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warfalcon
想每年读完100本书吗?想在100天内培养一个好习惯吗?想搞定拖延和注意力不集中吗?关注我,让你成为一个行动者,跟几十万读者一起成长,欢迎参加100天行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书籍成微信“蓝包”春节送礼首选 ·  2 天前  
王路在隐身  ·  扫荡文学定式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warfalcon

阅读过300本以上的中外历史书籍后,会有什么变化吗?

warfalcon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21-04-23 23:58

正文


今晚的直播的话题是:如何将读书与自己的生活工作结合起来?跟大家聊天100分钟左右,里面很多问题以前在视频上都分享过。把视频号上的内容分享一下,没看过可以看一下。


分享一个免费福利: 每周的视频号直播


今年到现在为止,已经开了10多期直播了,每次直播都是在90-100分钟左右,到目前为止,完全免费,没有任何广告,不卖货, 每一期的话题不一样,全都是实用建议,并且会随时解答直播时的提问,但目前每次参加的人并不多,非常可惜。


你要对哪个话题有兴趣,过来听一下,都会让你有所收获。



直播时间: 4 月25日周三晚上8点


主题:每天都过得很压抑,我该怎么让自己变的开心起来?


直播地址 :视频号 生活黑客 ,另一个视频号: 读书方法 做为备用。






为什么有很多人认为视频阅读替代文字阅读是一件可怕的事?


其中一个原因是很容易遗忘。不只是视频就连音频也是如此。


当你毫不费力所获得的知识时,大都是短期记忆,因为刺激过小很少会变成长期记忆。当你在获取知识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时,比如上课、反复阅读、笔记、考试,所获取的知识印象会更深刻一点。


而观看视频或听音频时,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单向输入,用不了花太多精力就能获得知识。


在阅读时要是单纯只是阅读,除非观点特别深刻能跟以前的知识连接在一起,否则也容易忘记。当你多花点精力,通过思考、笔记、总结、输出等方面,所花的精力越多,获取知识的刺激越大,越不容易忘记。



当一个把一个专业的课本,以及一些相关书籍都读了一遍,那么他已经可以充当专业人士了吗?


完全不能的,阅读不于记忆,记忆不等于理解,理解不等于实践。


而且对于专业的课本和书籍,在很多学科中没有老师讲解和一步一步的练习是没办法读懂的,很多专业知识的难度会逐步加深,上一步没理解,下一步是看不懂的。



30岁以前的年轻人阅读过300本以上的中外历史书籍后,会有什么变化吗?


要看如何定义读过一本书了,以及什么样的历史书?


要是范围宽泛一点,比如只是一本书读过1、2遍、历史书指是各种古代史、历史研究、军事、人物传记、杂书、故事小说 之类的,这个目标我在15岁之前基本上达到了。变化不大,相对同龄人算是擅长吹牛、会讲故事,眼界开阔一点,文笔好一些,有些自傲,也就仅此而已。


要是历史书指是哲学、古籍之类 二十四史、资治通鉴、论语、道德经 这类经典,先不说数量,读过跟读懂是两回事。只要读懂1、2本的几个章节,足够安身立命,生活质量超出普通人了。


自己感觉读书真正有用的时候,是我18、19岁的时候遇到了生命的低潮,当时情绪很不稳定,应该处于抑郁状态,花了一二年时间读了大量五花八门的书籍,重构了自己的三观,明确生命中哪些东西对自己最重要。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才脱离了那种低潮状态。觉得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没什么了不得的。


在那之后,不管是爱情、事业,还是生活方式,都在按照那时所建立的三观进行选择,无非就是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原则和观点而已。让我变得很自信,并且生活幸福。


现在40岁了,回顾了一下人生:在20岁之前,通过阅读来明确自己的三观,是读书给我带来最大的影响和变化。




扩展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