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1985年,已通过AACSB、EQUIS和AMBA三大国际认证。以“融汇中西管理智慧,培养创业创新精神,践行服务社会责任,作育商界管理精英”为使命。打造中国商界黄埔军校,我们愿与您携手并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东文旅  ·  梅州点燃“非遗版”春节文旅消费热潮 ·  2 天前  
爱生活的燃烧  ·  又一家开工了!都是全程不加价! ·  2 天前  
璞缇客精品酒店  ·  国内最贵悦榕庄?栋栋独享入户私汤,今年第一泡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2021年春季云招聘开启 | 携手新起点 筑梦新征程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欢迎您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 公众号  ·  · 2021-03-18 21:51

正文

白云山高  珠江水长

中山手创  蔚为国光

中山大学始终坚持人才强校战略

为人才提供事业平台、发展机遇、成长空间

真诚期待怀揣梦想的你与我们同行


伟人手创 百年传承


近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中山大学秉持培养人才、振兴中华的建校初衷,始终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趁势而上 谱写新篇


中山大学紧握历史发展机遇,主动将学校事业发展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驱动发展等国家战略。调整办学布局,新建深圳校区,改善广州和珠海校区办学功能,形成 “三校区五校园”办学格局 ,为中山大学未来百年发展奠定了重要战略基础。大力发展工科,新增农科、艺术学科,全面提升理科,积极倍增医科,有序拓展文科,形成了 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新格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山大学这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的高校正在阔步向前。




功以才成  业由才广

聚天下英才 建一流队伍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秉承“信心引人、事业引人、平台引人、待遇引人”的工作理念,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海内外一大批 有心气、有能力、有胸怀、有抱负 的优秀人才齐聚中大。




注重发展潜能

打造人才成长沃土


学校一向重视对青年人才的培养,聚天下英才而育之、用之,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着力培植青年人才成长的沃土,多管齐下,为青年人才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成长环境。


学校持续推进“三大建设”落地落细,强调以大项目攻关为牵引,以大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大团队孵育为核心,鼓励协同攻关,聚焦关键技术,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




筑巢引凤 安居乐业

编织立体保障网


学校结合地方政府优惠政策,为人才提供优渥的薪酬待遇、舒适的办公生活用房、优质的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向全球青年学者发出热忱邀请,欢迎海内外英才 加盟中大、建业中大 ,期待有心气、有能力、有胸怀、有抱负的你加入我们,彼此成就、共同圆梦。



2021年春季学期云招聘

正式开启!


招聘学科领域

企业管理(战略、组织、人力资源、创业创新)、会计学、财务与投资、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医院与健康管理、金融与金融科技、产业组织与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于1924年由孙中山先生创办,历来是中国学术与文化重镇和人才培养高地。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成立于1985年,顺应市场经济大潮而生,根植于百年中大,坐落于得风气之先的广东,是国内最早成立的专门从事工商管理教育和研究的机构。经过三十五年的建设与发展,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已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商学院:

●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A+学科(排名并列第一)、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中连续两年位列第一(2019和2020年);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9年);

●全国第二家、华南第一家获得三大国际认证(AACSB, AMBA, EQUIS)的商学院;

●名列ESI经济与商学学科全球前1%;

● MBA项目连续五年进入《经济学人》( The Economist )MBA全球百强;

●管理学硕士项目名列2017年《经济学人》( The Economist )全球第28名;

●在2020首届泰晤士高等教育中国学科评估中,我院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获评A+。

“十三五”期间,我院依据学科优势建立了 “战略与创业创新”“会计治理体系创新”“中国营销创新”“公司金融与财务决策”“互联网管理创新”和“金融服务资源配置与风险管理”六大科研团队 ,推动了教师间的科研合作及交流,激发了科研活力,重要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科研实力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越。面向“十四五”,我院将坚持以“四个面向”为指导,继续通过大科研项目、大科研团队、大科研平台的“三大”建设,聚焦未来重点发展的方向。构建中国工商管理创新理论研究平台,建设中国企业研究院,进一步整合战略、组织、人力资源、会计、财务、营销、运营等二级学科方向,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集成发展。建设互联网与信息技术驱动下的工商管理研究中心,探索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工商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建设医院管理与医疗健康产业研究团队,以中山大学雄厚的医科实力和丰富的健康医疗资源为基础,建立高水平医疗健康科研团队,助力“健康中国”国家战略。

岗位基本条件


招聘岗位

“百人计划”引进教授/副教授

1. 领军人才(教授)

从事具有重大创新性、发展前景以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工作,并取得具有重要创新和重大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学术地位和学术水平与此相当,或者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具有卓越学术成就,或者在临床医学领域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年龄不超过50周岁。

2.中青年杰出人才(教授/副教授)

具有特别优秀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潜能,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创新前景,获得国内外认可的专业成就,取得国内外公认的科研成果。人文社科类,年龄不超过43周岁;理工科类,年龄不超过40周岁。

3. 青年学术骨干(副教授

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突出的发展潜力,取得高水平、创新性的专业成就。人文社科类,年龄不超过38周岁;理工科类,年龄不超过35周岁。

4. 青年优秀人才(助理教授)

教育科研背景良好,具有活跃的创新思维和较好的发展潜力,需取得最高学历不满3年,年龄不超过35周岁。


专职研究人员

1.博士后

年龄在35岁以下,获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具备较高的学术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的国内外优秀博士。

2. 特聘副研究员

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经历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具有较大学术潜力;原则上取得不少于2项代表性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数量可减少到1项;年龄不超过38周岁。

3. 特聘研究员

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具有博士后、讲师或者助理教授工作经历的人员;原则上取得不少于3项的代表性成果,成果特别突出者数量可适当减少;有主持或参与省部级以上项目经历申请者优先考虑。年龄不超过38周岁。

工作职责与要求

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

●向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1-2门关键课程

●培养和指导研究生

●在专业的理论和实践领域进行研究

●管理研究项目,并酌情监督学生研究项目

●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努力取得关键学术成就

●在国际或国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


专职研究人员

(博士后/特聘副研究员/特聘研究员)

●在专业的理论和实践领域进行研究

●积极参与国家研究项目,努力取得关键学术成就

●在国际或国内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

待遇和福利

薪酬待遇

学校和学院根据人才情况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安家费和配套科研启动经费。

住房保障

学校根据人才情况提供校内周转住房、租房补贴、搬迁补贴等住房保障。

子女教育

教师与博士后子女可就读中山大学附属幼儿园、附属小学和附属中学。附属学校均坐落在钟灵毓秀的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内,历史悠久、教学品质上乘、学位炙手可热。

中山大学附属小学

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数据库资源

管理学院高度重视商业数据库的投入和建设,为学术研究助一臂之力。现有商业数据库包括:WRDS(Wharton Research Data Services),Bloomberg(彭博)金融数据终端,汤森路透Data stream数据库、Eikon 数据库、高频交易数据库,D-Zephyr(全球并购交易分析库),ORBIS Bank Focus(全球银行与金融机构分析库),Wind(万得) 金融终端WFT等等。

管理学院大数据中心实景

学术交流

管理学院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与各级政府、境内外著名高校、学术期刊存在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为人才做“顶天立地”的研究提供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经济转型背景下市场营销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重点项目群年度交流会议

ABR-CJAR“资本市场会计研究五十年及其展望”联合会议



应聘流程

1.应聘报名和初审 :有意应聘者请先提交个人简历(包括学习、工作经历和学术情况)和一段对个人情况及职位意向的综述发送电子邮件至:

[email protected]接受初审。若初审合格,我们将进一步联系入围候选人参加学院面试。

邮件主题请注明:应聘岗位+姓名+现单位或毕业院校。

附件文件名:姓名+简历+应聘岗位

联系人:

严丹虹老师(学院人事秘书)

Email:[email protected]

电话:86-20-84112697

张俊生教授(学院高级学术主任)

Email:[email protected]

联系地址:中国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善衡堂S223行政中心

邮政编码:510275

2.学院面试审议 :相应团队和学院人才引进小组对申请者进行全面评价并审议,通过者报学校审批;

3.学校审批;

4.学校聘任;

5.办理报到手续,签订聘用合同。

本招聘信息常年有效,应聘者可随时申请。了解更多详情,请登录学院网站http://bus.sysu.edu.cn,

或关注中山大学管理学院微信公众号:SYSBS1985


人才心声


夏俐

2019年1月“百人计划”引进教授

研究领域:智能决策与优化、强化学习、马氏决策过程、排队


向上滑动阅览

从2019年入职中山大学管理学院迄今已经两年,我仍清楚记得做决定之前自己踌躇犹豫了半年,毕竟我在北京学习工作了20年,要离开一个熟悉的地方开展一份新的事业十分不容易。现在回头总结来看,我越发觉得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初略想来,有几点感受可能值得分享与借鉴。

首先,南北方的文化差异巨大,南方(指广州一带)的文化是务实低调的,各人恪守己责,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同时设法做得“更上一层楼”。学校学院各部门服务周到、态度热情,与其说是服务好,毋宁说是富有专业精神,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自然是身心愉快、富有成效,这一点在管理学院更为突出,学院的行政部门非常热情高效。其次,在上述文化的影响下,学校已经培育了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传统氛围,对于学术研究来说这很重要,真正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往往是长时间锲而不舍追索下的偶然产物,只有宽松自由的环境才能容许有自由探索的空间,同时也能有利于保障学术研究的多样化,难能可贵,此一点在管理学院又更是优势所在,教授同事们相处融洽,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发挥所长。再次,地缘因素也是中山大学的一大优势,在上述文化优势的推动下打造出了大湾区的蓝图,民营经济富有活力,这在国内经济模式转型的大趋势下,更显发展后劲,中山大学作为这片区域执牛耳的国内高校,更是前途大好。最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的工作环境、平台资源、福利待遇也是非常具有竞争力,完全可以说是国内一流水平。热忱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加入我们,共同开创事业。



曹春方

2017年“百人计划”引进副教授,

2021年初晋升为教授

研究领域: 公司治理与公司财务、企业集团治理、国企改革


向上滑动阅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