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朝鲜半岛已经到了一触即发的状态,那么朝鲜这么一个小国为什么会选择这个道路呢?
东北亚人民提到嗓子眼的心可以塞回到肚子里了。
朝鲜半岛剑拔弩张了一个礼拜,结果只等来的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麦克马斯特的一句“是时候用除武力外一切方式解决朝鲜半岛问题”。等着吃瓜看戏的同学们摆出来的瓜子板凳恐怕又要收回去了,咋还没打起来?
尽管目前朝鲜看上去不会被揍,但很多人不禁要问,鑫将军为什么要冒着团灭的风险发展核武器?核武器对于朝鲜的地缘政治真的那么重要?那么接下来咱们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
首先咱们看看东北亚的整体局势。二战结束以后,像这样的危机东北亚地区已经历了无数次,然而自从朝鲜战争以来,除了互相打了几次炮之外,这一地区从来没有发生过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甚至可以说东北亚是除北美和中、西欧之外最稳定的地区。
▲周围一圈都是大佬,
活得真的很憋屈
构成这种稳定的原因和东北亚的组成直接相关。东北亚地区一共五个国家:中、俄、日、韩、朝,再加上美国这个世界警察,正好是“六方会谈”的全部参与者。而这六个国家,两个是超级大国,一个是曾经的超级大国,日本虽然不再是第二大经济体,好歹也是地区性大国。而韩国虽小,还有美国爸爸在背后撑着台面。大国之间近距离脸贴脸的博弈使他们都倾向于在谈判桌上解决分歧,毕竟一不小心引起世界大战了谁都担不起,因此也使得东北亚享受了几十年的相对稳定。
然而这种稳定对于朝鲜是最为要命的。
你们都聊得这么好,让我这个外人很没辙啊
前面说了,东北亚政治的六个参与者四个是大佬,一个是大佬的小弟,只剩下朝鲜一个倒霉蛋谁也不待见。想要在各位大佬们的夹缝中求生存,面子什么的都是其次。然而东北亚政治格局的极度稳定,让朝鲜想不要脸地找机会求生存都很难。
如果搞世界地缘政治条件最差国家评选,估计朝鲜不是冠军也能上前三。朝鲜被中国和韩国两面包夹,自己的战略纵深又小,使得可以发挥的外交和军事战略都极为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求生存,按照传统的路数基本上就只能给其中一边当小弟,或者像“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越南一样搞远交近攻。
▲宝宝苦,但是宝宝不说
想要远交近攻,朝鲜的选择只有万恶的美帝国主义和俄罗斯。很遗憾,给美帝当小弟的愿望由于政权合法性(legitimacy)的问题只能留在梦里了,而俄罗斯显然更重视中俄关系,不会因为一个朝鲜得罪中国。而要一边倒的话,朝鲜战争的政治遗产都决定了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向南求统一。而倒向北边,朝鲜可以说也是非常不情愿。
要不是没得选,人家才不跟你“中修”玩
去年四月朝鲜《劳动新闻》是这么形容中国的:“不惜抛弃用鲜血凝成的共同胜利果实——宝贵的友谊关系,欲以与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鬼鬼祟祟地达成的所谓‘协议’来压制正义和真理的残酷现实,令朝鲜再次明确看穿世界政治的真虚。”
时隔一年,《劳动新闻》再次开火,称“一个以大国自居的国家没有政治主见,对美国随波逐流,却辩称这一卑鄙做法意在制止核计划,而非对朝鲜的民生造成影响。对此,世界良知讥笑说‘人多地广的邻国迎合美国制裁朝鲜’,而敌对势力却喜不自禁、大呼快哉。”
很多人看了会“友邦惊诧”,怎么中国养了这么个白眼儿狼?
在中国人忿忿不平觉得养了个白眼儿狼的时候,朝鲜人对“养”这个字可是耿耿于怀。要知道朝鲜倒向中国很大程度上是历史现实与地缘政治的迫不得已。也正因为中国是唯一的选择,就算是“某国土辽阔的大国”“背信弃义”“与韩国建交什么的”,鑫将军也只能忍气吞声。
▲梦想还是要有的
朝鲜虽然不得不当小弟,但是当地区级大佬的决心是很明确的,毕竟周边一圈都是大佬,当小弟的命运何其悲催。朝鲜作为一个弱势民族可以说整个二十世纪的朝鲜历史就是被操纵和分裂的历史。1895年大清在与日本的大国博弈中失败,结果夹在中间的朝鲜倒了大霉。等到五十年后日本被中美苏击败,本以为被解放了的朝鲜半岛却在冷战的大国博弈中被一分为二,统一无望。在这个历史大背景下我们不能低估朝鲜想要走民族自主的道路的决心。而想要民族自主,核武器可以说是达成这一目的的“必杀技”。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说着说着似乎有一点似曾相识的感觉。1949年到50年代末这一段时间,中国和苏联的关系多少和后来的中朝关系有些类似。
▲海报的风格都很类似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正式把中国绑上了苏联的战车。虽然中国从苏联得到了大量援助,经济得到了恢复,工业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中国的对外政策一直受到苏联的干预。包括在台湾问题上,苏联为了不同美国发生冲突,一直对中国的金门炮战颇有微词。等到1958年9月,赫鲁晓夫居然跑到美国访问去了,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一种“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