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区法院坚持转变审判管理理念,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将“能动司法”贯穿法院工作始终,充分发挥司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更多的纠纷化解在诉前、履行在执前。
2023年,新城区法院在诉前成功化解纠纷6531件,是上年度的2.8倍。2024年截至5月20日,诉前调解成功纠纷1624件,是去年同期的1.3倍。
生活在浙江省的原告小贾在被告新城区某宠物店网购了一只宠物狗,付款后宠物店以各种理由加价,且拒不发货。为维护自身权益,小贾诉至被告所在地的新城区法院。
基于该案权利义务明确,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新城区法院立案庭将该案分流至诉调对接中心进行诉前委派调解。考虑到当事人不在本地,调解员采取了组建微信群的方式进行调解。
在法官的指导下,调解员通过“面对面”“背对背”等多种方法开展调解工作,耐心释法明理并及时引导,终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店家在调解员的见证下在微信群内向小贾退款,小贾收到后也选择撤诉。
新城区法院始终坚持把非诉讼纠纷挺在前面,建立健全基层社会矛盾纠纷“初始源头、前端源头、讼争源头、审理源头”的四维分层过滤体系,努力实现基层社会治理“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效果,构建起诉源治理“四维五治”新法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前端预防、源头化解。
“我们一定根据建议及时整改,尽最大努力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在收到新城区法院的司法建议后,新城区某物业公司负责人诚恳说道。
2024年1月初,新城区法院立案庭收到了某物业公司诉小区70多位业主的物业纠纷系列案件。1月16日,立案庭干警雪天前往该地,召集该小区所在街道、物业公司、业主等多方代表,共同召开诉源治理协调推进会,让多方以“面对面”的方式,把问题讲明、讲透。立案庭干警聚焦双方争议点,立足双方需求,情理结合,成功化解这起系列物业纠纷。
为避免再次发生同类纠纷,立案庭向该物业公司发送司法建议书,围绕物业公司日常工作中存在的易发、高发问题,提出相应建议。收到司法建议后,该物业公司第一时间书面复函并立即整改。在后续回访中了解到,该物业公司积极改正问题、提升服务、加强与居民沟通,业主也陆续补齐欠缴物业费,矛盾的冰山已逐渐消融。
新城区法院充分发挥司法建议延伸审判职能、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持续加强和规范综合治理类司法建议的发放,紧密结合审判执行工作,抓取司法实践中反映的普遍性、规律性问题,督促相关单位改进工作、完善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类案多发高发。2023年以来,新城区法院已发送司法建议23份,反馈率达90%以上。