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必须牢牢守住的底线。
从202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对“两确保”提出明确要求,足见其重要意义。
粮安天下,农强国强。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农业强国的中国特色,
首先就是要依靠自身力量端牢“中国饭碗”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离不开充足有力的资金支持。今年以来,
中央财政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现全覆盖,提高了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
,有效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助力端牢“中国饭碗”亦是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年初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发挥
货币政策结构优化作用,积极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引导金融机构扩大对涉农领域的信贷投放。今年8月,中
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发布
《关于开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加强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的通知》
,“实施金融保障粮食安全专项行动”位列五大专项行动之首。各家商业银行积极响应,迅速部署,持续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支持。
从春耕到秋收,从种子到耕地,一年来,围绕粮食生产重要农时、重点领域,金融“粮”策频出,持续添力。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先期安排2000亿元信贷资金专项用于今年秋粮收购。
农业银行
创新推出“良田贷”“农机贷”“粮农e贷”“智慧畜牧贷”等产品和服务方案,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保供相关领域贷款余额超1万亿元。
工商银行
发布保障粮食安全“丰收行动”方案,未来5年投放不低于1万亿元信贷资金,助力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行福建分行工作人员走访当地养殖户。
“真的非常感谢农行,他们用制度创新为我们送来‘真金白银’。”广东某海洋生物公司相关负责人兴奋地说道,“有了这笔贷款,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大产能,加快建造新一代海洋牧场养殖装备。”
12月11日,农业银行广东珠海分行海洋支行正式揭牌营业,成为珠三角地区首家海洋支行。该行办理的首笔业务,就是为上述公司发放珠海市首笔海洋牧场装备抵押贷款1000万元。
今年,“大农业观”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要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
。金融机构加快产品创新,资金供给及时到位,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奶罐子”注入新活力,着力在更高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24年,是党中央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设立五年过渡期的第四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是“三农”工作的底线,事关农业强国建设成色。
“农行给我贷款,让我买了人生中第一辆大货车,今年收入肯定比去年多!”卓玛邓增黝黑的脸上笑容灿烂。卓玛邓增曾经是西藏昌都市类乌齐县的贫困户,他努力学习驾驶技能,加入当地的运输队,通过勤劳双手实现脱贫致富。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如今,在农行“惠农机械担保贷款”的帮助下,卓玛邓增购买了大型货车,加入川藏铁路某段运输项目,有了稳定可观的收入。
在金融倾力帮扶下,越来越多的“卓玛邓增们”过上幸福生活。
在塞北瀚海
,农业银行与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创新推出“金融村主任”服务模式,将定点帮扶“责任田”打造成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田”。
在巴蜀大地
,工商银行发布“兴农撮合”帮扶行动方案,让更多脱贫地区“土特产”走出大山。
在雪域高原
,邮储银行西藏分行为农牧民发放“线上信用户贷款”,加快改善脱贫地区发展和生活条件。
▲农业银行定点帮扶的茶叶基地。
集帮扶之智,聚金融之力,绘振兴之景。
一年来,金融机构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不断提高金融帮扶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截至今年9月末,全国扶贫再贷款余额为
901亿元
,累计新增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
414.73亿元
,惠及脱贫户超
93万
。今年,全国脱贫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已从2021年的14051元增加到2023年的
16396元
,在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的
25个省份
,
超六成
监测对象已经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真正实现了“扶上马,送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