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邃瞳科学云
邃瞳科学云是一个百家争鸣的个性化学术传播平台。依托新媒体矩阵,小程序及APP等完整产品线,在开展专业性的学术活动的同时,还致力于科普教育和科学传播,更自由、重分享。 格物致知,光被遐荒。Meet Your Science!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科院物理所  ·  蛇毒为何如此令人敬畏? ·  昨天  
中科院物理所  ·  哪吒电影里的岩浆海真的存在吗? ·  2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物理学中真有“魔法”,它代表一类量子资源 ·  3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橡皮能不能黏住尺子?小学生都知道DeepSe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邃瞳科学云

西工大李家源Angew:体相氢溢流助力电催化氢化反应

邃瞳科学云  · 公众号  ·  · 2024-10-22 10:19

正文



第一作者:李越飞、刘晔

通讯作者:李家源 副教授、韩冰莹 博士

通讯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论文DOI: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17631




全文速览
从硝酸盐到氨的电化学转化是可持续制氨的关键步骤,但制氨效率低、能耗高、析氢竞争反应严重。因此,研究人员报道了用于电催化硝酸根制氨的Cu/H x WO 3 @CC催化剂,在+0.1 V vs. RHE条件下,其氨产率为3332.9±34.1 mmol g cat -1 h -1 ,法拉第效率接近100 %,能耗低至17.6 kWh kg ammonia −1 。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Cu/H x WO 3 @CC催化剂在正于0 V vs. RHE的电位下可实现多组分接力催化机制,包括H x WO 3 组分的可逆氢嵌入/脱嵌并溢流扩散至Cu组分实现H介导硝酸根加氢制氨。基于这一催化剂,研究人员进一步设计了两电极流动电解池实现了氨的连续生产,该设备能耗低至17.0 kWh kg ammonia -1 。该研究将拓宽电催化剂设计理念,并为大规模制氨以及相应的工业过程提供新思路。




图文解析
基于前期报道:氢钨矿(H x WO 3 )在正于0 V vs. RHE的电位下存在可逆氢嵌入/脱嵌行为,将其与Cu耦合有望在正于0 V vs. RHE的电位下实现多组分协同接力机制用于电催化硝酸根加氢制氨,包括:H x WO 3 组分的可逆氢嵌入/脱嵌并溢流扩散至Cu组分实现H介导硝酸根加氢制氨(如图1)。该催化剂有望在正于0 V vs. RHE电位下实现高效电催化硝酸根加氢制氨,在显著降低能耗的同时,可完全规避析氢竞争反应。

图1. 提出的基于体相氢溢流介导的多组分协同机制示意图。


基于此,研究者将Cu颗粒负载于H x WO 3 纳米片并负载于碳布上(Cu/H x WO 3 @CC)。采用了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谱、电子顺磁共振波谱、红外透射光谱、透射电镜等技术,证实了催化剂的成功合成(如图2)。

图2. Cu/H x WO 3 @CC催化剂的设计、合成与表征。


之后,研究者以硝酸盐加氢制氨反应为模型反应,评价了所制备的Cu/H x WO 3 @CC的催化性能(如图3)。该催化剂在低能耗条件下(17.6 kWh kg ammonia −1 ),可获得高的氨产率(3332.9±34.1 mmol g cat -1 h -1 ),法拉第效率接近100 %。基于该催化剂,研究者进一步设计了两电极流动电解池实现了氨的连续生产,该设备能耗低至17.0 kWh kg ammonia -1

图3. Cu/H x WO 3 @CC催化剂的电催化性能。


结合多种原位表征及模拟(电化学阻抗、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原位红外等)方法(如图4),研究人员验证了上述体相氢溢流介导的多组分协同机制。

图4. Cu/H x WO 3 @CC催化剂表面体相氢溢流介导的多组分协同催化机制的实验证据。


理论计算表明(如图5):Cu/H x WO 3 @CC催化剂体相氢溢流介导的多组分协同机制在能量上是更有利的,限速步H Cu +NO 3 *→NO 3 H*能垒显著降低为0.51 eV,进而能合理解释Cu/H x WO 3 @CC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增强。

图5. Cu/H x WO 3 @CC催化剂表面电催化硝酸根加氢过程的理论计算。




总结与展望
在这项工作中,研究者在Cu/H x WO 3 @CC上证实了体相氢溢流介导的多组分串联机制用于电催化氢化反应,包括H x WO 3 组分的可逆氢嵌入/脱嵌并溢流扩散至Cu组分实现H介导硝酸根加氢制氨,进而在正于0 V vs. RHE的电位下实现了高效电催化硝酸根加氢制氨。




课题组介绍

李家源,西北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溢流效应增强电催化相关研究,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 Angew. Chem. Int. Ed. 、Nat. Commun.、Acc. Chem. Res.、ACS Energy Lett.、Energy Environ. Sci.、ACS Catal.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专利2项。2018年入选“中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21年入选“陕西省青年新星”、2020年入选“陕西省高校青年人才托举计划”。2023年获“陕西省青年科技奖(第一完成人)”、“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第一完成人)”、“陕西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第一完成人)”。目前主持横/纵向科研课题9项。任Carbon Energy、Chin. Chem. Lett.、Chin. J. Struct. Chem.、Rare Metals等国内外学术期刊青年编委。


课题组主页: https://teacher.nwpu.edu.cn/jiayuanli


声明

本文仅用于学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小编删除
欢迎关注我们,订阅更多最新消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