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的创业战场瞬息万变,但变现始终是入局者们关注的一大难题。
从微博、美拍到今日头条、企鹅号、大鱼号等各平台都在争抢优质的短视频内容,纷纷拿出丰厚的补贴计划和流量扶持、商业变现计划,吸引短视频达人们进驻。然而对于很多短视频团队来说,平台补贴只能说是聊胜于无,更多的还得靠广告、电商等方面的摸索。
今天榜妹就来为大家详细分析一下,目前短视频存在哪些变现途径。
平台分成、打赏补贴
毫无疑问,没有一种诚意比金钱更直接、更能打动内容生产者。短视频平台也一样。自2016年4月,互联网巨头陆续入局短视频以来,各类平台方的补贴政策便接踵而来:
2016年9月 今日头条拿出10亿补贴短视频内容创业者;
2016年9月 秒拍和微博在世界网红大会上声称未来将投入一亿美金支持短视;
2016年11月 百家号宣布:2017年百度将累计向内容生产者分成100亿,所有个人和机构内容生产者都可以入驻百家号,参与百亿分润;
2017年2月 企鹅媒体平台宣布将拿出共计12亿元资金用于扶持内容创业者,包括10亿元补贴优质原创内容、短视频、直播类内容,以及2亿元用于筛选优质内容团队进行投资;
2017年4月 阿里文娱推出20亿“大鱼计划”“大鱼奖金”每月将奖励2000名垂直品类优秀内容创作者,最高每个月有1万元;
2017年5月 今日头条宣布将为其短视频平台火山小视频注入10亿补贴
发放补贴分成,是无数平台方惯用的吸引内容创作者的方式,基本逻辑是通过相比较丰厚的补贴,让内容创作者在平台上创作内容,聚集粉丝。同样,对于内容创作者而言,也有MPN(multiple Platform network)的概念的存在,即把自己的内容做成一个平台的网络,吃各家不同的分成。
重金补贴之下,部分内容创作者的变现需求能得到基础保障,有时甚至超出预期,如果内容质量高、够细分的话,所获的平台补贴和流量分成将十分丰厚。
以新榜此前报道的“小伶玩具”为例,“小伶玩具”最初的定位就十分明确“专注演绎世界各地各类玩具玩法的视频节目”,内容细分垂直且质量较高,因此视频上线企鹅媒体平台一个月后,就获得了300万的播放量,今年1月的单月播放量达4.1亿。谈及变现,“小伶玩具”主创人员summer告诉新榜,目前主要通过平台方的补贴和流量分成实现。
那么,面对平台补贴分成,内容创作者应该注意什么?新片场联合创始人李扬先生曾和新榜分享过两点心得:
第一点,不建议做面向平台分成的内容,平台分成毕竟目的只是来支撑创作,不能成为一个核心的赚钱手段;
第二点,各个平台所谓的补贴,是有自己的节奏的,所以大家做内容一定要跟着平台顺势而动,跟着平台的节奏走相对比较关键,尤其在初期的时候。
广告
今年6月,美拍联合第三方数据机构艾瑞咨询发布了《短视频达人发展趋势报告》,《报告》显示创意植入广告为短视频达人变现的主要方式。事实上,这确实是大部分短视频传作者直接可见的变现方式。
目前,短视频中的广告主要分为四种:
1.贴片广告;
2.浮窗logo;
3.内容中的创意软植入;
4.在视频中卖货做电商;
我们以papi酱的视频内容中的广告植入做简单例举:
贴片广告:通常出现于片头或片尾,主要露出品牌本身。
浮窗logo:短视频播放中出现与边角位置的品牌logo。
创意性软植入:广告将和内容相结合,成为内容本身。
当然,并不是每一位短视频创作者都能像papi酱一样,一则贴片广告都能拍卖出2200千万的高价。更多的创作者还需要担心广告植入伤害粉丝的问题,如何能更好地利用广告来变现?青藤文化CEO纪方圆曾和新榜分享过两点体会:
第一,能谈整合营销的绝不简单植入。我未来短视频领域广告的玩法一定是找准一个点,短视频是一个切入点,这个切进去以后你可以和广告主,基于原本的内容和IP进行更有深度的玩法,这样更保护粉丝和自己的IP。
第二,能谈整个季度的,绝不谈单期节目。如果以单期去聊合作,沟通成本很高,利润偏低。但如果能整季买或全年买,沟通成本将降低,利润率会提高。
电商卖货
相比容易触及天花板的平台补贴和广告植入模式,短视频+电商的想象空间更大。
以短视频起家的“一条”就是在电商上发力,打通内容与消费行为间的链条。去年五月,新榜曾报道过“一条”2天卖掉25000本书,销售额超420万的案例。
主打生活方式、时尚美妆类的短视频,在导流卖货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比起图文类的“种草”文案,视频展示更加完整直观,更能拨动人的情绪。当然,短视频电商要保持转化率,还是受制于观众对视频主的信任度,取决于视频的质量以及推荐的商品是否真的值得买。
淘宝店主Honey CC曾凭借在美拍上发布的一条短视频,在几乎零成本导流的情况下卖了三万条牛仔裤。视频中展示了不同人对裤子的试穿,夸张搞笑的拉腿、抬腿,令人捧腹的同时拉动观看者的参与感,证明了裤子的质量。
就连单打独斗的短视频红人,也能靠向淘宝、微商引流赚得盆满钵满。比如快手上通过工地健身视频火起来的@搬砖小伟,在个人页面放上一个卖鞋的微信号,靠微商导购水货运动鞋,实现了财务自由。
平台扶持达人,除了流量补贴,现在还出现了打通导购通道的形式。比如渴求内容的淘宝系,推出了短视频导购平台映象淘宝,将短视频分发到手机淘宝的多个导购场景。美拍也为粉丝超过10万的达人提供了边看边买的功能,用户看短视频的过程中,就能根据达人们推荐的商品,进行下单。
在各平台争夺优质短视频内容的当下,除了豪掷上亿补贴,更重要的是提供丰富的、可持续的商业变现生态。
走向MCN的机构化运营
从国外到国内的网络红人,如今都开始往机构化、平台化的方向发展,以签约的形式将网红资源集中起来。比如papi酱大火之后,做了papitube,截至今年4月,已经签约了近30短视频创作者,针对不同的粉丝受众产出内容。
今年以黑马姿态杀进短视频行业的“办公室小野”,也是以这样的方式快速成长起来。首先通过“饮水机煮火锅”“瓷砖烤牛排”等视频走红,让大家记住这个在办公室打开脑洞的任性妹子小野,随后推出第二个IP“办公室小作”,而他们背后其实都是洋葱MCN。
MCN公司可以为旗下短视频达人提供广告合作、包装推广、内容分发、版权维护等一系列的服务,单一IP是有天花板的,但将一群IP聚集起来则能实现群聚效应。
知识付费
短视频与知识付费,无疑是这两年内容创业者们讨论最多的话题。如何把付费的知识包装得更好看?如何让优质的短视频拥有更强的用户粘性与变现能力?两者的结合也许是一种方式。
上个月,美国的问答平台Quora开始测试视频问答服务,国内也出现过类似的短视频付费问答平台,不过还未出现“分答”那样一夜爆红的产品。
国内的短视频创作者们也在内容付费上开始了尝试。新片场联合创始人李扬曾在新榜的活动中介绍说,他们做的一档面向影视行业初学者的视频教学栏目,去年卖出了一万多份,取得了300多万的销售额。这也要求视频内容的专业性要比较强,具有高垂直性,高精准性,强知识属性。
但短视频由于时长所限,在内容深度上有很大的限制。对于想走知识付费路线的短视频创作者,或许需要另辟蹊径。比如关注年轻一代“认知升级”的“薛定饿了么”,制作出一系列脑洞大开的科普知识短视频,通过内容去寻找可能潜在的商业伙伴,与得到App、中信出版社等建立合作。
短视频能不能在内容付费领域掀起水花?我们拭目以待吧。
短视频的野望
在谈到未来的时候,不止一位短视频创业者提到电影,院线电影。即使在手机的方寸触摸屏上收获了数以亿计的曝光,但对于这群人,那块不会发光的大银幕仍然有着致命的诱惑。那里有梦想,也有商机。
过去十年间,中国电影市场的高速增长甚至引来了好莱坞的关注,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450亿元人民币,周星驰一部《美人鱼》票房达到33.9亿元。无论短视频的风口吹得如何猛烈,在电影票房数字面前,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
但从短视频走向大银幕的路,可以说非常漫长。在新榜采访中,提起院线电影梦的包括二更、“陈翔六点半”、“同道大叔”、“陈茂源星座”、“办公室小野”等,陈翔是最快付诸实践的一个。
4月21日,陈翔执导的首部网络大电影《废话少说》在爱奇艺独家上线,这距离“陈翔六点半”宣布获得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BAI)的千万级A轮融资已经过去了9个月,距离“陈翔六点半”上线过去了两年多,距离陈翔进入云南大学扛起摄像机已经过去了十一年。而在大电影筹备之前,“陈翔六点半”已经在全网积累了1600万粉丝,累积播放量超过50亿。
通过短视频做曝光,打造品牌影响力,积累资源和制作能力,试水大电影,这才是第一步。在网络大电影和院线电影中间,不知道还隔着几个《万万没想到》。即使这第一步,也少有短视创业者能够成功迈出。
除了电影,另一个被普遍提及的未来战略是IP,虽然我们甚至无法给IP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并不妨碍短视频创业者们畅想未来。值得一说的是苏州大禹网络做出的一禅,一个阳光、善良的小和尚。
在定位上一禅对标的是日本的一休,在人设上,一禅要走暖萌、正能量、真善美的路线。在团队的设想中,一禅还将学习国学文化,而更远的梦想是代表中国文化出海。在知乎上,一位答友对一禅动画的评价是“岁月在指尖安静流淌的感觉”。
一禅酷似《大圣归来》中的江流儿,西游故事中唐僧的前世。但团队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将一禅和江流儿区分开来,“江流儿是憨憨的小孩子,心理年龄要比一禅大很多,一禅是邻居家的小屁孩。”
目前在微博上,一禅已经有200多万粉丝。通过短视频、漫画、文字,一禅要尽可能多地曝光,积累群众基础。但对于大禹来说,一切才刚开始,因为IP养成是10年大业。毕竟漫威不就靠几个屈指可数的超级英雄而打破一个又一个票房纪录吗?
对于更多的短视频创业者来说,打造IP和拍电影一样,是一个可以看得见但还够不着的梦想,但要想突破短视频的瓶颈,这个梦就必须做下去,并且要拼尽一切可能去实现它。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