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妈妈帮
立足母婴人群,撰写、整编专业、新鲜的孕育知识,跟进社会热点,深度解析行业错误孕育理念,分享健康、快乐、追求育儿品质的妈妈的生活经,传播正能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你家的吸顶灯、台灯,可能正在加速孩子近视! ·  昨天  
三个妈妈六个娃  ·  带孩子去医院做了一堆检查,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  2 天前  
创意社  ·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 ·  2 天前  
创意社  ·  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妈妈帮

天气转凉,“裹粽子”式穿法赶紧戒了吧,宝宝体内自带加热外挂

妈妈帮  · 公众号  · 育儿  · 2019-09-20 20:30

正文




正好入秋了,很多孩子都开始加衣服了。妞妞第一天幼儿园,刚送去,老师的电话就来了,说觉得妞妞小手有点凉,让我送衣服去。


妞妞当天穿的比较厚的裙子,虽然天气是有些凉意,可我都还穿的短袖裙子,她爸也穿的短袖短裤,连外公外婆都是短袖。虽然觉得妞妞不会冷,还是赶快把衣服送了过去。


妞妞还好,“小火球”一样的年纪,穿得少点,也很少遭人议论。小酒遇到的穿衣“差评”就太多了。最近成都21、22度左右,下午最热的时候还是有24、5度。有时候给他穿了长裤,有时候没穿,因为他已经是满地爬、扶着走的月龄了,动一动就满头汗。每次抱出门,都会被热心的阿姨埋怨: 哎哟,咋个给宝宝穿这么少哦!要感冒哦!



有一天我用背带背着短袖短裤的酒酒,一个阿姨很生气地拍我的背说, 你咋个当妈的哦!看把娃娃冷到了!穿得太少了!


打得手好重啊,我真是哭笑不得。


想起才过去的这个夏天,经常看到和酒酒差不多大的宝宝,在成都30多度的闷热天气里,都穿着袜子,带着一块布遮住囟门……


夏天坐出租车,司机也会因为有小朋友主动提出把空调风开小点。


前几天带酒去剪头发,身上沾了碎头发,我就给他脱了衣服想冲一下脖子,理发店的姐姐们超级紧张:别把他冷到!


洗脸洗头发时,理发店的姐姐专门给他换一个吹不到空调的地方。


实际上小宝宝很容易热得出汗,晚上连我都觉得有些冷的时候,稍微给他盖点薄毯子,他就一头汗。


虽然大家都是关心小朋友,但是这样的关心真的很尴尬啊: 宝宝真的很怕热!他们自带“加热装备”褐色脂肪,你们造吗?


等到宝宝满头大汗的时候,大家又开始担心:这么多汗是不是缺钙啊?是不是肾虚啊?


宝宝心里真是有苦说不出!



不可否认 ,为小宝宝提供合适的环境温度非常重要。尤其出生后头几个月,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还不够完善,体温相对容易波动。一方面,新生儿的相对体表面积更大,大约是成人的3倍,容易导致散热过多而出现体温过低;另一方面,新生儿的汗腺发育还不完善,他们通过出汗散热的能力相对较差,当环境温度过高、过分保暖,而且体内水分不足的时候,体温可以上升很高。

大多数中国家长似乎都对孩子穿衣服很执着,总感觉孩子会冻着。特别家里的老人,非常害怕孩子 着凉——着凉似乎是一切疾病的根源。 宁愿宝宝觉得热,也不能把他们冷到了。


虽然给宝宝保暖很重要,但穿太多、盖得太多也很可怕,正如刚才提到的,穿太多、盖太多可能导致宝宝体温过高,如果持续时间长,宝宝很可能出现脱水,甚至继而导致一系列更为严重的后果。



研究已经发现, 睡眠环境温度过高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风险。 SID S 是指1岁以内婴儿突然发生非预期死亡,通常发生在睡眠期。 数据统计显示,在气候较冷的月份,婴儿发生SIDS的危险反而更高。但分析原因,却不是因为冷,而是与一些宝宝睡觉时盖得太多有关。


鉴于此, 几乎所有的权威医疗机构都建议, 不要给宝宝盖过于厚重的被子,也不要让宝宝戴着帽子睡觉,以免妨碍他们身体散热。


事实上 ,家长真不用太过担心宝宝会冻着,因为他们出生时就自带一个名叫 “褐色脂肪” 的外挂。


“褐色脂肪” 最早在冬眠哺乳动物的身上被发现,所以也有学者称其为 “冬眠腺” 。科学家们发现,动物的皮下有白色脂肪层,可以减少体内热量散发; 在冬眠动物的肩胛骨和胸骨周围还分布有褐色脂肪。 当气温下降时,冬眠动物的大脑接收到信息,刺激褐色脂肪开始工作,产生热量,这些冬眠动物的体温才可以保持在免于冻死的水平。


后来科学家发现,人体内也存在褐色脂肪。与平常我们说得更多的白色脂肪相比,褐色脂肪里有更多的含铁线粒体,这使得褐色脂肪组织呈现褐色的外观。 褐色脂肪还含有更为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为组织提供更多的氧气,并且有利于把产生的热量带到全身各处。


相较于成人,新生儿体内的褐色脂肪比例要高得多。 新生儿体内的褐色脂肪大约占总体重的5%,这个比例是成人的几十倍 婴儿的褐色脂肪主要分布在颈部、肩膀和背脊上半部的区域。这些脂肪可以很好地为婴儿供暖、帮助他们保持体温。



所以, 新生儿在受冷时候的反应与成人也很不一样,有了褐色脂肪,他们在遇到寒冷时并不发生颤抖反应。

随着年龄增长,宝宝体内的褐色脂肪会逐渐衰减。以前研究者曾经认为成人后人体内就没有什么剩余的褐色脂肪了。但后来的研究发现,成人的体内仍然残留着褐色脂肪,只是活跃度不高。

所以,面对这些自带“供暖装置”的宝宝,我们真的不需要给他们穿太多。




给婴儿穿多少衣服合适?


根据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 当气温高于24摄氏度时,婴儿(一岁以内)只需要比大人多穿一层; 温度低于24摄氏度时,婴儿可能需要多一些衣服来保暖。 比如,在宝宝的内衣和尿不湿外面套上睡衣,然后再用婴儿包毯把她/他裹起来。


但生活中的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比如,空气中湿度的高低也会改变人体对温度的感知,所以我们还可以用手来感觉宝宝的冷热: 可以摸摸宝宝的脚趾,如果脚趾是凉的,但是不冰,而宝宝的后背、胸口或肚子,这些地方摸上去是温暖的,就说明宝宝穿得很合适。


如果脚趾是暖的,宝宝的身体是暖的,就说明可能穿得稍微有点多了。


如果宝宝已经脸颊发红、身上出汗、呼吸变急促,这就是明显的发热症状,需要减少衣服。 就算孩子是因为感冒发烧出现了这些表现,也应当减少衣服,通过捂汗来让感冒好转不仅没有效果、还非常危险,对小宝宝来说尤其如此。 另外,不少家长习惯通过宝宝的手和脚来判断冷热,这样不够准确,因为很多时候宝宝就算不冷,有可能手和脚摸上去也是凉的。


一岁以后孩子调节体温的能力增强,这时候他们就可以穿与健康成人差不多厚度的衣服。而对于活动量大的孩子,他们甚至可以比我们穿得更少一些。


“裹粽子”式穿衣不能预防感冒



给孩子穿很厚,这里面多多少少有传统观念的影响。我们往往觉得穿少了会冷、冷了就会感冒。但是现代医学发现, 感冒和流感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 。比如感冒就是鼻子和喉咙(上呼吸道)受到了病毒感染。可以引起感冒的病毒多达一百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鼻病毒。


所以预防宝宝感冒的方法绝不是让他们穿很厚,而是应该 尽量远离感冒病毒。 比如最好谢绝那些感冒的人来看宝宝;尽量避免带宝宝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大人给宝宝喂奶、或者抱宝宝之前都应该认真洗手,以免把手上可能携带的病毒传给宝宝;经常清洗宝宝的玩具、奶嘴等。另外,房间里如果有大人感冒了,一定要请他们打喷嚏或咳嗽的时候用纸巾遮掩,假如临时手边找不到纸巾,就尽量用手臂关节位置遮挡。



总结


小宝宝的体温调节功能还不够完善,所以特别需要一个舒适的外界环境温度。但大人常常担心他们穿太少受凉,而忽略了婴儿体温持续过高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婴儿体内分布着褐色脂肪,相当于自带一个“供暖设备”,可以很好地帮助婴儿保持体温,所以爸爸妈妈确实不需要给他们裹太多衣服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高抬贵手) 此外,预防感冒的有效方式在于远离感冒病毒,比如保持空气流通、勤洗手。现有证据还不足以支持“感觉冷”与感冒之间的因果关系。



参考文献:


1.    van Marken Lichtenbelt WD, Vanhommerig JW, Smulders NM, et al., Cold-activated brown adipose tissue in healthy men. N Engl J Med. 2009 Apr 9;360(15):1500-8.

2.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HIH alerts caregivers to increase in SIDS risk during cold weather, https://www.nih.gov/news-events/news-releases/nih-alerts-caregivers-increase-sids-risk-during-cold-weather

3.     Healthychildren.org, Tips for dressing your baby, https://www.healthychildren.org/English/ages-stages/baby/diapers-clothing/Pages/Dressing-Your-Newborn.aspx

4.     Mayo clinic, Common cold in babies, https://www.mayoclinic.org/diseases-conditions/common-cold-in-babies/symptoms-causes/syc-2035165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