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新闻  ·  立春:愿人随春好,春与人宜 ·  14 小时前  
新华社  ·  夜读|最舒服的关系莫过于此 ·  15 小时前  
人民网  ·  今天开售!🤩🤩🤩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让座VS被让座,美德还是道德绑架?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7-06 18:11

正文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上海地铁9号线上,一年轻小伙以上班太累为由拒绝给抱小孩的妇女让座,还抢夺了拍摄乘客的手机,甚至抓伤乘客的手,对着镜头比耶的手势,一时引起网络围观。



↓  现场的视频



视频来自澎湃新闻


事情爆出后,网友们纷纷指责年轻小伙没有礼貌教养。然而,紧接着事情却有了反转。


当日晚些时候,视频中的年轻男子发微博回应,称自己当天是结束了一天的志愿工作,比较累。当看到有抱着小孩的妇女上来时本来收拾东西想让,可是旁边一位阿姨却一直再三指责他,所以自己很气愤没有让座。



事情俨然升级为罗生门。目前,指控年轻男子的原微博已删除。警方也对此次事件中的当事人都做了调解。


上海地铁运营方有关负责人表示,应该倡导乘客文明有序乘车,礼貌让座、礼貌出行。


不过,整个事件却掀起了网友们对于“被让座”的激烈讨论。


网友看法不一,多数认为让座“不应道德绑架”


事件被爆出后,网友们对此看法不一,掀起了网络上的口水战。有网友认为,年轻小伙身体健康,理应给抱着孩子的妇女让座。


但是,却有更多的网友认为,年轻人也有难处,主动让是情分,但不应该道德绑架。



甚至有网友发起了网络投票,而投票的结果也呈现了“一边倒”的状况。



从事件双方的回应来看,双方都存在一定的过错,经过警方调解,事件也已渐渐平息。然而,一个简单的让座事件却引来网友们“一边倒”的评论,背后的原因却不得不令人深思。


让座VS被让座,美德还是道德绑架?


事实上,这次让座事件之所以能够引起网友们这么高的关注,与以往频出的年轻人“被让座”事件不无关系。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其社会调查中心对1996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了一项调查。数据显示,44.9%受访青年遭遇过“被让座”。而对于“被让座”,56.1%的受访者认为不合理,“让座属自愿不是义务,不该强迫”。31.9%的受访者认为合情合理“本来就该主动让座”。



尊老爱幼本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地铁或公交上为老人等让座本是年轻人坚持中华传统的表现。然而,近些年,一些让人们难以接受的“让座”事件频出,却有些寒了人们的心。


沈阳女孩因例假未让座,竟然被掌掴


2016年10月,沈阳地铁一号线的一段视频被网络转发。视频中,一个女孩和一名老人发生争吵,女孩称遭老人掌掴,最终两人到派出所才互相谅解。


根据目击者称,事情是因为女孩未给老人让座,老人于是便对女孩再三指责,甚至动手打人。女孩气不过,顶了几句,结果被掌掴。随后女孩报警。



女孩接受事后采访时表示,自己当天是来了例假身体不舒服,所以老人表示让她让座时,自己羞于启齿,没想到却惹怒了老人。两人和解后,女孩还表示:“他年龄大,给他让座是应该的,但哪怕好好说,我肯定会让。”


老人与小伙争吵,称“给老人让座是法律规定”


2016年7月,一段视频惹来网上议论纷纷。视频中,在北京地铁上,一位小伙坐到了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上,一位老人让一位小伙让座,言语间火气颇大,并称“给老人让座是法律规定”。两人争执不下,而后将座位让给了一个小孩子。



网友评论道,虽然小伙子不应该坐在老弱病残孕的座位,但是其实,只要老人好好地说一句,小伙子应该就可以让的。让座应该是主动的,而不应该是被动的。


因无人让座,孕妇“坐堵”地铁门


2016年9月1号,北京地铁10号线的一辆列车在十里河站被逼停。一名自称孕妇的女士由于车厢内无人让座,向地铁方面投诉。当列车行驶到十里河站,车门打开后,这名女子竟然径直坐在地铁车门处,阻止列车开动。




最后在众人劝说无果的情况下,视频中女子被抬离车门。据事发时在车厢内的乘客表示,如果是孕妇应该让座,然而倘若这名女子自己不说自己怀孕了,旁人很难看出来。


诸如此类的新闻经常见诸报端,刷屏朋友圈。平时生活中,我们总会希望自己的小举动能够多为社会带来一丝善意,然而却因为收获了一份冷漠而倍感伤心。



电影《搜索》中,获知自己罹患癌症的女主角叶蓝秋心灰意冷下,拒绝给车上的大爷让座,还沉浸在错愕和恐惧中的她,冲着喊她让座的大爷“拍拍腿,坐这儿”,引起了众议,并饱受指责唾骂。


最终女主在饱受社会舆论和病痛的折磨中选择自杀。当隐情浮出水面,人们才开始深刻反思。这样的道德绑架无疑是无奈又心寒的。



让座是一种美德,那么不让座就一定不对吗?


让座是美德,但这才是该有的样子


为老弱病残孕让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这种美德也有它该有的样子,我们想要看到的样子。


70岁“笑脸婆婆”拍照感谢让座人


2014年12月初,一组名为“让座人”的63张笑脸照在网上迅速走红。照片的拍摄者是来自武汉70岁的屠礼华老人,被网友们亲切地叫做“婆婆拍客”。


半年多里,她为在公交车和地铁上给自己让座的63个好心人拍摄了笑脸照,表达感谢并留作纪念。


屠婆婆的“让座人”文件夹


她说:“我拍照片就是为了有机会能表扬表扬这些好心人。我现在尽量不在上下班时间坐公交车和地铁了,他们年轻人上一天班都挺累的,好不容易有个座位,应该让他们多坐会儿。”


80岁奶奶撰写“让座日记”


“让座日记”你听说过吗?


从2015年起,四川外国语大学的退休医生毛维玉记录了62位在公共交通上给自己让座的年轻人。她用iPad拍照,回家后整理日期、让座人、联系方式、让座经过和聊天内容,写了一部让座日记。



她说:“年纪大了,怕忘记。年轻人工作很累,本没有义务给我们老年人让座”。


如果碰到这样善解人意的老人,相信让座的年轻人心里一定是暖暖的,也不会出现因为让座问题出现的烦躁或者无奈的情绪。


给需要的人让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这份美德却不应该成为道德绑架的令牌。一声简单的谢谢,一个善意的微笑,一句简明的沟通,或许远比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命令他人更有效。


让,是一份爱心,但却不是理所当然。不要让人们的善意之心慢慢冰冷。



编辑:张天健

微信编辑:周文超

综合来源:中国之声、澎湃新闻、中国新闻网、中国青年报、重庆晨报等。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