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意烩
意大利吃喝玩乐各类资讯大杂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意烩

3名留学生亲历: 刚到欧洲就被骗100多万! 这5大套路千万注意

意烩  · 公众号  ·  · 2020-11-02 00:08

正文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针对留学生的诈骗案例依旧层出不穷, 在诈骗手法上更是巧立名目,令人防不胜防。


据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指出, 仅在10月16日一天,就有两名刚刚抵英的留学生上当受骗,共损失人民币100余万元。




圈哥的小伙伴采访了几位亲历“ 电话 诈骗”的同学,下面附上他们的 真实 故事。


希望通过分享他们的案例来提醒广大留学生,出门在外务必提高警惕,同时要广泛了解相关信息以达到规避恶劣的诈骗行径。


绝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疏忽大意而为虎作伥,助长他们嚣张的焰气。


不肖分子在电话诈骗案一事上耕耘甚深,诈骗手法不胜枚举。不过 本上仍可以大致归类为以下这几种,分别是 “使馆单位”,“快递公司”以及“警方人员”。



假冒驻英使馆人员



骗子冒充使馆人员,威胁受害者“遣返回国”,最终诈取20万人民币

读于伦敦艺术大学的Cissie, 来到英国的 第22天 就就被骗了 20万人民币




首先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案发时的10月22日。 当时正在公寓里做作业的Cissie突然接到一通电话,电话那头称“有一份密件需要她马上前往大使馆查看”。


单纯的Cissie并无作他想,只是因为需要赶DDL而表示无法及时赶到。


对方看鱼没上钩后便立即转接到另一个电话。 另一个电话称该“密件”的内容是 “与她有关的一起诈骗案” ,同时给出了详细的案件信息:



有人盗用了她的身份证信息在银行办了张银行卡,并使用这张卡卷款潜逃。 这个人叫李菲燕,9月28日 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被捕,搜出将近200张银行卡,其中有一张写在她的名下,并且卡里有268万人民币。

对方声称,现在英国大使馆要依法把她遣送回国,并送至上海公安部门做笔录。



因为从来没遇到过这种事情,Cissie回忆道,当时真是 “一瞬间就慌了,心提到了嗓子眼”。


利用学生涉世未深的经历和恐惧的心理,对方进一步地控制着Cissie。 对方 让她加了腾讯QQ (以下简称QQ) ,并称是因为QQ与他们签了保密协议 ,同时 让Cissie打开摄像头并把手机关到飞行模式,只能连接wifi 还装模作样地展示了“警官证”。



同时为了自证”身份“,还让Cissie用谷歌登陆了一个IP地址,上面显示中国高等检察院等讯息。 因为东西样样齐全,Cissie便信以为真。


对方让Cissie输入了(预先设置好的)“案件编码”和身份证号 后,网页加载出了一份带有Cissie身份证号、身份证照片等个人信息,和所涉及的“案件详细内容”以及“相关刑事责任”的页面。


对方先是让Cissie读了一遍,又自己“解释”了一遍 ,此时的Cissie已然非常害怕。



采访中她告诉记者,当时就想着 “毕竟刚来英国,真的被遣返回国那未来就荒废了。”

这时, 假冒警官的骗子称他可以拿他自己的“职位”帮Cissie做担保 ,证明整个案子跟她无关。


接着来了一个“队长”开始审问,并 让Cissie下载了一个“保密软件”叫Telegram,称只能在这个软件上交流,并且要求Cissie进行什么活动都在软件上汇报。



“队长”说,如果Cissie能证明与该案件无关则需要提供自己的银行卡 ,以便让他们“查清账户中是否有该案件 (骗子编造的) 中涉嫌非法的钱财汇入”。

当恐惧完全占据了受害者的理智时,该诈骗团伙开始進行最后的收网。


“队长”给了Cissie两个人的银行卡号和姓名开户行,让她把英镑先换成人民币(大概3.3万英镑)然后汇给他们“做检查” ,整个过程都开着摄像头。


因为卡有额度,对方让Cissie每次转5万,一共转6次,到第四次的时候卡限额已满,不能继续操作,对方就让Cissie拿出密码器,期间一直操作不畅。



“当时已经是中国时间晚上11点半左右了” Cissie回忆道,后来对方说: “你等中国时间23号0点就可以继续转了,你等半小时 吧,在这期间你可以去做自己的事情但是 离开摄像头都要汇报 。”

在此期间,尽管又惊又惧, Cissie还是找借口走出房间,赶紧上网查询,结果发现了一模一样的留学生被骗钱案件 接着就给父母打了视频电话。


父母确认这是骗局后,Cissie说自己急得瞬间就哭了,体贴父母也没有多加责备,一边安慰她一边想办法追钱。


该事件目前仍在解决当中, 由于Cissie设置为实时转账,案件发生地在英国但转账账户是中国账户, 因此中英两地立案调查均有难度。


在与记者沟通时,她坦言,因为自己没有提前了解此类情况,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后还收到留言。


有同学被骗40万人民币,可见近日电话诈骗十分猖獗。 她说,希望看到她故事的同学能引以为戒,不要上当受骗。




假冒快递公司的员工



冒充DHL工作人员以“违反国际运输法”为名行诈骗之实

同样是就读于伦敦艺术大学的蔚同学也有相似的经历。 把时间拉回10月20日下午3点。



当时的蔚同学正在书店准备购置开学教材时,突然接到了一通奇怪的来电。 对方声称自己是DHL邮寄公司的工作人员, 表示她于10月12日寄出的一个包裹未经申报, 在北京首都机场被扣留,违反国际运输法。



蔚同学回忆道,对方说:“如果确定不是你寄的包裹,可以申报至公安局,让他们追诉是谁以你的名义寄了包裹。”



尽管十分确定自己并没有主动邮寄包裹, 但巧合的是,蔚同学在10月12日的确曾到邮局领取自己的证件,她记得期间工作人员曾拿走她的护照“有一段时间”。 再加上对方准确地报出了自己的名字,于是便同意电话转接。


电话转接通后,一位声称是北京市朝阳区公安局的“工作人员”让蔚同学“报案”,并进行身份核实。 但怀有警惕心的蔚同学并未将自己的“护照号”和“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提供给对方。


“工作人员”表示,本来是想让蔚同学到当地“公安局”现场做笔录,但因为她人在伦敦于是进行了电话笔录, 并提出让她“到家里面一个安静的地方”并且“不要跟室友讲”。

值得注意的是, 骗子此时提出让蔚同学上网查证北京市朝阳区公安局的电话 来进 行“双向核实”。 令人意外的是来电显示居然与网上查到的电话一模一样。


为增强骗局可信度,“工作人员”还让蔚同学保证“确实并未寄过这个包裹”。



期间 蔚同学已经起了疑心 ,并问对方 “为什么不能挂断电话再打给你们进行笔录” ,对方以 “因为这样来电不会保留记录,别人来电也会造成你不能打进来” 等拙劣的借口回应。

所幸,就 蔚同学接听电话的同时,她机智地与父母短信沟通该起事件。


家人果断识别这是骗局,并嘱咐她赶紧挂断电话。同时拨通了蔚同学在网上查到的北京市朝阳区公安局的电话,随后得知 “来电显示”十分容易篡改,因此确认了蔚同学所接到的的确是诈骗电话。



骗子在几经拨打未得到接听后便放弃继续骚扰。



“使馆”,“快递”,“警察”三方“上下其手”!



“使馆电话”热心服务 ;“上海警方”厉声讯问;父母报警“力挽狂澜”

谈起电话诈骗, 今年即将于威斯敏斯特大学硕士毕业的Sungi回忆道, 今年4月在家隔离期间接到的一通电话至今让她“心有余悸”。



从3月开始,持续一段时间,Sungi经常接到一个陌生的英国号码,不过她很谨慎,因此并没有理会。 4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好奇的Sungi终于接听了这通电话,但万万不曾想到这竟是一场“危险”的开始。



“您好,您有一份DHL文件在中国驻英大使馆,接下来为您转接到大使馆…” 还没等Sungi反应过来,电话另一头便从人工智能变成了一位中年男子的声音。


“您好,我是来自大使馆的李专员,请问您有什么事”,男子有板有眼地说道。 “我接到了一个电话,说我有一份文件在大使馆。麻烦您帮我查一下”, Sungi有些紧张地说。 李专员问了Sungi姓名后,便“找出了这份文件”。



“我们收到了来自上海公安局的信件,上面说你涉嫌“倒卖口罩” ,给群众发送大量的垃圾短信。”李专员还特别提醒Sungi,“倒卖口罩”问题很严重。


社会经验较浅的Sungi听到“公安局”这三个字后,那颗心便提到了嗓子眼。急忙解释道,她绝对没有做过这样的事情。



李专员佯装很理解地表示, “如果这不是您本人做的,那么我怀疑是有人用你的手机号注册了信息,这涉及到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我们可以帮您转接到上海虹口公安局。”


此时,感到害怕的Sungi已经通过微信将此事简单告诉了国内的爸爸妈妈。爸爸立即回复,很可能是电信诈骗。就在此当口,“使馆”已经把电话转到了上海公安局。



接听电话的是一位自称王正杰的“警官”,他要求Sungi讲述了一遍事情的经过,随后表示 这属于“身份信息外泄刑事案件”,会通过Whatsapp电话形式录口供。


同时,他强调在录口供时要关闭电脑,不要与外界联系。



之后这位“王警官”声色具厉地开始讯问Sungi的资料,包括:名字、名字如何正确书写、身份证号、家庭背景等个人信息。


在打电话过程中,Sungi其实一直在跟父母联系,爸爸告诉Sungi,已经在国内报警。


报警台明确答复,国内的公安机关绝对不会向国外个人打电话讯问、录口供,所以可以确定这是诈骗。



这才回神儿的Sungi果断挂断了电话。 家人告诉Sungi,按照正常的套路,接下来一定是要求转账之类的恫吓和要求,以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有惊无险的Sungi事后才想起一些细节,不管是李专员还是王警官都操着港台腔的普通话,警官言语间还有警局的用语。


“当时根本就来不及细想” ,Sungi无奈的表示 “虽然受过高等教育,但是在骗子面前还是变成了小学生。”



解析“五大骗术”,识别骗局防患于未然



骗术一:巧立名目诈学生

提防诈骗的最佳策略便是 从一开始就杜绝所有可能!


近期若接到声称是 “DHL快递公司”、“大使馆(或是驻爱丁堡等地的领事馆等)”、“车祸保险申诉理赔”或称”你的身份被盗用“的电话等 ,可第一时间挂断。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


刚来英国的同学如果不放心,可以 上网查询中国驻英国大使馆领保电话和使馆电话,并以英国政府官网的信息为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