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汤是滋补暖身的好方式,但如果喝得不科学,不但营养没法吸收,还会给身体造成负担,老年朋友尤其要当心。
嘌呤高,增加肾负担。
汤煮时间过长,会使嘌呤含量高;同时因为富含蛋白质,增加肾脏负担。随着年龄增长,肾小球滤过率逐渐降低,因此,老人喝汤对肾脏损伤更大,岁数大的人不要过分追求喝汤补身的做法。
盐分高,促发心脑血管疾病。
老人每天的盐摄入量最好不要超过6克,喝汤时尤其易超标。浓汤里溶解的盐分很多,可能造成高血压等疾病。据研究,一定比例的脑卒中和冠心病主要由高血压引起,而吃盐量与高血压呈正比。老人喝汤,最好少放盐甚至不放盐。
草酸高,影响矿物质吸收。
如果汤中含草酸过高的蔬菜,如菠菜、甜叶菜、韭菜、竹笋、苦瓜、茭白等,会影响钙、铁等矿物质的吸收。钙质如果和草酸结合,就成了草酸钙,不能被人体吸收,达不到补钙目的。草酸钙沉积过多,还可能诱发各种脏器的结石病,比如肾结石、胆结石。因此,老人喝蔬菜汤,最好将菜焯几十秒再做汤。
汤太烫,易损伤食管黏膜。
不少老人认为,汤要趁热喝才鲜美。但一味追求“热”度,会导致食管黏膜损伤。研究表明,常吃烫食的人,罹患口腔癌、食道癌等上消化道癌症的风险增高。因为上消化道黏膜十分柔嫩,承受不了高温。
建议老人喝汤要清淡、少盐。切勿煮太长时间,蔬菜汤以食材稍微变软最佳,肉类汤炖1小时左右为好,不要超过2小时。熬汤前,将肉类、菜类分别用沸水焯一下,可有效减少嘌呤和草酸含量。
对中国人来说,鸡鸭鱼肉煮成的鲜汤在餐桌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但特殊人群喝鲜汤有禁忌吗?本期,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不同人群应该怎么喝汤”。
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患者第一位的要求是控盐,所以鱼汤和肉汤都需要注意少盐。大部分人做汤时都会加盐,按0.5%盐的正常口味,一小碗(200毫升)汤中就含有1克盐。同时,超重肥胖的高血压患者也需要控制饱和脂肪和总脂肪量,肉汤要特别注意去油,降低饱和脂肪;鱼汤虽然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但烹调时也要注意少用烹调油,因为烹调油不仅会增加脂肪含量,而且富含欧米伽6脂肪酸,会抵消吃鱼对心脑血管的有益影响。高血压患者更适合的饮料是不加糖的蔬菜汁、绿茶、乌龙茶和椰子水。除高血压患者外,中风、冠心病等患者也是如此。
痛风患者。
如果有痛风病或者血尿酸高,不仅浓白汤、油腻的汤不适合,鱼肉的清汤也别喝。这类患者通常有体脂肪过高的问题,喝油汤、浓白汤会摄入过多脂肪,不利于各种并发症的控制。但是,即便是少油的清汤,其中也含有较多的嘌呤物质,对控制尿酸不利。嘌呤类物质易溶于水,去油并不能去掉它们,所以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不仅火锅汤不适合喝,连鱼肉的清汤也不能喝。矿泉水、没有加糖的蔬菜汁、纯椰子水和淡茶水,是需要控制尿酸的人最合适的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