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侧重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社会史、政治经济史,中共党史;历史学新书、新刊、论文;中央地方文献资源;以及很少有我们找不到的电子书。总之,专业是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商报Pro  ·  拼多多Temu拿下全球第一 ·  昨天  
JP欧洲跨境服务  ·  135个店铺被匿名起诉,这100+版权商标专 ... ·  昨天  
蛋先生工作室  ·  最新淘汰鸡行情 ·  昨天  
大数跨境  ·  Tokopedia-印尼第二大电商平台,月访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史学理论研究》2020年第1期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 2020-01-15 22:16

正文


本期目录

点击图片进入微店订阅




圆桌会议


多维度视阈下的民国学术发展
欧阳哲生 左玉河 阎书钦 李帆 郑大华( 4



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


陈翰笙与托尼的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研究
何宛昱(24)



专题研究


近代学术转型中的子史关系
——以国粹派“诸子亦史”说为中心
宁腾飞(39)
中西比较视域中的宋代史学近世化:
基于历史观与史学方法的考察
邓锐(51)
日本史学中“近世”概念的流变
喻乐(62)
东南亚史研究的新史料、新方法和新视角
——以哈里·本达奖获奖著作为例
施雪琴 王晗(73)
“黑色大西洋”:
近年来国外学界有关非洲在大西洋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
李鹏涛(85)



理论沙龙


论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之间的关系
乔治忠(99)



历史学家


亨利·皮朗的史学思想与地中海史研究
武海燕(105)
阿尤德吉·奥卢贡菊及其海洋史研究
王严(117)



综述


从近20年《历史地理学杂志》的相关文章看西方历史动物地理研究的新动向与启示
张博(129)



书评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特点与趋向
——评邓京力等著《近二十年西方史学理论与历史书写》
张旭鹏(141)



会议报道


直面问题、探寻方法
——第22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综述
吴晓群  阿慧(148)



会议通告


关于召开第23届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的通告
(84)

英文目录和提要
CONTENTS AND SUMMARY
吴英 范鑫(157)






内容提要




多维度视阈下的民国学术发展


【编者按】
民国时期是中国学术文化由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期,中国仿效西方建立起一套现代意义上的学术体制,创建了现代意义上的学术门类和学科体系,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学术思想,出现了一批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著作。近年来,人们对民国时期的学术发展较为关注,但也出现了“褒奖有加而分析不足”的偏向,将当时有限的、相对的学术自由加以夸张、美化,对民国学术发展的内外机制缺乏深入理解,对民国学者的成就及其局限缺乏理性分析,进而得出了不少错误结论。这种偏向无疑是需要加以纠正的。如何看待民国时期的学术成就及其局限?如何把握民国学术发展的内外原因?为此,本刊专门约请了五位学者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深入探究。这些文章,以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为理论指导,从不同的视角多维度审视民国学术发展状况,着力探讨制约民国学术发展的内外机制及其影响,分析民国学术发展的基本轨迹及其总体特征,以期对民国学术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和准确的历史定位。



陈翰笙与托尼的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研究

何宛昱


【提要】
陈翰笙与托尼从分析生产关系入手认识中国农村经济问题的实质,从耕地不足和工资低下等方面寻找农民普遍贫困和自我剥削的原因。托尼既承认中国社会的独特性,解决农村经济问题需要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入调查而实行渐进改良,又基于欧洲历史经验提出社会发展方案;陈翰笙强调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对农民的剥夺,以马克思主义方法分析处于社会发展转折阶段农村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主张以革命方式对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进行彻底变革。两人从历史学视角审视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并以学术研究回答现实问题,为理解历史学家与现实的关系及史学家间的学术研究方法融合与学术见解的相互塑造提供了例证。
【关键词】
陈翰笙 理查德· H. 托尼 农村经济问题



近代学术转型中的子史关系

——以国粹派“诸子亦史”说为中心

宁腾飞


【提要】
“诸子亦史”说是清末时期国粹派提出的重要创见,是中国传统学术转型的表现形态之一。该说的提出,一方面,基于清代学者章学诚、龚自珍等关于诸子与史关系的思考;另一方面,缘于在晚清经今古文之争的情境中,反思康有为对孔子及诸子的宗教化阐释。章太炎、邓实、刘师培虽对子史关系的论证方式存在差别,但皆主张“诸子亦史”。就其内涵而言,“诸子亦史”说是“六经皆史”说的延伸和深化,是“诸子出于王官论”的另一种表述,是“尊史”意识下的诸子学重构。此后,老辈学人张尔田、孙德谦、江瑔皆有类似的学术主张,反映了清末民初诸子学发展中的学术共识。从学术转型的角度来看,“诸子亦史”说扩展了史学的范围,提升了史学的地位;增强了诸子学的社会角色,进一步推动了诸子学的复兴;提供了诸子学的史学化之内生转型路径。
【关键词】
“诸子亦史”说 国粹派 子史关系 学术转型



中西比较视域中的宋代史学近世化:

基于历史观与史学方法的考察

邓锐


【提要】
对比西方来看中国历史与史学问题,是中国史学近代转型接受西方学术框架所带来的一种学术视域。如果将西方区域化,那么,可以看到,宋代和作为西方史学近代化起源的文艺复兴一样出现了历史观与史学方法的革新,是中国史学“近世化”的开端,也是接触西方之前原生性的带有近代化特征的史学前近代阶段。由此可见中西史学近代化过程中的一致性与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
历史观 史学方法 近世化



日本史学中“近世”概念的流变

喻乐


【提要】
日本史学中“近世”一词,出现于江户时代,原是当时人自指,即“最近时代”之义。明治维新之后,“近世”所指时代仍为江户时代,其涵义则与近代对立,以至于被归入中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史学的发展使近世得以脱离中世范畴,被视为一个独立时代概念。而在地域研究和近代化论兴起的背景下,近世与当代的关系得到强调,近世的内涵又出现了“最近时代”的意味。“近世”概念出现至今,经历了变义、独立而回归的过程。
【关键词】
近世 近代 封建 幕藩体制



东南亚史研究的新史料、新方法和新视角

——以哈里·本达奖获奖著作为例

施雪琴 王晗


【提要】
哈里·本达奖是美国亚洲研究学会旨在表彰东南亚研究领域杰出成果的国际学术大奖,代表了当代国际学界东南亚历史研究的重要成果。本达奖获奖著作涵盖东南亚殖民主义史、社会史、文化史等领域,并不断拓展到宗教史、女性史等专题史研究,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南亚史研究范式的重大转向,并从史料、方法、视角领域探讨了东南亚历史发展的本土性、自主性与能动性。获奖作品在当代东南亚史研究领域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方面都做出了积极贡献,值得中国东南亚史学界进一步学习与借鉴。
【关键词】
哈里·本达奖 东南亚史 本土化



“黑色大西洋”:

近年来国外学界有关非洲在大西洋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

李鹏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