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时间
7月25日,芯片巨头英特尔与手机市场的最后一点联系也被切断了。英特尔宣布与苹果公司签署协议,将大部分智能手机调制解调器业务以10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苹果,
大约
2200名英特尔员工将加入
苹果
公司,同时
还
包括相关知识产权、设备和租赁
,这次交易预计
将
在今年
第四季度完成
。
不过,
英特尔将保留为非智能手机应用开发调制解调器的选择,例如针对个人电脑、物联网设备和自动驾驶汽车。
要知道,自从
2016年5月“铁杆队友”华硕在新发布的ZenFone 3系列全面放弃对英特尔处理器的坚守之后,英特尔在智能手机市场就只剩下苹果一个客户,而且只剩调制解调器一个产品,应用处理器苹果则早早采用了自研的产品。
其实,在手机市场,英特尔的开局并不算差。早在
1997年,英特尔就从DEC公司收购了
StrongARM架构
。对,你没看错,这是与英特尔过去占据优势的
X86完全不同的
ARM指令集
。经过
3年的研发,英特尔在
20
00年
基于
ARM
指令集推出了
StongARM系列处理器,
并在
2002年
被重新命名为
Xscale
系列处理器
。
同学们想想那个时间全球
3G市场刚刚启动,高通还不咋地,此时的英特尔算是占据了先机,已经率先拿下了当时的手机巨头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的订单。
问题是在当时的英特尔内部有着明显的
“X86原教旨主义”,对于任何非X86架构都有天然的厌恶感。基于ARM架构的Xscale系列处理器当然就不受待见了,英特尔内部专门为其配备了一位能力较弱的高管。老冀听说这位高管有一次到中国出差,竟然由于玩得太Happy错过了第二天很重要的商务活动。
时任
CEO保罗
·
欧德宁是英特尔历史上第一位非技术出身的
CEO,他之前学的是MBA。欧德宁此前担任过
Intel架构事业部经理,
同样对
Xscale系列处理器不感兴趣。再加上2006年英特尔遇到了老对手AMD的强大挑战,一共裁减了多达1万名员工,顺便也就把XScale卖给Marvell了。
这个时间点可谓糟得不能再糟了。几个月之后的
2007年1月,乔帮主发布了第一代iPhone,开启了高速增长的智能手机时代。
英特尔愣是冷眼旁观了好几年才回过神来,经过几年的磨蹭之后,终于在
2012年1月发布应用于智能手机的Atom Z2460应用处理器,这可是正宗的X86架构处理器,并且拿到了联想K800、英国Organge的Santa Clara和印度LAVA的Xolo X900。老冀当时还用过联想K800这部手机,据说这也是联想集团副总裁常程的得意之作,方方正正的造型很Man。
问题是此后手机的集成度越来越高,除了特立独行的苹果之外,其他手机厂商都倾向于将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器集成在一起,也就是所谓的
“SoC”(系统级芯片)。
问题是当时的英特尔已经把
Xscale打包卖了,也就没有调制解调器产品了,于是急忙又在2010年以14亿美元收购了英飞凌的无线业务,该项收购在2011年完成。
之所以收购英飞凌,一方面是英飞凌的调制解调器比较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获得客户。要知道,前三代
iPhone一直都用的是英飞凌的调制解调器,直到iPhone 4高通才插了进来。此外,诺基亚、三星等手机厂商的部分机型也采用了英飞凌的调制解调器。
可惜此后在与高通的竞争中,已经归属于英特尔的调制解调器业务可谓屡战屡败。特别是
2016年9月发布的iPhone 7同时采用了高通和英特尔的调制解调器。业界发现,为了迁就速度较慢的英特尔调制解调器,苹果竟然故意限制高通调制解调器的速度,这里丢人的虽然是苹果,但是更丢人的无疑还是英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