟子告诉我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那就是她小时候特别渴望学画画,她的父亲当年还学过画画,但父亲说画画无法谋生,因此就没让娟子学下去。
这个线索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
事实上,我们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并不是最理想的,被称为“财富慢车道”。
财富慢车道的标准是这样的:
1、对于债务的看法:
除非这个债务来自于房贷这样的东西,否则我不想有太多的债务,我会用各种办法避免,甚至我愿意为此加班加点的工作。
2、对于时间的看法:
我很愿意为了多挣钱去花时间工作,我的工作时间越长,就越有钱可以去偿还我的房贷。
3、对于教育的看法:
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帮我获得更高的工资,我也愿意在我孩子的教育上花费高额的成本,这些我都不在乎。
4、对于金钱的看法:
钱是稀缺的,所以花费每一分钱都需要纳入家庭的预算,同时还要尽可能多的存钱,以免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不确定事件。
在这个慢车道上,每个人的财富公式是这样的:
财富=工作收入+投资收益(市场投资)
工作收入=每小时时薪*工作时长=年薪
当我们接受了慢车道的财富规律,我们不得不用我们的时间换取我们的收入,渐渐地变成了时间的奴隶。
比如娟子的老公也是如此,为了给家庭提供更多的物质保障,男人在外打拼赚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长期“缺席”,长此以往,不纠结才怪呢!
这种慢车道有着它固有的缺陷,具体如下:
1、花费时间去换钱
我们一直认为,花时间换钱是一个伟大的想法,我们用我们的生命去换取几张纸币,然后这些纸币积累多了才能够给你带来自由,然而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悖论:我们在用出卖自己自由的方式获取自由,打工正在吞噬我们的时间,我们不妨来计算一下工作如果要实现财务自由到底要多久呢?
或许很多人穷尽一生都难以完成。
2、自己的工作经验受限
在传统行业里,我们所学的技能非常有限,被称为“齿轮技能”。
这些技能只能在有限的市场中才具备些许价值,你只不过是众多齿轮中最不起眼的那个,如果齿轮过时或者废弃的时候你还有机会吗?
历史上,当底特律汽车城彻底荒废的时候,成千上万的汽车工人流离失所,这些所谓的经验不仅不能帮助他们,甚至阻碍了他们的发展。
3、失去对生活的控制力
有人说过一个精妙的比喻,打工就相当于坐在一个摇晃卡车车厢中的一张带有轮子的椅子,你随时都有可能被颠来倒去,除了随波逐流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办法。
工作的确是可以支撑你生活的东西,但是我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仅仅是“支撑”吗?我们现在所谓的工作既不会给我们带来安全的保障,也不会给我们带来切实的安全感。
想要切实摆脱今天的困境,就要学会新的思维模式,转换财富车道。
三、如何迈向财富快车道?
财富从来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世界上也从来没有掉馅饼的事情,但是财富的快车道却是有的,这个快车道是什么呢?这就是快车道公式:
财富=净利润+资产价值
如果你能够控制财富的固有变量,就能够有可能获得财富,这些变量我们要再分解一下:
净利润=销售数量*利润额
资产价值=净利润*行业乘数
这就是如今互联网时代的玩法。
举个例子来说,最有名的知识商人罗振宇是怎么玩起来的呢?
首先,他最开始的视频节目逻辑思维是互联网的知识盛宴,为他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度。
其次,有了这个关注度之后,他开始卖东西了,最开始卖的是书。
最后,他趁热打铁,和团队一起研发出了一款APP,开始在上面卖课程。
例如,罗振宇和某知识头部大咖合作课程,这个课程一年199元,得到APP和这个讲师共同分成,根据得到APP大量的粉丝基数及这位头部大咖本身自带的流量,这份课程一年卖出了100万份,不考虑资产价值,则课程总财富=199*100万=19900万元,也就是将近2个亿。
假如平台和大咖的分成比例是四六开,意味着得到APP依靠该课程就能净赚8000万现金流入,而那位大咖能分得12000万现金流入。
对于后者而言,他创作一年的工作量是既定的,不会因为多卖一份课程增加一分,这就是互联网时代下流量模式的巨大魅力所在。
那么,流量模式的运作是怎样的?
简单来说是这样的:首先你需要寻找流量平台,其次通过一定的输出获取关注,接下来再考虑结合你的产品或服务获得变现,最终这个雪球越滚越大,达到财富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