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北方
辽宁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王牌栏目《新北方》官方公众平台,百万粉丝聚合能量,致力打造“传递真善美、关注城市发展”的媒体公众号,为人心尽善社会尽美不断努力。
51好读  ›  专栏  ›  新北方

荐读|千年壁画是薄荷味儿的?裱齐白石真迹得用加湿器!

新北方  · 公众号  · 沈阳  · 2017-06-30 20:18

正文

点击上方 “新北方” 可以订阅哦!


去年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

火了

不少人也由此得知

原来我们在博物馆看到的文物

在展出之前

还有那么多的故事

文物修复师们

“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也让人叹服


其实

在我们身边的辽宁博物馆

也有一群人在默默地

将自己的青春献给那些静默的文物

用巧手让损坏的文物重见天日

齐白石真迹裱画动用加湿器


张达夫和张芯语在辽宁博物馆做书画修复工作,最近他们正在修复齐白石的作品《黎夫人像》。这幅画创作于1894年,画中的黎夫人是齐白石的友人黎丹的母亲。黎夫人的面部与色彩鲜艳的衣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融入了西方素描画的特点。这一点在齐白石的画作中十分少见。



由于此画经常被借出展览,外地的博物馆温湿度跟辽宁博物馆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当画作回到辽宁博物馆的时候,就需要修复一下,展出时才能让观众更好的欣赏。


定期给画做“体检”是一辈又一辈修复师们的常规工作。传统的修复工艺,首先需要修复师判断书画的状态,现在修复师们开始动用科技力量,使用双光谱扫描仪扫描检查画作,画中细微的小问题也逃不过扫描仪的眼睛。

另外,修复师们还大开脑洞,自己研发了修复文物的新神器——“绷子库”。


张芯语:

我们一般在裱画的时候需要把画贴在墙上,画根据房间里温湿度的变化也会有一个弹性和韧性的变化。这样裱出来的画更平整,但是需要的时间很长,我们就发明了这个绷子库。把需要绷的画贴在这里,外面接了一个加湿器,就可以人工控制温湿度,裱画的过程也就加快了。


千年壁画散发薄荷味儿


2001年3月,考古人员在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的关山脚下王坟沟、马掌洼、三道沟等地,发现了大辽国声名显赫的萧氏后族——萧和家族墓葬群,一个在中国北方神秘消失近千年的契丹王朝,一个个留给后人无法解释的千古之谜就此揭开。其中出土的两幅壁画的修复工作,正是由辽宁省博物馆的几位年轻修复师完成的。



国画专业的历建宁和化学专业的刘天龙是一对搭档。历建宁修复壁画,刘天龙给历建宁提供化学方面的技术支持。在修复壁画时,历建宁发现,壁画上有很多的硬性的物质附着,用小刀或者是其他的工具往下抠很容易就会伤到壁画。

刘天龙说,最近几年,文物修复工作开始使用一种新型材料——薄荷醇,这是种有机物,牙膏、口香糖中的薄荷味,就是来自它。修复师用薄荷醇给壁画加固,再用一些工具把加固以后的壁画揭取下来,到时候薄荷醇挥发,也不会对壁画产生伤害。但由于大量使用,修复师长期接触,往往都会过敏。


但是,历建宁和刘天龙知道,他们修复的壁画,将成为展示本地历史的重要展品,等他们完成修复之后,壁画上曾经繁华热闹的街市、穿梭如织的行人,将穿越千年重现在参观者的面前。如果有人忍不住面壁惊叹,那就是对他们的最高赞誉。


所谓匠心

是在你看来无比枯燥

他们却能不厌其烦,乐在其中

他们让自己的

每一笔,每一刀,每一个细微的动作

都赋予文物再次传播文化的价值

也把一份工作

变成了一份值得为之付出一生心血的事业

生活中

你是否也对某件事

有这样的劲头?

你愿意为何事如此执着?

欢迎在评论里跟大家分享。

来源:新北方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